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志愿者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双向作用

2016-03-28 22:59杨小云蚌埠学院外语系安徽蚌埠233030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2期

杨小云(蚌埠学院 外语系,安徽 蚌埠 233030)



论大学生志愿者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双向作用

杨小云
(蚌埠学院外语系,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随着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志愿者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是双向的,一方面,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得到了很好的帮助;另一方面,大学生志愿者的思想品德、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完善和提高.政府部门应采取有关措施,鼓励更多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促进和扩大这种双向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双向作用

关于“留守儿童”的概念,国内学术界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对“留守儿童”定义存在诸多分歧主要在留守儿童的年龄区间、留守儿童的留守时间、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情况等方面[1].根据未成年人的法定年龄和有关研究共识,留守儿童是指那些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它活动半年以上,自己被迫留在家乡,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1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与问题严重性

2008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2013年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0-17岁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共有9683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人,占全国农村儿童的37.7%.农民工群体正在以每年500万的速度增长[2],随着农民工群体的扩大,留守儿童的数量也会相应逐年递增,这已形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庞大群体.

2015年《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指出,中国有近千万留守儿童“一年到头见不到爸妈”[3].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监管,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呵护,极易产生生活失助、学业失教、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和行为失控等倾向,甚至时有自杀和走向违法犯罪的现象发生.

全国各地大量的调查文献显示,农村留守儿童中不少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学家韦志忠认为,农村留守少年儿童中近80%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疾病[4].林宏[5]对福建省三个市县调查点共7000余人的抽样调查表明,55.5%的留守儿童表现出任性、冷漠、内向和孤独等特征,他们更加自卑或暴躁.白勤[6]对重庆市五所小学1720名学生的调查发现,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部分心理健康问题.胡长舟等[7]的调查认为,宁夏农村回族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回族留守儿童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身心障碍、焦虑以及多动指数因子得分上均高于汉族留守儿童.林惜君等[8]的调查结论是,广东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存在明显的情绪行为问题,同伴交往因子得分处于边缘异常水平的留守儿童甚至高达40.5%.梁建华[9]在河南农村的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比较突出表现的是:(1)消极自卑、焦虑自闭、自私冷漠、敏感多疑、处世孤僻;(2)任性霸道、脾气暴躁、做事无恒心;(3)情绪多变,逆反心理重,常为一点小事就暴怒不已,有的出现暴力倾向,甚至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

从上文大致全国东西南北的调查研究中可以看到,由于社会、家庭以及留守儿童自身等原因,导致留守儿童心理出现了情绪明显消极、性格比较孤僻、内心发展失衡、认知水平较差、焦虑自卑严重、嫉妒憎恨并存、人生观念偏移、交际出现障碍等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疏导和解决,堆积到一定时间,就会给家庭带来不幸,甚至给社会造成灾难.已经发生的悲剧有[10]:陕西扶风5名留守儿童相约自杀,西安蓝田10岁留守儿童喝农药自杀,浙江玉环6岁留守儿童跳海自杀,江苏盱眙两留守儿童服药自杀,安徽望江9岁留守儿童上吊自杀,今年贵州毕节4兄妹服农药自杀(4兄妹中最大的14岁,最小的5岁),留守儿童因缺乏父母关爱而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悲剧发生的共同原因.另有统计数字表明[11],青少年刑事案件中的70%属于3人以上的团伙犯罪,而且团伙成员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团伙犯罪尤为突出,成为当今农村社会治安的隐患,给当地社会同样造成极大危害.

一些有识之士预言:“我们在民工潮涌动的同时,付出的很可能是一代留守儿童的前途和未来”[12].全国妇联宣传部部长王卫国说:“逾千万人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其实像水,既弱也强.播撒关爱,明天的他们将回报社会以和谐;若漠视其成长中的问题,明天,这些问题将有可能成为社会的灾难”[13].已经开始蔓蔓延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儿童个人的成长,更关系到农村家庭的和谐幸福、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它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现在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社会问题.

2 大学生志愿者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志愿者”是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能力及精神的人.“志愿者服务”泛指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善心和时间等资源为社会提供非赢利、非职业化的无偿援助行为.从1994年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以来,中国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占据了志愿者中的大多数,他们不为任何物质利益,在许许多多的志愿活动中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他们在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大学生志愿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众多项目之一.大学生志愿者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对留守儿童来说,大学生志愿者可以充当“大哥哥大姐姐”的角色.首先,在学习上,可以辅导留守儿童学习. 2010年发布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有26.9%的孩子认为父母不在身边导致自己“学习没人指导监督”[14].在校就读的留守儿童中有“46的学生成绩较差”[15].许多研究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他们的作业无人辅导,又缺少父母管制,久而久之,致使他们对学习缺乏热情,出现不完成作业、迟到、逃课等厌学现象.大学生志愿者不仅有辅导留守儿童多门功课学习的能力,而且不少志愿者还有家教的经验,可以说,辅导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对大学生志愿者来说,是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其二,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比如,“亲情饥渴”、学习焦虑、生活困难、交流障碍等,都可能引发儿童心理发生变化.调查显示,有45%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不在身边对自己产生的最大影响是“感到心里孤单”[16],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呵护,留守儿童们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现象.“心里孤单”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最为突出的表现,由亲友代为教养的留守儿童常常有一种孤僻的心理,表现为胆小、自私、不合群等.大学生志愿者难以代替父母解决“亲情饥渴”,但可以通过定期地与留守儿童接触交流和大量的文体活动,来纾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和实现留守儿童“亲情饥渴”转移.一些研究表明,大学生志愿者通过个别辅导、团体活动[17,18]和“留守儿童之家”[19]等形式,都能使留守儿童的心灵得到缓解或恢复到正常状态;其三,通过讲故事、讲外面世界,传输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方式,来为农村留守儿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综合素养.如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帮扶留守少年儿童项目,受益人数达到15000多人,所在服务点留守少年儿童的学习成绩、心理性格、生活态度、行为方式、文明礼仪都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和转变,成效显著,社会影响力大,关注度高[20].总之,大学生志愿者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过程中,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启了一扇光明之窗希望之窗.

