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动作,不同的回应

2016-03-28 08:12王春燕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互动师生关系符号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三位教师在使用相同的动作来维持课堂秩序但收获效果却大为不同的事例,来阐释符号在师生互动中的运用和意义。

关键词:符号;互动;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采用一些特定的指令进行课堂教学或秩序管理。本文将从符号互动理论的视角对以下案例进行分析,以期对教学中互动符号的运用有所帮助。

案例:在同一个班级里,对相同的学生,三位不同的教师会做一个相同的动作——有节奏的拍掌,来使学生保持安静,维持纪律。此时,从应然的角度来说,不管动作的发出者是哪一位老师,学生都需要立即拍掌以示得到讯息。但对三位不同的老师所做出的拍掌动作,学生所给予的反应却是不同的。第一位老师带了这个班级四年,原先是这个班级的班主任。她一拍手,学生会立即停止喧闹,一边拍掌一边看向她。第二位老师是任教三年的英语老师,今年将成为他们的班主任,她拍手后,效果没有第一位教师的明显。表现为很多学生未做出拍掌动作进行回应,而是继续做自己的事情,教室里也不会立即安静下来。第三位是实习教师,她的拍手示意声几乎湮没在学生的吵闹中。当她拍手后,学生基本上没有反应,要么静静地看着她,要么说话、打闹,如同下课一般,偶尔也会有稀稀落落的掌声响起。

一、符号互动论的定义

符号互动论作为一种关注个体行为的社会学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它强调人类主体性的理论前提、关注个体间互动行为的经验研究取向。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是:事物本身不存在客观的意义,它是人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赋予的;人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根据自身对事物意义的理解来应对事物;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可以随着社会互动的过程而发生改变,不是绝对不变的。

二、拍掌作为一种符号的意义

符号是指所有能代表人所传达的具有一定意义的事物,比如语言、文字、动作等。一个事物之所以能成为符号是因为人们赋予了它某种意义,而这种意义存在的前提是得到了大众或相关人员的认可。在符号互动理论中,符号包括语言和非语言符号,而动作即是非语言符号中的一种。在课堂中,拍掌这个动作即为一种符号。

一般而言,拍掌表达拍掌者的欣赏和激动。在这里,拍掌是师生在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一种互动方式,通过互动,这个简单的肢体动作被赋予了特殊意义:对于教师而言,拍掌表示提醒,即“我需要你们安静”;而学生的拍掌则表示他们接收到教师的讯号,理解这个动作的意义,是对教师的回应。教师和学生,掌声一来一往,通过这种富有意义的交流表现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互动模式。

三、拍掌于师生关系的意义

对符号相互作用论做出贡献的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强调个人主观的情景定义在社会互动中的作用。他认为人类行为不是对环境刺激的简单的反射反应。相反,在刺激和反应之间,通常要插入一个主观定义的过程,即人们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并不是完全依赖彼此的行动而产生反应,而是依据对彼此行动所做的主观解释而进行反应。托马斯的看法可以解释,为何三位教师使用了同样的互动符号,得到的却是学生不同的反应。

教师拍掌,学生能迅速做出反应表明教师的行为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说明学生接收到了教师的讯号并能很好地给予配合,表现出积极的合作倾向。学生拍掌意味着他们懂得教师拍掌的含义,并明白不回应的后果,是对师生平日互动的结果及对教师形象的反馈。对于个体喜爱或在个体心目中占有一定地位的人,个体对他们才会做出积极回应,个体对他们有着密切的关注和积极配合的举动,如同学生对第一位教师的反应。对于第二位老师,一部分同学给予积极回应,表达愿意与其互动的意愿,剩下的置若罔闻。表明这位教师在班级里受认可的程度低于第一位教师,她仅取得了一部分学生的认可和接纳。第三位教师拍掌后学生的回应反映了这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认同感较低,学生拒绝与其进行互动。在后两位教师与学生互动中,拍掌这个动作符号的意义几乎被抽离。不拍掌是一种消极回应,意味着不合作。不拍掌的情形有两种:一是没有听到教师的掌声。这表明学生对教师不关注。这种不关注表明教师于他们而言不重要,不重要则意味着教师在其心目中的地位不高,即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低。二是听到了教师的掌声但不回应,做出回应。这种不回应,一方面表明一种抵触,抵触意味着不喜欢和排斥,其对象有可能是教师本人,也有可能是这种互动方式;另一方面即认为没有必要做出回应,即做不做回应的结果都一样,老师不会在意,索性不做了。

对于教师来说,学生拍掌与否对其而言也有着除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以外的重要意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可见被尊重感对于个体的意义。在课堂上,教师拍掌后,学生的积极回应对教师来说就是一种被尊重的表现,反之,某些学生的消极回应或无回应就会使教师感到不被尊重。在现实课堂上发生的教师与学生产生冲突的事例,很多就是由于学生未能完成教师的指令而引起。如在某节语文课前,前来巡视的班主任发现一位学生未执行其“将语文书本摆到课桌上”的语言指令,学生因此被罚站,原因是教师感到自己不被该名学生尊重,原本的心平气和也变为怒气冲冲。可见,课堂上,符号互动对师生关系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即教师在学生内心中的定位能在许多方面得到体现,而这其中多与符号互动论的内容有关。此外,课堂上符号的运用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亦有重要的作用。鉴于课堂上使用符号进行互动的意义诸多,在日常的师生互动中,教师须具备一定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应积极注意互动符号的使用及学生对符号的反应,以利于改善教学,促进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车文博主编.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王春燕(1989- ),女,安徽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

猜你喜欢
互动师生关系符号
学符号,比多少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符号的由来
变符号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