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困境及成因分析

2016-03-28 22:59于亚东衢州学院浙江衢州324000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建设现状精神家园成因分析

于亚东(衢州学院,浙江 衢州 324000)



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困境及成因分析

于亚东
(衢州学院,浙江衢州324000)

摘要:大学生精神家园是大学生自己的情感寄托、人生意义以及心灵归宿,也是大学生在长期的精神文化生活中自觉构建出来的,是他们的精神支柱.通过分析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所面临的困境现状,以此来阐述大学精神家园建设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理念,为精神家园建设困境的成因分析提供理论基础,以此来为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提供现实方法和根本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现状;成因分析

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要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实际,中国梦充分体现了当前我们在这股历史洪流中的时代追求,因而具有时代性特征.在“中国梦”视域下“对大学生精神家园研究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与理论意义,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现状及成因分析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推动“中国梦”在高校的具体实践;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助于解决大学生精神荒芜、理想信仰危机等精神性问题.

1 大学生精神家园的基本内涵

以往的研究中把理想和信念等量齐观,把大学生的精神家园简单的认为就是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有研究学者从另外的视角对精神家园的基本内涵进行了定义.王东莉把精神家园看作是人生的信念和信条,精神家园也是人内在的需求和奋斗的动力;陈世国认为精神家园教育就是人文教育;贺新芳把精神家园看做是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文化自觉、道德自觉和理性自觉,是社会和学校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在笔者看来,家园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栖息地,那么精神家园就是这个家园里人们精神和情感寄托的“精神圣地”.从现实层面上看,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建需要人们内心精神家园的建设,需要在建设过程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呼唤现代人处于低潮期的精神处境.从理论上来看,现实的人作为一种自创性的存在,其本身都是有对人生意义、精神生活、以及内心价值观的追求.大学生精神家园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自觉构建出来的,被认为是大学生内心追求与生命根本的精神文化体系.通过大学生精神文化体系的构建,能够正确的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加深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信,营造大学生内心中属于自己的中国梦,帮助大学生走出精神危机的困境.

2 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现状与困境

在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当代大学生精神家园的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对当代大学精神家园建设所面临的的困境进行了多渠道的考察,主要是通过网络、报刊上收集信息、查阅资料、调研数据等方式.从整个调研体系结论看,当代大学生在精神信仰、生命感悟、人生态度、理想信念和终极价值关怀等方面的表现都是健康的、奋发向上的,是符合社会经济不断向前的发展趋势所需要的,但是在关于大学生在精神家园建设的认识上、主旨方向上、内容上以及建设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不合理之处.

2.1大学生精神家园困境认识不充分

(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组织形式、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发展,社会上的人们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上逐渐走向多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奋发上进的精神,在此同时也诱发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倾向.当然老师和学生也是社会中的个体,面对着社会思潮必然要受到影响,表现在信念理想上不够坚定,缺乏刻苦求真精神和真诚协作的团队精神,学术功利化现象的出现,精神贫乏,思想失落等等.基于以上,当今社会思潮中的人们更加注重个人自身利益的获得,对于精神世界的建设认识上还不够充分,也就忽略了大学生精神家园的建设.

(2)在面临高校的实际的工作中,很多高校都存在着人心不够齐、队伍不够稳定、精神涣散等现象;很多教师缺乏主人翁意识、责任心不够强、缺乏进取精神;存在着缺乏高端学术理想和学术精神追求、容易自我满足的现象;当然也存在着很多教师对学校的发展缺乏信心、发牢骚、诉抱怨等悲观的论调的现象.学生和教师存在上面如此多问题,也正是说明了高校在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的工作方面做的不到位,对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重视不够到位,甚至是没有摸到如何建设的门径.以上这种局面的出现,很多高校根本就不够重视,高校更关注的是师资的引进而忽视教师精神人文方面的培养,在一些工科院校中尤为明显,这就丧失了高校人文精神教育发展的的契机.

