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羊小反刍兽疫及综合防控

2016-03-29 03:41王克生赵富余
兽医导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龙口市兽疫山羊

王克生 赵富余 陈 岩

(1.山东省龙口市兰高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龙口 265709;2.山东省龙口市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龙口 265701;3.山东省龙口市徐福街道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龙口 265713)

简述羊小反刍兽疫及综合防控

王克生1赵富余2陈 岩3

(1.山东省龙口市兰高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龙口 265709;2.山东省龙口市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龙口 265701;3.山东省龙口市徐福街道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龙口 265713)

小反刍兽疫PPR(本病英文缩写),俗称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山羊和绵羊是该病的自然宿主,山羊比绵羊更易感,临床症状更严重。以发热、坏死性口炎、胃肠炎和肺炎为特征,可引起呼吸困难、腹泻、流产,甚至死亡。易感羊群发病率通常达80%以上,病死率可达50%以上。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雨季节和干燥寒冷季节多发,发病周期一般为4~6d,最长为可达21d。

小反刍兽疫;综合防控

1 病原分析

小反刍兽疫病毒属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对淋巴组织和胃肠道上皮组织具有特殊亲和力,从而形成其典型症状。与牛瘟病毒有相似的物理化学及免疫学特性,两者都有对消化道粘膜和网状内皮系统的亲和性。细胞培养生产的牛瘟疫苗可完全保护山羊不受小反刍动物瘟病毒感染,病毒呈多形性,通常为粗糙的球形。病毒颗粒较牛瘟病毒大,核衣壳为螺旋中空杆状并有特征性的亚单位,有囊膜。病毒可在胎绵羊肾、胎羊及新生羊的睾丸细胞、Vero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CPE),形成合胞体,小反刍动物瘟病毒可被56℃20min灭活,在pH6.6~9.5之间最稳定,对乙醚、氯仿和大多数消毒剂敏感。

2 流行特征

PPR广泛流行于西非、中非和中东,2007年7月,小反刍兽疫首次传入我国。该病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美国白尾鹿等小反刍动物,特别是山羊感染较为严重,临床症状也较为严重,当易感动物增多时可出现大流行,本病可彻底消灭流行区的绵羊和山羊。本病通过与病畜的唾液、鼻液、粪尿等分泌物、排泄物和隐性感染动物接触,可发生直接传播;与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衣物、工具、垫料、圈舍和牧场地等接触可发生间接传播;与RP相同,一般认为无带毒状态,不过处于潜伏期的亚临床型的患畜也能传播该病。

3 临床症状

(1)小反刍兽疫是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发热、口炎、腹泻和肺炎为特征的急性病毒病。山羊和绵羊都易感染,羔羊感染后死亡率较高。山羊的临床症状较一般要比绵羊的典型;突然发热,可达41℃以上,发热的第2~3d体温达40~42℃,发病初期,病羊精神不好,不吃不喝,流鼻涕,淌眼泪,体温升高,心跳和呼吸次数增加,发热症状出现后,病羊口腔粘膜、齿龈轻度充血,继而出现糜烂;病初有水样鼻液,此后变成大量的粘脓性卡他样鼻液,阻塞鼻孔造成呼吸困难,出现肺炎、咳嗽、胸部啰音以及腹式呼吸等症状,鼻内膜发生坏死,流黏液脓性鼻漏,眼流分泌物,出现眼结膜炎;

有时有口腔溃疡、有时表现支气管肺炎,特征是咳嗽,类似羊支原体肺炎;如果患病羊不死,这种症状可持续十几天。病羊死亡多集中在发热后期,多数病羊在疾病后期,发生严重腹泻下痢,甚至出现血样、水样腹泻,造成迅速脱水和体重下降,继而体温下降和死亡。感染动物的临床症状类似于牛瘟,本病发病率可达100%,严重暴发期死亡率接近100%,中等暴发致死率也可达50%。怀孕母羊可发生流产,幼畜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成年畜,一些隐性感染可能被激活,从而使临床症状更复杂。

(2)根据临床症状该病可分为:①温和型:症状轻微,发热,类似感冒症状,病程较长,可达7~15d。②标准型:发热,体温可达40~41℃,持续3~8d,口鼻分泌物呈浆液性,后期呈粘液脓性,呼出恶臭气体,腹泻严重。③急性型:患畜体温突然升高到40~41.3℃,烦躁不安、黏膜充血、食欲减退,快速死亡,一般感染后1~2d内死亡。

