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九型人格类型相关研究*

2016-03-28 09:00马锦华
关键词:人际信任心理健康

马锦华

(洛阳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系,河南洛阳,471022)



当代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九型人格类型相关研究*

马锦华

(洛阳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系,河南洛阳,471022)

摘要:人际信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探讨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人际信任与九型人格类型的关系,结果显示,当今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偏低,大学男生、高年级大学生人际信任比女生和低年级低,存在显著差异。与人际信任呈显著正相关的人格类型有怀疑论者(P<0.01)、浪漫主义者(P<0.01)、实干者(P<0.05)、享乐主义者(P<0.05)、调停者(P<0.05),即符合这几种人格类型特点的大学生人际信任度低。据此,提出改善不同人格类型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的可行策略,以期提升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

关键词:人际信任;九型人格;心理健康

国际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10.16456/j.cnki.1001-5973.2016.01.013

一、引言

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信任危机”、道德滑坡等诸多严重问题,人际信任又一次成为当今社会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

(一)人际信任的内涵及相关研究

人际信任是指人与人之间、各社会团体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相信而敢于托付,且通过行动体现出来的具有确定性的意识活动。①杨柳:《社会转型期人际信任的思考》,《湖州师专学报》1995年第2期。它是衡量人的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之一。

国外学者对人际信任的研究由来已久,但由于个人对信任的含义理解不同,其研究方法与取向也有所差异。Deutsch在1958年的囚徒困境实验中发现,人际信任的有无是以双方合作与否来反映的,两个人之间的信任程度会随着实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信任被看作是一个由外界刺激决定的因变量。Rotter、Wrightsman等人认为,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对人性的看法会使他形成对一般性的他人的可信赖程度的概化期望(Generalized Expectancy)或信念(Faith),表现为有的人倾向于信任他人,有的人则倾向于怀疑他人。持这种取向的学者编制了很多量表来测量人们在人际信任特质上的个体差异。Wrightsman围绕个体对他人的信任,设计了人性的哲学量表(Philosophies of Human Nature)②Wrightsman L.S:Measurement of human nature,Psychological Reports,USA:Wiley.1964(14).;Rotter运用社会学习理论来测查个体对不同行为的估计,研制了人际信任量表(Interpersonal Trust Scale)③Rotter J.B:A new scal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interpersonal trust.,Journal of Personality,1967(35).;Rempel和Holmes在20世纪80年代进一步对关系密切者的信任问题作出研究,区分了信任的3个基本要素,即可预测性、可依靠性和信赖④Rempel J.K.&Holmes J.G:How do I trust thee?Psychology Today,1986(2).。其他的一些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信任与个体的职业选择、政治态度和生活满意度有关。这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Fey得出了对他人的信任和容纳与自己的信任和容纳以及对他人容纳自己的感受有关的结论,该结论和Erikson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相吻合,认为解决婴幼儿的第一次信任危机对于心理成熟是十分重要的。①②Fey W.F:Acceptance by others and its relation to acceptance of self and others:A revaluation,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1955(50).

在Lewis和Weigert等人的观念中,信任被理解为一种人际关系的产物。他们对信任的特点、维度、基本类型等进行了颇为系统的分析,认为理性(Rationality)和情感(Emotionality)是人际信任中的两个重要维度,二者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信任。

还有的专家学者将信任理解为社会制度和文化规范的产物,是建立在法理(法规制度)或伦理(社会文化规范)基础上的一种社会现象。其代表人物有Luhmann、Barber、Zucker、Fukuyama等。③彭泗清:《关系与信任:中国人人际信任的一项本土研究》,北京大学:《中国社会学年鉴(1995-1998)》,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290-297页。

国内的人际信任研究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张建新与Bond对北京、香港和美国的大学生对于具体对象的信任程度进行了跨文化比较,发现三地大学生对他人的信任程度都随着与他人关系亲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三组被试对亲人的信任程度没有差异,但是北京被试对熟人和陌生人的信任要高于美国和香港的被试。④张建新、M.Bond:《指向具体人物对象的人际信任:跨文化比较及其认知模型》,《心理学报》1993年第2期。王飞雪等比较了中日美三国的被试对一般性他人的信任程度,发现中国人的信任结构较为复杂,虽然对他人的一般信任程度不高,低于日美的被试,但是中国被试对人性却持肯定的态度。⑤王飞雪,[日]山岸俊男:《信任的中日美比较研究》,《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1期。