(3)在文化多元、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价值观的多元化也逐渐成为当今大学生们自由选择、自主精神生活的快餐文化.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大学生们成为“低头族”,读取快餐短文,难以系统学习人文知识,只能食用精神快餐,更加忽视了纸质书籍的阅读,精神上“个人主义”思想逐渐开始在大学生中开始蔓延,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更加容易影响到大学生对“人”的淡漠关怀.大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也不够充分,本着以功利主义的态度去对待大学生活,把职业需要和谋生作为大学生读书的目的.当代大学生头脑中想的更多是毕业后如何获得物质利益,从根本上忽视了自己优良品格的形成,自身价值观发现不了精神生活中存在的美,甚至不会关注自身的精神世界,也不会花精力和时间去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当然也就体会不到精神家园栖居地对其本身的重要性.他们更加关注的是物质欲望是否能够得到满足,物质追求能否实现,忽视了人性的完善和精神的追求,这也是大学生精神家园面临的建设危机.

2.2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主旨偏移

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的主旨是使大学生有追求、有理想、有灵魂的生活学习,确保大学生们能够生活在他们自己的恬静、安适的精神生活之中.然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并不都是阳光的,精神生活也不都是惬意和安适的,而是时常感受到孤独、彷徨甚至恐惧.很多高校仅是提出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学校的人文底蕴,而没有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也有一些高校把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看做一项可有可无的任务,却忽略了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在实际的教学教育管理方面,高校教育更加侧重用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的优秀与否,在学生人文素质和其他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却是被忽略的,高校教师往往更注重的是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传授,轻视社科人文知识对学生的熏陶,致使学生综合素质逐渐降低、视野狭窄、思维不够活跃;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大学生自身更加重视对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对于人文教育课程大多认为可有可无.

2.3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内容不够贴近实际

首先,当今很多高校重视学校硬件环境的建设,往往却忽略了学校人文环境对学生的熏陶.其次,有些高校甚至提出加强对外宣传,通过媒体的曝光率,以此来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美誉度,以此来丰富大学生精神家园的建设内容.最后,当然也存在着有些高校在制定政策时,“目中无人”,没有完全体现对“人”的关怀,更加忽略了教师和学生的部分权益,更加注重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同样很多高校很难根据社会时代的向前发展,与时俱进的对一些涉及到教师和学生根本利益的相关政策等作出新的考量,建立一套符合实际,贴近师生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和人性化的政策和制度,这些高校需要树立一种制度文化精神.

2.4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机制不够健全

机制不够健全首先表现在,很多高校对精神家园建设不够重视,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就业率、考研率这些能够给学校直接带来实质性利益的指标,忽视了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也没有将大学生精神家园的建设纳入学校党委的规划和考虑之中.其次,部分高校没有能够制定出一套适合大学生在人文精神等方面的健全发展的机制,不够重视大学生精神家园的建设,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学校的管理机制上,高校的管理模式陈旧,机制缺乏弹性,没有建立科学管理模式,师生没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缺乏学校管理的参与度,为学校发展献智出力;第二,陈旧的管理机制不能够为师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基础,同时也就忽略师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师生与学校之间的桥梁搭建.最后,很多高校不能够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互联网+模式的重要性,信息更新传统化,没有能够满足教师和学生内心中的诉求,对师生所关注的学校发展的热点核心问题,给予重视和研究.

3 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面临困境的成因分析

大学生精神家园是大学生是作为主体的,在其自我发展过程中建构的、能体现大学生存在意义、寄托大学生情感意志的精神文化体系,是大学生精神性的存在方式,具有时代性、凝聚性和包容性等特征,具有价值引领、规范调整和抚慰激励等功能.通过分析大学精神家园建设存在的诸多不足,结合当前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现状表征与内因,为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提供研究支持.

3.1大学生精神家园的建设关注度不够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向前发展,推动着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功利主义、享乐主义逐渐在社会中盛行.也正是社会不当思潮的影响下,一些“利己”、“自利”思想的驱动下,注重个人利益得失的人逐渐沦为只关注利益的“单向度”的“人”,缺少了一种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利他性,忽视内心精神家园的建设,仅是注重自己物质生活的愉悦性,追求物质本身所能带来的感官刺激,内心空虚、精神贫乏.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人对人,人与人,二者之间仅存的是金钱关系、存粹的交换关系.如果社会上的人仅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只计较自己的利益得失,而忽略与他人必要的心灵沟通,相互信任,就必然会对整个社会和国家失去信仰,失去理想和人之为人的德性.

