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家庭农场发展的瓶颈分析——以皖北袁小寨村为例

2016-03-28 22:59徐敬亮袁小玉宿州学院皖北城乡一体化研究中心安徽宿州34000临沂市科技馆山东临沂76037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部地区家庭农场

徐敬亮,袁小玉,张 丽(.宿州学院 皖北城乡一体化研究中心,安徽 宿州 34000;.临沂市科技馆,山东 临沂 76037)



中部地区家庭农场发展的瓶颈分析——以皖北袁小寨村为例

徐敬亮1,袁小玉1,张丽2
(1.宿州学院皖北城乡一体化研究中心,安徽宿州234000;2.临沂市科技馆,山东临沂276037)

摘要:本文以安徽省袁小寨村为例,通过该村家庭农场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方面,分析该地区家庭农场突破发展的瓶颈.研究发现,袁小寨村在发展家庭农场过程中,具有土地、劳动力、政策等方面的优势,但在技术、资金等方面存在劣势,需要加以科学引导和扶持.这在我国中部地区家庭农场发展方面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对促进中部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中部地区;家庭农场;瓶颈分析

1 引言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2013年“家庭农场”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关于家庭农场的发展研究成为许多学者研究和关注的重点,文献成果汗牛充栋.

家庭农场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农业微观经济组织,是解放生产力,推进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1],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2].家庭农场制度也是对我国家庭经营制度的继承和完善,既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也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3].并且,根据我国国情推算,到2030年我国劳均耕作面积将达到0.67公顷,而家庭农场平均规模将达到26.7公顷[4].

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家庭农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相应的制度环境和支持政策[5],例如农地制度、农业教育与培训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同时,加大政策资金支持[6],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家庭农场主和农业企业家[7],规范农地流转市场,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8],探索创新型现代家庭农场经营方式[9],都是当前中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必备要素.

2 基本情况分析

袁小寨村位于皖北宿州埇桥区,总面积10.62平方公里,紧邻206国道,交通十分便利.常住人口5624人,实际耕地面积为12000亩.因该村处于煤矿开采塌陷区,其塌陷面积约300亩,不适和村民居住.依靠煤炭塌陷安置办法,结合新农村建设将建设惠南新村安置区,预计2015年底年完成新村安置土地宅基地化建设.

袁小寨是安徽省在20个农村综合改革开展土地确权登记试点之一,并于2014年开始开展“土地确权”活动,让土地变成“活资产”,将于2015年年底完成.袁小寨村在发展现代化农业,带动农业规模化经营上,走在周边村庄的前列.目前至少有6人以上通过土地流转承包土地规模几十亩到千亩不等,从事种植经济作物和繁育良种等.

3 瓶颈分析

皖北地区作为相对落后的农业地区,要推进家庭农场顺利发展,必须优化配置土地、劳动力、资本及智力四大要素以及其他相关外部环境.为进一步分析该地区家庭农场的发展情况,采用Swot分析法,即从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等方面,分析该地区家庭农场突破发展的瓶颈,使该地区发展家庭农场的各种因素变得更加清晰明了,便于决策.

3.1家庭农场发展的优势

3.1.1劳动力资源

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农场”的实质是规模土地的利用问题,土地是“家庭农场”核心的生产要素.袁小寨村的土地资源优势主要包括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2014年安徽省出台土地确权登记试点操作方案并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和流转,袁小寨村是其中的20个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之一.“土地确权”活动的开展给农民承包的土地上户口办身份证,让土地变成“活资产”.农民不用掏一分钱,中央和地方财政拨款、给每家承包的土地重新丈量面积;想进城的农民,可以把土地给农业企业、家庭农场进行合理开发,以土地换收入换股权;想种地的农民,可以用土地抵押贷款,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其二,该村大量的劳动力离开土地从事非农产业和城镇化建设,至少三分之二的青壮年外出务工,使得现实中从事农业经营主体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使更多的土地流转到少数人手中的可能性提高.经营主体的减少、人均耕地少等因素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了土地因素.

其三,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至少70%的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务工,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度相对而言越来越小,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为土地的流转、集中和家庭农场的规模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四,袁小寨将在小寨村与206国道处已经征地90多亩田地用于建设工业园区,届时招工本村人从事第二产业.从而有利于缓解部分人地矛盾,就地转移劳动力,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减轻对土地的依赖程度.

其五,该村处于塌陷区,政府依靠煤炭塌陷安置成功招标将建设惠南新区,将在2014年年底完成新农村建设,使土地成功宅基化,将一部分土地集中化,约留出上百亩土地用于发展现代农业.

