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人际信任与政府信任关联性实证研究

2016-03-29 12:55赵慧增王思琦
关键词:人际信任

赵慧增 王思琦

关键词:研究生信任;人际信任;特殊信任;普遍信任;政府信任

摘要:人际信任、政府信任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但信任危机在当今社会日益凸显。利用Stata软件,对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校园生活和社会意识"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生的政府信任状况呈"央强地弱"的格局,对中央政府的信任远远高于对地方政府的信任;特殊信任对中央政府信任和地方政府信任均有显著影响,普遍信任仅对地方政府信任有显著影响;地方政府信任对人际信任有显著影响,而中央政府信任仅对特殊信任有显著影响。因此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高校要加强研究生团结互助教育,政府也应规范自身行为,以提升研究生的人际信任和政府信任水平。

中图分类号:D035; C91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6)01-00-07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personal Trust and

Government Trust in the Graduate Students

—A Case Study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ZHAO Huizeng, WANG Siqi

(School of Public Affairs & Law,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China)

Key words: graduate students trust; interpersonal trust; specific trust; generalized trust; government trust

Abstract: Interpersonal trust and government trust is essential to social stabi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the crisis of trust in todays society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We used Stata software to analysis the survey data of “graduate students campus life and social awareness” in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aduate students trust in government is the “central strong local weak” patter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rust is much higher than the local government trust; Specific trust has significant effect both on graduate students central government trust and local government trust, and generalized trust only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local government trust; Local government trust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interpersonal trust of the 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rust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pecial trust of the graduate students.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graduate students training,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unity and mutual aid educat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regulate their own behavior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trust and government trust level.

一、引言政府信任作為关系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一个值得信任的政府能够提升社会信任,促进社会和谐与合作,降低社会、经济和政治关系的执行成本〔1〕。政府信任水平过低,会阻碍政策的实施和执行,增加社会成本〔2〕。现有研究表明,在当代社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民主国家还是非民主国家,政府信任的下降问题已经成为国际间公共治理领域的共同现象〔3〕。

政府信任,通常指公民对政府或政治系统将运作产生出与他们的期待相一致的结果的信念或信心〔4〕,从层级上可以将政府信任划分为中央政府信任和地方政府信任。目前有关政府信任的研究多集中在其现状及影响因素方面,如我国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在层级上呈现出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大于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即“央强地弱”的趋势〔5〕;对影响因素的研究多集中在社会资本和政府绩效上,其中人际信任作为社会资本的一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现有研究大多认为人际信任特别是其中的普遍信任是政府信任的基石,是政府信任的有效解释变量〔6〕,但也有学者提出相反的观点,认为人际信任与政府信任之间未必存在很强的相关关系〔7〕。与此同时,相对于大多数学者探讨人际信任对政府信任的影响,也有一些国外学者将人际信任作为因变量,分析政府信任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得出了具有争议性的结论。而国内有关此类问题的研究十分匮乏。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7卷第1期赵慧增研究生人际信任与政府信任关联性实证研究——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目前学术界有关人际信任与政府信任的研究对象大多为公民整体的范畴,近年来也有部分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研究,但并未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细分,缺乏单独关于研究生的相关研究,特别是缺少有关政府信任对人际信任的影响研究。研究生作为高学历群体,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人际信任与政府信任情况对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培养正确、合理的人际信任与政府信任不仅有利于研究生自身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助于保障整个国家的安全稳定。那么,当前研究生的人际信任、政府信任处于何种水平,人际信任与政府信任的关系如何,二者能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产生影响?特别是研究生对政府的信任能否增进对他人的信任?本文将以2015年5月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校园生活和社会意识”调查的数据资料为基础,分析研究生人际信任与政府信任的现状,并探讨研究生人际信任与政府信任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框架目前学界对信任尚无统一的定义,卢曼认为信任是社会复杂性的一种简化机制,为了简化以或多或少不确定的复杂性为特征的未来,人们必须信任〔8〕。人际信任属于社会信任的范畴,包括特殊信任和普遍信任,特殊信任是建立在血缘、亲情或友情之上的信任,这种信任使人们将自己的信任范围局限于自己所熟知的群体;普遍信任是指对自己所属团体之外的陌生人的信任〔9〕。

