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农学专业企业课程建设探析
——以绥化学院为例

2016-03-28 21:53郭海滨魏雅冬绥化学院农业与水利工程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61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绥化农学应用型

李 贺,郭海滨,魏雅冬(绥化学院 农业与水利工程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农学专业企业课程建设探析
——以绥化学院为例

李 贺,郭海滨,魏雅冬
(绥化学院 农业与水利工程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摘 要:如何提高地方高校农学专业教学水平,促进应用型大学在现代农业背景下的专业转型,实现农学专业毕业生的更好就业创业.在本文中,笔者以绥化学院为例针对于地方高校的农学专业企业课程教学创新内容来进行分析,对企业课程专业化人才培养目标,企业课程创新设置,以及提高企业课程教学实践价值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此来达到进一步完善农学专业企业设置与内涵建设的探究活动开展目的.

关键词:地方高校;农学专业;企业课程;创新;建设

农学专业的大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就业能力、技能水平的提高,离不开高校加强对教学活动的管理、对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对教学活动的创新开展.结合地方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将农学专业课程与学生未来择业岗位紧密衔接,这是新时期地方高校办特色农学专业的发展动力,也是新时代农业专业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经之路.

1 企业课程的含义

“企业课程”这一概念的产生源于校企合作,但是同其他校企合作课程相比,更倾向于课程内容的企业性,更能够贴近企业的实际岗位所必须的生产知识与专业技能,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更快的适应并融入到企业环境氛围有着其他专业主干课程、必修课程所不可替代的作用[1].本文所说的企业课程是以企业生产作为课程主体,授课教师、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更多的是围绕生产技术与工艺、岗位技能与要求、职业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展开.

2 对地方高校农学专业化人才企业课程培养目标的制定

在我国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今天,从传统农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来看,其主要包括了对作物特征、生物科学的介绍以及遗传学、种子学的了解.就课程设置来看,其主要包括耕作学、作物栽培学、种子学、植物生理病理学等,这样的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对人才的需求.以绥化学院农业与水利工程学院为例在对农学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和地方农业产业发展趋势的背景下,针对当地农业的实际发展需求与制约因素,对农业专业学生培养方案自2011年开始进行四次改革创新,通过科学设置和建设企业课程、特色课程,培养具备农业生产与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农作物田间种植、管理、收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能在农业及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研究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3 对地方高校农学专业企业课程标准的创新设置

高校教学工作开展是为了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使得其所培养的人才可以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就地方院校农学专业而言,应在保留农学专业原有经典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重要设置应用型、技术型、创业就业型的特色农学专业企业课程,向着更符合实际生产需要和地方农业经济发展需求提高的方向转变,促使大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栋梁人才[2-3].

3.1 企业课程基本框架的设定

地方高校农学专业企业课程的创新发展,需要对其课程结构进行建设与完善,以此来让学生拥有较高的综合技能与学习素质,促使其可以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依托绥化地区是传统农区,农业产业链完整,近年来以加快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为目标的背景下,农学专业设立种子经营与管理、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等相关企业课程.将传统农业教学内容择优选择,做到优化,明确学生学习领域和方向,将企业课程作为模块课程学习链的重要环节.以食用菌方向的课程为例,其课程链为农业微生物学→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同时依托校内食用菌研究所、专业实验室和校外合作企业开展开放性创新实验项目等,让这些课程内容可以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得以有效体现.

3.2 企业课程中工作过程式创新教学的体现

工作过程教学模式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学生未来就业需要出发,引入、创设与工作内容、环境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气氛,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技能与意识的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生学习目的更为明确与具体,情感也更贴近于工作现场,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与实际接轨的技能,还潜移默化中养成了学生的职业意识[3].在企业课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教学中,如在工厂中培养料的灭菌知识讲授部分,我们除对灭菌的原理和设备进行讲解外,还通过模拟贝斯特BMQ-44脉动式真空灭菌器的四个工作操作过程,包括:抽真空行程、升温行程、灭菌行程、排气行程等环节的操作过程,并讲解每个操作行程的注意事项.

