自然资源绩效评价在领导干部经责审计中的应用

2016-03-28 21:53肖金平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9期

肖金平(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2)



自然资源绩效评价在领导干部经责审计中的应用

肖金平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2)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遭受破坏的问题日益严峻,这对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来说,十分不利.对此,在进行地方领导干部经责审计过程中,将自然资源绩效评价进行应用,对于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地方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自然资源绩效评价在领导干部经责审计中应用的研究,注重结合实际情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以徐州地区自然资源绩效评价在经责审计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徐州地区自然资源绩效评价的应用,并就其中的不足进行了探究.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于我国实现自然资源绩效评价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自然资源绩效评价;经责审计;环境责任

前言: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于我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目标来说,起到了阻碍作用.对此,为了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加强对环境问题的治理,并将自然资源绩效评价应用于地方领导干部经责审计中.这一审计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注重对地方环境的保护,并能够在采取措施过程中,考虑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和进步.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对自然资源绩效评价应用不当,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该问题的研究,以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为例,结合徐州地区自然资源绩效评价的应用情况,对经责审计问题展开了探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推进我国经济责任审计以及自然资源绩效评价,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 自然资源绩效评价与经责审计融合的依据

经济的发展,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这一问题在我国表现的尤为明显.对此,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成为当下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环境责任是地方领导干部受托经济责任的重要内容,也是地方领导干部发展经济过程中必须关注的民生问题.1996年我国颁布了《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在这一决定中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不能够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随着党和政府对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自然资源绩效评价成为地方领导干部经责审计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要求地方政府有责任对地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管.这样一来,生态环境责任成为地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一部分,在对其进行绩效考核过程中,需要将生态环境问题与经责审计问题进行有效结合,综合两个方面,对地方领导干部执政能力进行考核,并对存在问题的领导干部进行责任追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及《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两份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出,自然资源绩效评价与经责审计融合之间,存在着一种必然联系,将自然资源绩效评价应用于地方领导干部经责审计中,成为现阶段地方经济发展以及地方官员考核必须把握的重要方面[1].

2 自然资源绩效评价在经责审计中应用的积极意义

本文对自然资源绩效评价在经责审计中应用积极意义的研究,主要以徐州地区的应用为研究案例.徐州地区在2008年开始将自然资源绩效评价在地方领导干部经责审计中进行应用,以“区域环境设计”为主,对地方100多名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将环境问题纳入了审计范围内.截止2014年底,徐州地区对区域环境审计逐渐趋于正常化、规范化,对于提升地方政府环保执行政策、规划环保资金、实现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来说,起到了积极作用.自然资源绩效评价在经责审计中的应用,起到的积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对地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起到了较强的约束力,使地方领导干部在发展经济过程中,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能够更好地履行环境保护责任.这样一来,随着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提升了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次,自然资源绩效评价在地方领导干部经责审计中应用,为地方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来说,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政府绩效评价制度[2].自然资源绩效评价纳入经责审计中,促使地方领导干部在注重经济增长过程中,也要兼顾环境保护,为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了重要推动力.

最后,自然资源绩效评价的应用,为我国自然资源审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自然资源绩效评价的应用,促使关注环境的合规性朝着绩效方向发展,能够更好地引起党政领导干部的重视,从而使环境保护真正落实到实处.再者,环境保护以及环境治理效益将得到显著提升,可以更好地促进环保资金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朝着合规性和效率性方向发展.

3 自然资源绩效评价在地方领导干部经责审计中应用的不足及对策分析

3.1 存在的不足

在将自然资源绩效评价应用过程中,徐州地区虽然取得较为不错的成绩,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第一,以经济责任审计推动自然资源绩效评价,对于实现环境审计常规化来说,存在较大的困难.对地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自然资源绩效评价起到了一个辅助性作用,主要用于修复领导干部经济绩效评价,并非是将自然资源绩效评价作为地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第二,审计独立性较差,并且约束力有限,对环境绩效审计更加侧重于绩效性,并非是对环境保护方面.我国推行的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规政策,主要以遵循为主,对于地方领导干部的强制性较差,这就导致在环境设计过程中,减排任务以及环境保护资金的应用,更多侧重于避免环境污染,而不是对环境污染进行有效治理和改善;第三,将环境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结合的持续性较差,徐州地区的嵌入式自然资源绩效评价缺乏长期性,这就导致自然资源绩效评价的正式化和制度化水平欠缺[3].

3.2 对策分析

针对于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自然资源绩效评价在地方领导干部经责审计中应用时,要注重对现有问题进行解决,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以保证自然资源绩效评价能够在地方领导干部经责审计中进行有效应用.

首先,要注重实现环境审计常规化,以自然资源绩效评价推进经责审计发展,让地方领导干部充分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发挥自然资源绩效评价的主导性作用.

其次,加强审计独立性,建立有效监督制度,能够保证环境审计、经济审计更好地反映出实际问题,杜绝审计干预,保证审计能够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自然资源绩效评价,要更加注重强制性,以环境污染治理和预防为主.

最后,要注重长期效益,即实现自然资源绩效评价在经责审计中的长期应用,保证自然资源绩效评价的正式化和制度化,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相协调[4].

结束语: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自然资源绩效评价在地方领导干部经责审计中应用,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来说,起到了较大的积极性作用.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加强对问题的改善,更好地实现自然资源绩效评价的应用,是现阶段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

参考文献:

〔1〕刘笑霞,李明辉.苏州嵌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区域环境审计实践及其评价[J].审计研究, 2014(06):10-15.

〔2〕周德铭.国家审计信息化的系统定位、业务效能和发展展望[J].电子政务,2013(07):2-24.

〔3〕李四能.绩效审计: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路径选择[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3(05):93-99.

〔4〕黄昌兵.农业县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三峡库区3个主农区县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2(11):123-128.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5-0133-02

收稿日期:2016-02-27

基金项目:四川省审计厅项目(川审学函[201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