(一)政府信任影响因素回顾

国内外学者对影响政府信任的因素做了大量的探讨,其中文化和制度因素被认为是解释政府信任的两大路径。文化因素主要包括以威权主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以社会信任、社会参与为代表的社会资本;制度因素主要指政府治理绩效。如后梦婷根据五大城市抽样调查的数据,验证了政府绩效、威权主义和社会信任对政府信任具有显著影响〔10〕;王毅杰利用CGSS 2010调查数据,研究了威权主义和人际信任正相关于城乡居民的政府信任〔11〕。

除此之外,还有学者研究信息公开、政府服务质量、政府声誉等角度研究了影响政府信任的因素。如芮国强在调研289名公众的基础上,研究了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府信任的关系,发现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渠道和效果都对政府信任产生积极影响〔12〕;同时,芮国强将政府服务质量分为政府服务的有形性、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和关怀性,实证分析了政府服务质量对政府信任具有提升作用〔13〕;徐贵宏则认为良好的政府声誉和能力是影响非政府组织对政府部门信任的重要因素〔14〕。

(二)人际信任与政府信任的关联性

关于人际信任对政府信任的影响问题,国内外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Stolle通过研究发现人际信任中的普遍信任与政府信任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即普遍信任越高,政府信任则越低〔15〕。帕特南认为人际信任与政府信任之间也许有关也许无关,在理论上应该将两者区别对待〔16〕;卡斯通过研究西欧的人际信任与政府信任之间的关系后发现,人际信任与政府信任之间只存在微小的正向影响〔17〕;尤斯拉纳认为人际信任和政府信任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人际信任的下降将会导致政府信任的衰落〔18〕。

我国学者主要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人际信任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如张海良基于CGSS 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普遍信任与特殊信任对政府信任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9〕;谢治菊基于江浙和贵州高校的实证调查认为大学生的社会信任对政府信任有显著影响,其中普遍信任对政府信任有明显的正向作用,特殊信任的影响较小〔20〕。

相比于大量关于人际信任对政府信任影响问题的研究,国外有部分学者将政府信任作为自变量,人际信任作为因变量,研究政府信任对人际信任的影响,但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如Newton认为社会信任与政府信任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信任,具有不同的起源,需要用社會变量解释社会信任,用政治变量解释政府信任〔21〕;什托姆普卡通过对波兰的实证研究,认为一个可信的政府能够促进普遍信任的提升〔22〕;Rahn也认为信任政府能够促使信任他人的产生〔23〕。

国内有关政府信任对人际信任影响的研究极少,主要有谢治菊通过对贵州和江苏农村的实地调查分析,得出村民对政府的信任能够增进他们对社会的信任〔24〕;罗龙真利用CGSS 2010的数据,通过统计分析认为政府信任是社会信任的一个有效的预测变量,对政府越信任的人则倾向于越信任他人〔25〕。

通过上述文献回顾可以看出,学者对于人际信任与政府信任的关系存在争论,国内外学者通过经验研究以及实证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甚至互相抵触的结论。这些研究大多关注人际信任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忽视了政府信任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同时也缺乏针对研究生群体的专门研究。本文将人际信任分为特殊信任和普遍信任,将政府信任分为中央政府信任与地方政府信任,试图考察研究生人际信任、政府信任现状,以及研究生人际信任与政府信任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即在研究人际信任对政府信任的影响之外,同时将人际信任作为因变量,政府信任作为自变量,探讨研究生政府信任对人际信任的影响,运用实证方法对以上问题进行检验,为此方面的学术争论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三、数据来源及变量测定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资料来源于2015年5月在西南交通大学进行的“研究生校园生活和社会意识”调查,该调查由美利坚大学吕杰副教授组织的“抽样调查技术与方法”课程小组设计并实施。本次调查旨在了解研究生的校园生活经历,以及对当下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和看法等。调查范围覆盖西南交通大学在读研究生,采用随机抽样、问卷面访方式,共采集问卷130份,对问卷中所收集的数据采用Stata 12.0进行处理分析。具体的调查问卷样本属性见表1。表1调查问卷样本属性