3.3 企业课程中就业创业理念的拓展

地方高校农学专业企业课程的设置与建设需要注重对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因此,也就需要针对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以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建设的目的,让学生的专业水平、管理水平、创业竞争力做到与时俱进,也要让企业课程设置这一本身内容可以得到全面延伸,切实地发挥出价值.如在种子经营与管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等企业课程中加强对教学内容的补充拓展,即在企业课程中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农业推广等专业知识作为补充,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农业市场、农业企业文化和管理的了解,实现学生与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让高校毕业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3.4 企业课程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地方高校农学专业企业课程强化了对专业知识能力、方法能力与职业能力的提升,并以此实现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的飞跃.其具体的培养需求应当做到,如下:

(1)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传统课程学习模式专业知识大部分来自于书本,即使有相应的课程实验,但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引入农业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或案例,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要求自己,结合专业老师的引导教学,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懂的团队合作[4].学生可采取文件检索、情景调查、推广方案设计等方式,自主吸纳补充专业知识,来对企业典型工作实例进行补充,加深学生对企业实践性的认识与适应力,来完成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需求,体会在学习和工作中成长的快乐.如在企业课程种子经营与管理中,邀请绥化市富利农金耕种子公司技术经理进行种子企业专业知识的讲解,在课上交流中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还课下学生还用多种方式查找资料自主解决企业技术人员提出的问题,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2)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是地方院校企业课程建设的根本任务,通过邀请企业技术人员进课堂、深入企业实习实训、企业市场调研考查等方式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在未走上工作岗位前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发展趋势和未来前景,增强学生对企业和职业的责任心,培养学生客观、公正、严谨、科学的原则.如我院农学专业学生在前往北大荒生物科技了解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工艺过程中,现场实践了灭菌、接种、采收等岗位工作流程,通过企业真实岗位的工作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也深深的认识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每一个生产环节的偏差或失误都会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也只有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能成为一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3)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农学专业企业课程的设置旨在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生产技能,加强对企业生产环节的了解程度,在实践接触中,让自身的专业技能融入到今后的就业创业实践中,切实地提高自身的就业创业实践能力.比如,我院12级农学专业实习学生在青岛海利尔农药企业的技能比拼中,将企业课程中对农药产品、市场、推广、检验等方面的专业和职业知识得以充分体现,受到了实习企业单位的好评.此外,积极鼓励农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地参与到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中去,以项目为载体,专业教师为指导,学生在项目工作过程中,不但提高对市场的了解度,体会创业的艰难,收获创业的成果,使得自身积累了今后就业创业所需的能力和素质.

4 提高地方高校农学专业企业课程教学实践价值的对策分析

4.1 注重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

应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宗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依据新型农学人才培养方案,以实训基地为校企合作平台,在满足自身制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满足条件下,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对培养方案进行制定与完善,要紧紧围绕职业应用能力开发企业课程,形成校内企业课程体系和实习企业课程体系,努力探索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企业课程建设的新模式[5].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有一定专业理论,较强的理论应用能力、实践能力,较好适应地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农业人才.

4.2 加强对企业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

农学专业企业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离不开企业这个合作平台,实习企业是企业课程实施与应用的承载体.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企业课程建设的基础.以绥化学院农业与水利工程学院为例,学院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平台的开发与建设,与绥化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内的农业企业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了绥化苗喜肥业、北大荒生物科技、青岛海利尔农药等校企合作实践实训基地.这些基地的建立最终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创业活动与生产活动三者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可以将企业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切实得以实现和提高.

4.3 提高对农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应用型农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农学专业师资队伍,所以科学、有效地建设地方应用型大学农学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成了企业课程内含建设的核心任务.以往从“求学”学校进入了“就业”学校的农学专业教师,可以说专业理论知识深厚,但是缺少生产实践和企业工作经验.因此,应通过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案、鼓励制度和考评体系,与农业企业签订协议,运用顶岗式实习培训模式,来提高农学专任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企业实际生产工作技能.

参考文献:

〔1〕李月,朱文涛.定岗双元模式下物流管理专业企业课程开发—以建雄职业技术学院“顺丰班”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35):257-259.

〔2〕李川,王军.地方本科院校农学专业改革的思考和实践——以安康学院农学专业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 2012(12):57.

〔3〕唐鑫华,邹德堂,宁海龙,等.地方高校农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6):9233.

〔4〕肖雄亮.工作情景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师,2009(11):150.

〔5〕钱庆华,邹良栋,刘卓.《种子检验》课程“企业真实情景教学”初步探索[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41-43.

〔6〕伍文生.基于校企合作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企业课程资源建设探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9):21-22.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5-0228-02

收稿日期:2016-03-04

基金项目:绥化学院2014年教育教学改革资助项目(JS20140092)

猜你喜欢
绥化农学应用型
中国古代农学风土论的形成、演变与价值
何藩纪实摄影创作中的主观因素研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绥化天气雷达系统建设实施过程的关键点回顾
蒲松龄《农桑经》的农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广西农学报》投稿指南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新闻评论应注意在“度”和“点”上着力——《绥化日报》加强舆论引导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