(2)当今的高等教育逐渐的被限制在工具、理性、客观、技术的领域,受市场化社会的侵蚀以及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大学教育越来越重视短期化、显性化的功利价值,而无法真正发挥大学教育的本身所存在的隐性化、长远性的人文价值,忽视学生个人本身人生价值和理想信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人有其思想,有其精神,大学教育的本质就是要使当代大学生能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家园,同学与同学之间有共同的理想,能够共同奋斗,师生之间能够建立起精神的交流和情感上的对话.精神和信仰对于大学教育来说,可以迟到,但绝不能缺席.构建当代大学生精神家园必须要真正地让大学生精神追求融入到他们生活的一点一滴,由感性认识深化到理性认识再到外化真实行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这是要思考的问重要问题.

3.2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缺乏价值引领

当今社会利益格局日益多样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评价体系也日益多样化.目前大学生队伍整体精神状态是积极向上的,但少数大学生存在精神荒芜、金钱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问题,个别学生甚至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信心不足,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警惕.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主旨的偏移是没有基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而进行的价值引领偏移,更加重视大学生文化成绩和物质追求等方面的引导,没有把大学生精神家园的建设当做是整个国家、民族和社会的精神追求.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困境中,没有正确认识到对精神家园对大学生重要的价值引领意义,以及他所能提供的大学生判断价值是非的价值标准,促使大学生朝着有理想、有追求、有进步的方向发展.

3.3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缺失明确的建设目标

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必然会对整个高教体系产生冲击,教育者、高校、受教育者都无法彻底的抵制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诱惑性,必然走向物质利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逐渐的普及化,让一些适龄青年能够继续获得学习科学文化的知识,也提高了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生存能力;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必然要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大学生精神家园的建设必然要受到影响,这主要体现在精神家园建设目标不够明确,致使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的内容不够明确,甚至是不够贴合实际.大部分高校在大学生精神家园的建设上不能够从社会意识形态出发,在广大学生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树立高校师生共有愿景是群体的美好愿望和远大景象;同样没有认识到师生共同愿景能激发群体中个人内心有意义的价值,指引个人不断前进.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就是构建校园内师生共同享有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必须有一个全校师生共有的价值目标、共同愿景.

3.4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缺乏行之有效评价规范

在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方面,高校就没有把大学生精神家园作为一种精神性的评价体系,也不能够从大学生内心精神的实际要求出发,真正地建设出符合大学生内心向往的精神性评价体系.这种精神性评价体系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反应,并反作用于现实世界,一旦固定、沉淀下来,会对大学生的心理、生活、学习和行为产生约束和规范作用.大学生精神家园作为大学生有意识构建的理想状态,大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拿现实中的自我与理想状态作对比、开展自我评价.然而就是在对比的过程中,现有的评价体系不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做的好与不好”、“应该或不应该”的行为标准选择.

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当前所面临的困境,通过对困境的把握,提出了困境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主要原因的分析,以此来解决大学生精神家园的建设问题,明确大学生精神家园的建设策略和理念,以此来拓宽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的实现路径,确保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能够高效有序的进行.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大学能够明确其内心的理想信念,探寻属于自己的人生真谛,最后确定自己的精神信仰,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东莉.建构精神家园——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初探[J].社会科学,2000(11).

〔2〕陈世国.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营造大学生精祌家园[J].思想教育研究,2005(2):15.

〔3〕贺新芳.构建大学生精神家园的路径探析[J].党史文苑,2009(09下半月).

〔4〕杨经铭.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建设好大学生的精神家园[J].思想教育研究,1999(1).

〔5〕[英]推缪尔.斯迈尔斯.品格的力量[M].刘蜀光译.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封页.

〔6〕张岱年.中国哲学史大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69.

〔7〕魏延秋.人本理念下忠想政治教育与粘神家闶建构[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0(2):45.

基金项目: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研究(浙社科规[2015]11号)

收稿日期:2015年10月9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1-0205-03

猜你喜欢
建设现状精神家园成因分析
和谐文化是澳门诗人的精神家园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的实践应用探析
强化“四个意识” 构筑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经管类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现状与共享探索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
当前普通高中体育师资队伍状况研究
经营好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坚守精神家园 争创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