(2)对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影响作用.大学生志愿者在与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交流过程中,可以通过传播新知识,帮助他们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更新现代儿童教育观念,这样,大学生志愿者对家长和其他监护人既起着培训的作用,又帮助他们解决了儿童学习辅导、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等实际问题.

(3)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影响作用.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一般都很差,主要表现在,一是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素质偏低、教育观念陈旧;二是教育管理水平较低;三是由于历史、自然、经济等原因,留守儿童学习的硬件环境差.大学生志愿者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过程中,一般都要与农村中小学有关教师就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学管理以及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状况等情况进行交流,在这交流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朝气蓬勃,相对具有科技知识优势、智力优势、文化优势和综合素质优势,大学生志愿者会给农村中小学教师带来新的教育信息,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启发和促进作用.

(4)减轻政府压力,促进社会和谐.有关的调查和报道已表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如果继续恶化,就可能走向犯罪或自杀等极端现象.在当前政府无法完全满足农村留守儿童需求的情况下,大学生志愿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与服务,切实帮助解决了部分农民的实际需要,这无疑是填补了政府的部分职能,帮助政府缓解了社会压力,从而有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

3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影响作用

过去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大学生志愿者给服务对象所带来的作用,其实,在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志愿活动的同时,大学生志愿者本人的思想品德、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等方面也会受到积极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

3.1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志愿者的担当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中,大到关注国家兴衰,小到为了维护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是全体社会成员应当对社会和他人负责任的一些最基本、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21].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是民族精神的脊梁,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支撑.一个没有责任感的民族或国家,都是不会长期繁荣发展下去的.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公民,大学生志愿者更要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

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农村,与农民和农村留守儿童亲密接触,体验农民和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感受真实的民生民情,从而能增强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增强大学生志愿者的为人民服务意识,激发大学生志愿者舍我其谁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崇高的社会使命感.

3.2有利于提高的大学生志愿者专业技能

大学生志愿者都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当他们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志愿者活动实践相结合时,就能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就能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比如学教育的大学生,在面对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时,靠教育心理学书本上的知识,是难以解决现实中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从而激发自己加倍珍惜大学时光,更加努力勤奋学习,学习新知识,学习新技能.只有在实践活动中边锻炼边学习,大学生志愿者的专业技能才能得到巩固提高.

3.3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综合素质

在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了解了国情、民情与校情,丰富了自己的社会经验和人生经历,锻炼了自己多方面的才能,如面对艰难困苦环境,能考验他们的抗压力与挫折承受力,能磨砺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精神,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与不同的人打交道,能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解决不同的事,能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等;在实践中,他们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也开阔了视野,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3.4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思想境界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实践中逐渐修炼形成的.大学生志愿者实施志愿服务的过程,是一个教育人、引导人、锻炼人和塑造人的过程,在这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体察了国情民情,检验和改善了自己,增强了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了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从而有利于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有利于提高他们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4 结语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促进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党和政府正致力于城镇化建设,致力于推动城乡平等的社会环境,从而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失衡问题创造条件.但是,随着目前我国城乡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还将继续扩大,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将随之进一步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等问题,将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普遍存在又亟待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政府部门应行使自己的权威职能,充分整合利用社会各方资源,尤其是广大的大学生志愿者资源.

大学生志愿者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社会并为社会作贡献的同时,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增长了才干,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提高和发展.所以说,大学生志愿者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是双向的.为了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得到帮助和教育,为了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志愿者活动中来,政府部门应完善大学生志愿活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有关保障机制,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多方面多途径地促进和扩大这种双向作用.

参考文献:

〔1〕郐丹.有关湖北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综述[J].赤子,2014(5):167-168.

〔2〕曾惠芳.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之对策探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0):38-40.

〔3〕〔10〕张宝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不容小觑[N].各界导报, 2015-6-19(001).

〔4〕周伟珍,卢涛.高校共青团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12):13-14.

〔5〕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32-135.

〔6〕白勤.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3):76-80.

〔7〕胡长舟,冯玉韬,李秋丽等.宁夏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3(1):12-15.

〔8〕林惜君,刘可,何穗智等.广东省贫困地区部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3): 295-297.

〔9〕梁建华.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现状透视与实施路径选择[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0(3):20-23.

〔11〕张琪.论构建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J].新西部, 2010(10):14-15.

〔12〕孟家成.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J].学校管理,2007(8):62.

〔13〕曾惠芳.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之对策探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0):38-40.

〔14〕〔16〕郭春涵.试论社会支持系统的建构[J].新西部,2014 (6):8-9.

〔15〕程良道.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及对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116-117.

〔17〕鲁雷,季浏.团体辅导提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68-170.

〔18〕刘霞,张跃兵,宋爱芹等.团体心理辅导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9): 1001-1003.

〔19〕张孝义.社会干预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留守儿童之家”社会干预实验数据[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46-51.

〔20〕王恒胤,吴文衔,吴长虹等.高校帮扶留守少年儿童长效机制建设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4):160-162,171.

〔21〕郝志新.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育人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 2012.

收稿日期:2015年10月21日

中图分类号:B8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1-018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