(二)变量测定

1.因变量与自变量

由于本文研究人际信任和政府信任之间关联性,故人际信任与政府信任均将作为因变量与自变量进行两次研究。

研究生政府信任,包括中央政府信任和地方政府信任。问卷中的问题以“您对以下机构、组织、人群的信任程度是怎样的?”,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乡镇,街道办事处)”加以测量。

人际信任包括特殊信任和普遍信任两个维度。问卷中对应特殊信任的问题为:“您对您熟悉和了解的人的信任程度是怎样的?”同时,我们采用相关学术调查中使用最多的问题来测量普遍信任,即:“您对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可以信任的说法是完全不同意,不同意,同意还是完全同意?”

2.控制变量

在控制变量的选择上,基于相关文献,本文将对研究生政府信任产生较大影响的一些人口学变量作为控制变量纳入回归模型中,以控制其对主要预测变量的影响。

首先,政治面貌将会影响研究生政府信任,因此在控制变量中,把研究生的政治面貌作为一个因素纳入了模型当中。在问卷中的提问方式为:“您是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吗?”问卷中的选项包括1.是、0.不是、9.不回答,数据文件中赋值分别为1、0,以及缺失值。

其次,人口学变量中年龄、性别和居住地也作为控制变量纳入模型,以控制这些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年龄变量是受访者在调查时的实际年龄数。性别变量的定义和赋值为:0.男性;1.女性。居住地变量在问卷中的提问方式为:“您18岁之前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乡村还是城市?”问卷中的选项包括0.乡村、1.城市,以及9.不回答。数据文件中赋值分别为0、1,以及缺失值。

四、研究结果(一)研究生人际信任现状

本文将人际信任分为特殊信任与普遍信任,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了解研究生特殊信任与普遍信任现状,具体数据见表2和表3。表2研究生特殊信任现状

样本数比例(%)累计比例(%)完全不可信000比较不可信43.133.13可信和

不可信之间75.478.59比较可信8969.5378.13完全可信2821.88100表中的数字经过四舍五入处理。下同。

表3研究生普遍信任现状

样本数比例(%)累计比例(%)完全不可信107.757.75不可信4333.3341.09可信7054.2695.35完全可信64.65100通过表2可以看出,研究生的特殊信任程度较高,有91.41%的被访者认为亲人等身边熟悉的人是可信的,没有被访者认为亲人等身边熟悉的人完全不可信;表3反映出,相比于高水平的特殊信任,研究生普遍信任程度则相对较低,有58.91%的被访者认为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可信的。从表2和表3可以对比出,研究生对社会人员的整体信任程度低于对亲友的信任,这一发现与现有研究得出的结论一致〔26〕。同时58.91%的普遍信任度也反映了研究生整体上仍较为相信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

(二)研究生政府信任现状

通过表4可以看出,有89.06%的被访者认为中央政府“完全可信”或“比较可信”,仅有2.34%的被访者认为中央政府“比较不可信”,没有被访者认为中央政府“完全不可信”。可见,研究生对中央政府的信任程度非常高。

相对中央政府而言,研究生对地方政府的信任数据表明,仅有35.66%的被访者认为地方政府“比较可信”,没有被访者认为地方政府“完全可信”,同时有34.11%的被访者认为地方政府“完全不可信”或“比较不可信”。

可见,研究生对政府的信任度呈现出层级的态势,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度明显高于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度,与现有研究中我国民众对政府信任的“央强地弱”趋势一致〔27〕。同时,与中央政府相比,研究生对地方政府的信任表现得更加模糊和矛盾。在表4中有10.94%的被访者认为对中央政府的信任为“可信和不可信之间”,而对地方政府却高达64.34%。

(三)研究生政府信任的Ordinal Logistic回归分析

为了研究人际信任中的特殊信任和普遍信任是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影响政府信任,故对研究生政府信任问题进行Ordinal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1和模型2考察人口学变量以及人际信任变量对研究生中央政府信任和地方政府信任的影响。统计结果见表5。