(二)九型人格内涵与相关研究

九型人格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格类型理论,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发扬光大,被广泛应用于管理与自我改善中,包括个人成长、办公室管理及处理人际关系的窍门,乃至夫妻相处、教育子女及亲子关系方面。⑥[美]海伦·帕尔默:《九型人格(Enneagram)》,徐杨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年,第13-14页。九型人格理论研究者以人的思维、情绪和行为为研究维度,将人的人格分为:完美主义者、给予者、实干者、浪漫主义者、观察者、怀疑论者、享乐主义者、保护者、调停者。

通过对大学生九型人格类型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了解大学生人格类型与人际信任关系,对学校、社会提高大学生整体人际信任感、改善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350名不同本科院校在校生作为被试,收回有效问卷309份,其中男生99人(32.04%),女生210人(67.96%),有效率88.29%。

(二)研究工具与方法

1.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Helen Palmer编制的九型人格测试量表,共108个条目,9个因变量(即九种人格类型),正负2个维度(即“是”或“否”),斯皮尔曼-布朗分半信度为0.872,Guttman分半信度为0.846,信度良好,适合本土化研究。其中九型人格主要特征分别为:完美主义者(完美型)以积极的态度追求自己的理想,做任何事都力求完美,为人正直,值得信赖;给予者(助人者)要求获得他人的好感和认同,从中获得被爱和被欣赏的感觉,拼命满足他人需要的同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也需要别人的帮助;实干者(成就型)非常在意效率,乐于接受竞争,追求成就感,以成功与否为尺度衡量人生价值;浪漫主义者(自我型)性格内向敏感,具有艺术气质;观察者(思考型)具有很强的分析力和洞察力,注重对自己隐私的保护,宁愿脱离别人的生活,也不愿参与;怀疑论者(忠诚型)做事小心谨慎,不轻易相信别人,性格充满矛盾;享乐主义者(欢乐型)乐观向上,想过愉快且享受的生活,想创新,爱冒险;保护者(领袖型)具有很强的保护能力,愿意保护自己的朋友,追求权力,讲求实力,独立自主,有正义感,喜欢做大事,一碰到问题便马上采取行动去解决;调停者(和平型)是个规避矛盾和紧张的和平主义者,优柔寡断,难以拒绝他人,不懂宣泄愤怒。①②[日]铃木秀子:《走向成功的九种性格》,孙茜、王定祥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3-27页。

2.Rotter J.B.(1976)编订的人际信任量表(Interpersonal Trust Scale;ITS),共25个条目,采用Likert五点评分法,总分从25分~125分,得分越高者人际信任程度越低。该量表劈半信度为0.76,平均间隔7个月的重测信度为0.56 (P<0.01,n=24),间隔3个月的重测信度为0.68(n=42),近年来已成为国内测定人际信任程度的常用量表。

用以上两个问卷对随机抽取的大学生进行测试,纸质问卷当场收回,电子问卷限时回复,大学生根据指导语独立完成问卷。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人际信任量表结果分析

表1 当代大学生人际信任程度总体情况分析

表1与图1显示,当今大学生人际信任平均得分为77.01±8.463,高于量表中值75,人际信任度整体偏低。

表2 不同性别大学生人际信任程度分析

表2显示,不同性别大学生人际信任程度差异显著,其中男大学生平均ITS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P<0.05),说明男大学生人际信任感低于女生。

图1 当代大学生人际信任程度总体情况分析

表3 高低年级大学生人际信任程度分析

表3显示,高年级组(三四年级)与低年级组(一二年级)大学生人际信任程度差异显著,高年级大学生ITS得分显著高于低年级大学生得分(P<0.05)。

表4 不同学科大学生人际信任程度分析

表4显示,人际信任量表(ITS)得出不同学科大学生间人际信任程度无显著差异。

表5 不同家庭所在地大学生人际信任程度分析

表5表明,来自于不同地域家庭的大学生人际信任程度无显著差异。

表6 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人际信任程度分析

表6表明,独生大学生与非独生大学生人际信任程度无显著差异。

(二)九型人格测试结果分析

表7 不同人格类型典型大学生人数与所占比例

表7显示,当代大学生中符合怀疑论者的典型特征的人数最多,占总体的44.98%,其后依次为给予者32.36%,观察者31.72%,调停者28.80%,保护者20.06%,浪漫主义者19.42%,享乐主义者19.09%,完美主义者11.33%,实干者8.41%。