3.1.2劳动力资源

农业的发展需要能手,家庭农场的发展更需要大批有有文化、懂技术、善于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在调查中发现,39%调查者的有经营家庭农场的意愿,且有49%的调查者愿意成为家庭农场的聘用员工.这部分群体大都是中年人,正值从事农业的黄金时期,拥有丰富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并且愿意投身于家庭农场建设为其提供农业知识与技能.目前已有部分村干部为代表的农业能手率先从事家庭农场,在当地做到很好示范作用.

3.2家庭农场的发展的劣势

3.2.1技术人才方面

家庭农场是现代化、规模化、科学化的农业发展,需要懂技术、懂农业的现代化人才.但在调查中发现,该村文化程度偏低,其中文盲初识占28%,小学占20%,初中占37%,高中及中专占8%,大专以上占7%.较低的文化程度不仅影响农业现代技术的推广普及,更对家庭农场的市场化经营埋下隐患.

另外,由于皖北地处中部不发达地区,当地用于较高文化知识的大学生毕业后很少有回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在引进外来的人才方面也缺乏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3.2.2土地流转方面

家庭农场的发展需要土地的相对集中,需要土地经营犬的转让.但在转让过程中,土地流转价格成为双方成交的主要障碍.该村原有土地经营者转让的土地心理接受价位一般在1000元/亩以上,而承包者认为土地流转的合理价位应该在500元/亩—700元/亩.

另外,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现有的土地流转大多以口头形式进行,很少签订正式合同.家庭农场的发展需要长期稳定的土地资源经营权,缺乏法律保障的土地流转为以后家庭农场的稳定发展埋下隐患,并极有可能引起农地纠纷.

3.2.3基础设施薄弱

在调查走访中发现袁小寨村的农田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水利设施农田道路有待进一步改善来适应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农田设施的薄弱已经成为制约家庭农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和重要障碍.

3.3家庭农场发展的机会

3.3.1政策支持

庭农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发面的支持.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从农户流转土地经营权鼓励家庭农场发展;安徽省在2014年开展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试点改革,袁小寨村成其中的试点之一;宿州市制定了《宿州市家庭农场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并制定了家庭农场发展的扶持政策,从财政、金融、保险、项目、土地流转、设施用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扶持措施,走在皖北地区的前列.

3.3.2智力支持

在长期的农业发展过程中,袁小寨村已经有一部分人成功的流转土地并进行规模化经营,积累了宝贵的家庭农场发面的知识和经验;袁小寨村周边的桃园镇光明村是安徽省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当地经常组织经验交流,为该村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宿州市当地高校,如宿州学院、宿州职业学院等拥有现代农业科研基地与项目,该村可以从中寻求支持.

3.3.3资本来源

家庭农场的发展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特别是家庭农场的前期发展.当地种田能手在经营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并且“土地确权”活动的开展和国家对土地流转政策的支持为农民土地登记上身份证,土地可以作为一种有形的“活资产”参与市场分工[10].

3.4家庭农场发展的威胁

3.4.1家庭农场融资缺乏有效保障

家庭农场发展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来完成农业科技的推广与运用.但银行对外贷款对象通常需要一定的信贷支持和贷款能力考验,对家庭农场的贷款等支持力度多停留在专业大户层面上[11].家庭农场作为新兴的农村生产经营主体,目前各金融机构对家庭农场信贷服务比较谨慎.

3.4.2市场冲击的承受力有限

受地域范围的影响,家庭农村的农村的影响力仅仅局限于本地区有限区域,对外交流、市场营销等成本较高,制约当地家庭农场的打开市场,进一步的发展.同时,由于当地家庭农场的经营范围有限,主要从事农业经济作物,但对市场信息、市场价格缺乏有效的掌控,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小.

4 家庭农场突破瓶颈分析

目前我国家庭农场在发展还处刚刚起步阶段,出现了很多问题和障碍.但是作为一个新兴的农村经营主体,它已经展现了很强的活力.如何帮助其突破目前的发展瓶颈,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4.1培育现代职业家庭农场主

以集约化、组织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是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共同趋势.现代家庭农场突破发展的瓶颈首先需要现代化的职业家庭农场主.从目前发展来看,仅仅依靠传统农业知识和经验是远远无法满足当前的发展.

首先政府部门在初次家庭农场主的审核中应该严格把关,把有能力、有意愿、懂营销的种田能手组织起来,加大培训和支持力度,从而培育出高素质的现代职业农场主.同时,当地政府要对成功的家庭农场主广泛宣传,形成榜样作用带动更多的农业爱好者参与进来,促进农业现代化人才的发展.