4 病理变化

本病毒对胃肠道淋巴细胞及上皮细胞具有特殊的亲和力,故能引起特征性病变。一般在感染细胞中出现嗜酸性胞浆包涵体及多核巨细胞。在淋巴组织中,小反刍兽疫病毒可引起淋巴细胞坏死。脾脏、扁桃体、淋巴结细胞被破坏。含嗜酸性胞浆包涵体的多核巨细胞出现,极少有核内包涵体。在消化系统,病毒引起马尔基氏层深部的上皮细胞发生坏死,感染细胞产生核固缩和核破裂,在表皮生发层形成含有嗜酸性胞浆包涵体的多核巨细胞。因此,病理变化病变限于消化道和呼吸道,患畜可见口腔和鼻腔黏膜糜烂坏死;糜烂性损伤从嘴延伸到咽、食道和瘤、网胃交接处,皱胃常出现病变,而瘤胃、网胃、瓣胃很少出现病变,病变部常出现有规则、有轮廓的糜烂,创面红色、出血。可能在十二指肠前段和回肠终端有条状出血,少数情况下有糜烂;小肠和大肠的充血以回盲瓣和大肠的线状褶最为显著,小肠病理变化比口腔、瓣胃或大肠轻,在大肠内,盲肠和结肠结合处出现特征性线状充血、出血或斑马样条纹,可见淋巴结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脾脏肿大并可出现坏死病变;在鼻甲、喉、气管等处有出血斑,组织学上可见肺部组织出现多核巨细胞以及细胞内嗜酸性包含体,可见到不同程度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中散在的斑块状实变。

5 诊断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流行病学可做出初步诊断,经病毒监测与诊断在发热期分离和坚定可确诊。采取血液、部分淋巴结、脾和肺,以及刮取肠道粘膜做实验室研究,将标本放在加抗生素的溶液中在低温下送往实验室,通常用组织悬液和兔的牛瘟病毒高价免疫血清做琼脂凝胶沉淀试验作为初步试验。用组织匀浆或加肝素的血液离心后的棕黄层接种Ve或原代羔羊肾细胞培养以分离病毒;7-11天内在细胞培养中形成合胞体。在国际贸易中,血清学检测方法为替代诊断方法,抗体检测可采用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病原学检测方法,为指定诊断方法,病毒检测可采用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RT~PCR)、普通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PCR产物进行核酸序列测定可进行病毒分型。

6 防控措施

一旦发生本病,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采取紧急、强制性的控制和扑灭措施,扑杀患病和同群动物。疫区及受威胁区的动物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对本病尚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受威胁地区的患畜初期可使用羊瘟清、刀豆素配合抗生素类药物,对症治疗和预防继发感染可降低该病的发病速度和死亡率。本病的洁净国家和地区发现病例,应严密封锁,扑杀患羊,隔离消毒,对本病的防控主要靠疫苗免疫。

6.1 加强免疫工作

该病疫苗免疫效果较好,疫苗的运输、贮存和使用须严格按要求进行。我国目前使用小反刍兽疫弱毒疫苗,该疫苗安全有效,保护期长,一次免疫可保护3年。但是开瓶稀释后的疫苗应0.5~3h内用完,严禁阳光照射或接触高温,气温过高时使用过程中应冷水浴保存。怀孕母羊、羔羊均可接种。免疫时应注意羊群的健康状况,新购进羊群和健康状况不良的羊必须隔离观察,确保羊群健康时方可免疫。

6.2 加强饲养管理。

经过长途运输引进的羊,一方面防止疫区带毒,另一方面防止长途运输应激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感染此病。引进羊只时,要搞清楚羊只的来源和背景,严禁从疫区引进羊只,对外来羊只,尤其是来源于活羊交易市场的羊调入后必须隔离观察三周以上,经检查确认健康无病后,方可混群饲养。羊群转场、放牧时,要防止交叉感染。

6.3 强化疫情巡查,提高养殖场所生物安全水平

注意观察羊群健康状况,发现疑似病羊,应立即隔离疑似患病羊,限制其移动,并及时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对病死羊严格实行无害化处理,禁止出售、加工病死羊。 做好羊舍及设备的清洗消毒工作,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场前也应彻底消毒,每天消毒两次。

(1)建筑物、木质结构、水泥表面、车辆和相关设施设备消毒可选用碱类(碳酸钠、氢氧化钠)、氯化物和酚化合物,采用清洗、喷洒等方式消毒。

(2)人员进场时,可选用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如柠檬酸、酒精和碘化物(碘消灵)等。饲养、管理等人员可采取淋浴消毒;衣服、帽、鞋等可采取消毒液浸泡、高压灭菌等方式消毒。

(3)饲料、垫料、粪便等,可采取堆积发酵或焚烧等方式消毒

小反刍兽疫可防可控,广大养殖场、户只要切实做好上述事项,就可最大限度地把小反刍兽疫有效的控制了。

[1] 陈晓艳.羊小反刍兽疫病的综合防治[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4,(8):28-29.

猜你喜欢
龙口市兽疫山羊
夏季如何让山羊增膘
山东龙口市薛家遗址发掘简报
山东省龙口市明德学校
浅析小反刍兽疫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山羊受骗
龙口市酸雨pH值监测统计分析
聪明的山羊
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浅谈小反刍兽疫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与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