(三)人际信任程度与九型人格相关分析

表8 不同人格类型得分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程度

表8显示,不同人格类型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程度不同。其中浪漫主义者、怀疑论者得分与人际信任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实干者、享乐主义者、调停者得分与人际信任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即分项得分高者ITS趋向高分,越符合此项人格,就越不容易相信他人。

四、讨论

(一)当代大学生ITS得分普遍偏高,说明其人际信任程度普遍偏低,大学生正遭遇“信任危机”。分析造成大学生信任缺失的原因,首先与大学生自身价值观、人格不成熟,明辨是非能力不高有一定关系;其次,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加大、社会道德失范等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学校道德教育与社会实际情况的脱节,使得大学生陷入迷惘,其人际信任度在不断下降;第三,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造成大学生自我中心,很难相信他人,孤独嫉妒,人际交往容易出现问题,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二)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人际信任程度有较显著的差异。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即男生的人际信任程度明显低于女生,恰能说明当今高校中男生之间发生恶性事件的频率高于女生。一方面,女生情感丰富、好合群,与男生相比较,女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是寻求感情寄托,通过交往满足自己归属的需要和获得友情。女生在与人交往时,更注重情感的沟通和相互间的理解,她们亲切、温和、易于沟通。樊富珉(2002)等人的调查表明,在情感方面女生优于男生。①樊富珉:《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调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另一方面,当大学生有了不满、愤怒、悲伤等不良情绪时,男女生宣泄情绪的表现方式不同,女生喜欢找到自己认为信任的朋友同学倾诉,男生更多会通过体育活动、网络游戏等方式宣泄。因此,女生之间的人际信任相对于男生也会更加多些。同时反观我国社会对男女社会角色的要求看,男生应承担更重的家庭经济和社会压力,而他们自身却缺乏合理的疏导与发泄,致使他们对复杂的社会与人际交往产生自我封闭,人际信任下降,所以在提高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缺失现状的关注上,更关注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减少恶性事件发生的有效策略。

(三)不同年级大学生人际信任得分差异显著,高年级组得分显著高于低年级组学生得分。高年级学生的人际信任感在下降,这种现象给高校教育工作者敲响警钟。很多学生在步入大学后认识到这个新集体群英荟萃,自己有一种强烈的落差感,接着发现学业压力、竞争压力的增大,人际关系变得复杂,不像中学时期生活学习环境那样单纯,使部分大学生产生失落感,出现对现实的不满,对他人的信任逐步下降,逐渐对周围的人产生一种不信任感。随着年级增高,考研、毕业就业压力凸显,大学生对踏入社会面临各种情境会有一定的恐慌心理,使得人际信任程度愈发降低。因此,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在大学生成长成熟的过程中给予他们鼓励与支持,使他们信任社会、积极投身社会工作中。

(四)研究调查显示,不同学科、不同家庭、是否独生等因素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程度并没有显著的影响。细究各数据均值时会发现,文科生比理科与工科生得分略高,人际信任程度低;城市大学生比农村与县镇大学生得分略高,人际信任程度低;独生子女大学生比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得分略高,人际信任程度低。虽然就本调查结果来看,其并无显著的差异,但仍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城市化现象使来自于城市的大学生人数日趋增多,我们应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此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国家政府看到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种种问题,高校应关注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状况,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五)九型人格测试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群体中人格怀疑论者的特质最为普遍,接近半数的大学生都有典型的怀疑论者特质。这一数据统计结论与大学生在人际信任量表测试的结果相符,且怀疑论者与ITS得分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即怀疑论者特质越典型,人际信任程度越低进一步说明当代多数大学生存在“信任危机”。这一研究结论将会给高校大学生思想工作者提供了解当今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依据,有针对性做好大学生思想以及心理素质提升工作。

五、结论

(一)当代大学生人际信任普遍较低。

(二)不同性别大学生人际信任程度差异显著,男生显著低于女生。

(三)不同年级大学生人际信任程度差异显著,高年级组显著低于低年级组。

(四)不同年龄、专业、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的大学生人际信任程度无显著差异。

(五)九型人格中的怀疑论者在当代大学生中分布最多。

(六)九型人格中的怀疑论者因素越典型,人际信任程度越低。

(七)九型人格中的浪漫主义者、实干者、享乐主义者和调停者的因素越典型,人际信任程度越低。

六、提升大学生人际信任程度的策略

(一)加强大学生自身修养

九型人格类型并无好坏之分。统计结果显示,有五种人格类型与人际信任程度显著相关,但每种人格都有其进化的空间。如何让他人信任自己,如何去信任他人,不同类型的人要战胜自己不同的性格弱点。①孙天伦、黄俊华:《九型人格——成就自我与他人的窍门》,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92-93页。高校学生工作者要针对不同人格类型的大学生开展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