其次要培育“新一代”农业工作者.调查中发现,目前该村中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是中老年,主要年龄集中在45周岁—60周岁.如何没有后续年轻人参与其中,家庭农场的可持续性面临很大问题.另外,年轻人在的农业机械等现代技术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该在政策上加以扶持.

最后,应引进先进农业技术人才,加强当地高校的合作.政府应主动牵线搭桥,帮助当地家庭农场主到成熟地方参观学习,并聘用高校技术人员指导并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智力要素.

4.2土地流转的创新与规范

家庭农场的顺利发展是以规模化土地为前提的.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该村农民的“惜地”意识与家庭农场主的土地转让价格产生了很大的冲突.首先应该进一步完善发展好“土地确权”项目并结合合作社的建立,通过为土地上身份证做活土地资源,为土地集中流转做好物质准备.其次可以借鉴蒙城县立仓镇台沟村东村组土地流转经验,即将农户家零碎地合并成大地块,以此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对于土地不同等级的问题,采取得好等级地者按实得面积分配得差等级地者按实得1:1.2的面积分配,从而消除实际的不公平;对于原来多占有的沟塘路边土地全部拿出来统一分配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同时,应进一步提高当地农民的法律意识,普及土地流转相关法律知识,规范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制度,为家庭农场的规范流转土地提供法律保障.要求所有的土地流转必须在政府等权威机构的监督下签订土地转让使用权的规范化合同书,双方要严格遵守合同制度,共同维护双方合法权益.

4.3健全家庭农场发展的服务体系

现代家庭农场的发展需要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支持,政府搭建平台完善基础设施推广农业科技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优良的经营环境降低建设成本[12].该村正着手建立农村合作社,建立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同时当地政府应该在农业基础设施、市场扶持、信息畅通等方面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帮助.

4.4创新融资途径,提高经营能力

家庭农场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而大多数经营者在初期很难拥有如此规模的资金.政府在初期会对家庭农场经营者一定的政府帮扶,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初期阶段该村部分经营者以“家族式经营的”家庭农场,以兄弟姐妹、父母、亲戚为中心筹集资金以股东形式入股家庭农场分摊经营,同时将管理权与经营权分开,在发展过程中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时,政府应制定政策允许家庭农场通过“资产抵押”和“信用抵押”两种方式向特定金融机构如农业银行、农商银行进行贷款;家庭农场的发展需要在发展中提高其经营能力,提高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这些都可以进一步的尝试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高强,周振.家庭农场的实践界定、资格条件与登记管理——基于政策分析的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14(9): 11-18.

〔2〕杨成林,屈书恒.中国式家庭农场的动力渐成与运行机理[J].改革,2013(9):82-89.

〔3〕高强,刘同山.家庭农场的制度解析:特征、发生机制与效应[J].经济学家,2013(6):48-56.

〔4〕苏昕,王可山.我国家庭农场发展及其规模探讨——基于资源禀赋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14(5):8-14.

〔5〕杜志雄,肖卫东.家庭农场发展的实际状态与政策支持:观照国际经验[J].改革,2014(6):39-51.

〔6〕徐会苹.德国家庭农场发展对中国发展家庭农场的启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70-73.

〔7〕刘雪梅.我国家庭农场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探索[J].农业经济问题,2013(10):103-106.

〔8〕何劲,熊学萍.国外家庭农场模式比较与我国发展路径选择[J].经济纵横,2014(8):103-106.

〔9〕张乐柱,金剑峰.公司+家庭农场”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基于温氏集团案例研究[J].学术研究,2012(10):94-97.

〔10〕伍开群.家庭农场的理论分析[J].经济纵横,2013(4).

〔11〕杨爱文.发展家庭农场与农场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可行性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3(9).

〔12〕黎东升,曾令香,查金祥.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基金项目: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皖北地区家庭农场发展研究(SK2014A397);宿州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全国开放课题一般项目: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皖北地区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研究(2014SZXTKF11);宿州学院皖北城乡一体化研究中心招标项目: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皖北地区现代农业经营机制和模式研究(SK2015A181);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大学文化研究中心课题项目:同伴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研究(2012YKF22)

收稿日期:2015年11月17日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1-0069-03

猜你喜欢
中部地区家庭农场
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互联网+”促进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我国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行为阶段特征分析
家庭农场规模经济效率
沂源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下参与主体目标取向及社会效益分析
家庭农场法律属性探析
中部地区产业承接经济风险的TOPSIS评价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动态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