如对待怀疑论者人格类型的学生,如果正处于怀疑社会状态中,可以建议其先向自己的好朋友请教周围人的想法,来检查事情的真相。不要让自己的习惯性质疑影响到朋友对自己的信赖,告诉人们只要你承诺了某事,就一定能够办到。对于浪漫主义类型的学生,建议其了解到大多数人对感觉的感应力并不像他那样灵敏,需要告诉他人自己的感受,而不要等别人去猜,同时尝试去询问他人所感受到的事物。对于实干类型的学生,建议其花点时间精力去倾听他人,并认同他们的优点。因为此类人往往天生具有野心,在领导他人的同时,还要告诉他们你的感觉,让他们知道你很感激他们所做的贡献,并能够仔细考虑他人的看法和观点。对于享乐主义类型的学生,如果别人告诉你他们的问题,不要只是告诉对方应该怎么办,还要问问他们是否希望听到你的劝告或帮助。不要只关注于自己的意见和感觉,并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还要了解他人的感觉是否和你的一样真实。对于调停者,别人往往会把你的沉默当作拒绝,所以要告诉他人你的内在的真实想法,尤其是你确实在抗拒的时候。不要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要让他人了解你,才会信任你。同样,只有自己表现出真实的一面,才会去信任他人。

(二)开展大学生人际信任教育与训练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非常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认为,学校可以针对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问题,开展专项的教育活动,设计主题鲜明的讲座、丰富多彩的教育与训练活动。如蔡迎春、张向葵等实验研究认为,高校可通过四种有效的训练方式改善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状况,按其效果显著程度分别为:电影课、团体训练、心理辅导和网络学习。①蔡迎春、张向葵:《四种训练方式对不同认知风格大学生人际信任改善的影响研究》,《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4期。

(三)社会风气的改善

罗任、周茜(2006)等研究表明,当前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正在减弱,而社会对其影响正在增大。②罗任、周茜:《广州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分析》,《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6年第3期。政府应加快社会信任制度的改革,建设一个完善规范的社会信任制度,用这种制度和规范约束和引导人们诚实守信。近两年,中国政府对于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择业难、就业难、创业难以及不良社会风气的改善、房价物价的控制等问题,都做出相关的改革与完善,使整个社会制度的规范体系、保障体系等能跟上经济的发展,降低社会各方面对大学生造成的压力,使他们心怀梦想,实现梦想,改善人际信任度,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家庭教育的重建

家庭教育在学生个性品质、价值观、理想、信任危机等方面的教育与塑造起着奠定基础的作用。然而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社会价值观、道德规范等均发生巨变,过去以个人道德品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遭遇知识、分数的强烈冲击,家庭教育普遍重智育轻德育。家庭只看孩子学习成绩,花大量的金钱让孩子上各种文化辅导班,而孩子其他的个性品质、理想、信念、价值观受到前所未有的忽视,致使当代大学生存在种种的严重问题,如冷漠、自私、嫉妒、怀疑、焦虑等。家庭教育缺失与失位已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近期教育部颁布了《家庭教育指导意见》,首次把家庭教育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就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阐明了家庭建设、家庭教育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重塑正确导向的家庭教育,将是改变当今大学生人际信任问题以及其他问题的根本。

责任编辑:时晓红

Correlation Studies on Interpersonal Trust and Enneagram of College Students

Ma Jinhua
(School of Education,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Luoyang Henan,471022)

Abstract:As the issue of the 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 has became more serious every day,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terpersonal trust of college students.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personal trust and enneagram of collegian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government,universities and even the whole society to conduc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ork qt college.In this survey on Interpersonal Trust Scale(ITS),the mean score of these college students is higher than the mid-value.That means it's hard for today's college students to trust others.The sex and grade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interpersonal trust.In the survey of enneagram,the score of No.6 skeptic,No.4 romantic,No.3 achiever,No.7 enthusiast and No.9 peacemaker closely correlate the score of ITS.They may have difficult to trust people.At last,some suggestions are given for different types of colleg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interpersonal trust level.

Key words:interpersonal trust;enneagram;mental health

作者简介:马锦华(1966— ),女,河南商丘人,洛阳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系教授。

*收稿日期:2015-11-20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73(2016)01-0126-07

猜你喜欢
人际信任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农村初中生人际信任与社交焦虑相关研究
大学生人际信任对孤独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
试析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大学生的内隐人际信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