模型1显示,研究生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后,人际信任中的特殊信任对中央政府信任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系数为0.917;而普遍信任则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人口学变量均未对中央政府信任产生显著影响。

模型2显示,研究生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后,人际信任中的特殊信任以及普遍信任均对研究生地方政府信任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影响系数分别为0.5以及0.495,因此特殊信任略微大于普遍信任对研究生地方政府信任的影响。同样在本模型中,所有的控制变量对地方政府信任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控制变量的影响结论不能推及总体。

因此,模型1和模型2可以总结为: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后,特殊信任对研究生政府信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普遍信任仅对研究生的地方政府信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是在0.1的显著水平上获得通过。这说明:研究生对自己熟悉的人的信任程度越高,那么对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的信任度就越高;而研究生对社会中的大部分人的信任程度越高,那么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度也会越高,但是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度没有显著的影响。年龄、性别、居住地以及政治面貌等人口变量对研究生政府信任也没有显著影响,不能推及总体。

(四)研究生人际信任的Ordinal Logistic回归分析

为了研究政府信任能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人际信任,故对研究生人际信任问题进行Ordinal 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3和模型4考察人口学变量以及政府信任变量对研究生特殊信任和普遍信任的影响。统计结果见表6。表6研究生人际信任的Ordinal Logistic回归模型

模型3显示,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后,政府信任中的中央政府信任以及地方政府信任均对研究生特殊信任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系数分别为1.012和0.384,人口学变量均未对研究生特殊信任产生显著影响。

模型4显示,研究生普遍信任信任,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后,政府信任中的地方政府信任对研究生普遍信任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影响系数分别为0.458,而中央政府信任未能对普遍信任产生显著影响。同样在本模型中,人口学变量均未对研究生普遍信任产生显著影响。

因此,模型3和模型4可以总结为: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后,地方政府信任对研究生人际信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中央政府信任仅对研究生的特殊信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這说明研究生对地方政府的信任程度越高,那么将会提升他们对整个社会的信任程度;而研究生对中央政府的信任程度越高,也将会提升他们对亲友等熟悉的人的信任程度。年龄、性别、居住地以及政治面貌等人口变量对研究生人际信任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五、结论与讨论在有关人际信任与政府信任的相关研究中,不同的学者对其中的关系具有不同的观点,本文利用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校园生活和社会意识”调查的数据资料,将人际信任分为特殊信任与普遍信任,将政府信任分为中央政府信任与地方政府信任,探讨了研究生的人际信任、政府信任状况,比较了研究生对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信任的异同,研究了研究生人际信任与政府信任之间的关联性。通过本文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结论和建议:

信任状况方面,研究生的政府信任状况呈现出“央强地弱”的总体格局,同时研究生的特殊信任高于普遍信任,即研究生对亲友等熟悉的人的信任度要高于对社会中陌生人的信任度,但二者的信任水平均较高,不同维度的因素对研究生不同层级政府的信任情况显现出不同的效果。

人际信任对政府信任影响方面,研究生的特殊信任对政府信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特殊信任水平越高,则对政府的信任度也越高;普遍信任在地方政府模型中通过了显著检验,但在中央政府模型中未通过显著检验。值得注意的是,所有人口学变量在两个模型中均未能通过显著检验。因此,本研究中的人口学变量对研究生政府信任的影响仅局限与本调查样本中,不能推及到整个研究生群体之中。

政府信任对人际信任影响方面,研究生对地方政府的信任有助于转化为人际信任,即研究生对地方政府越信任,则将提升他们对整个社会人群的信任程度;研究生中央政府信任对特殊信任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中央政府信任对于研究生信任自己熟悉的人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校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同时也应关注学生对亲友、同学以及整个社会人群和政府机构的信任度,加强对研究生群体的团结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各级政府也应规范自身行为,提升执政能力和治理绩效,争取获得研究生群体更高水平的信任,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研究生的人际信任水平。

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本次调查没有进行严格的分层抽样来选取样本,可能会使样本的代表性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研究生人际信任与政府信任之间的关系可能是非常复杂的,本研究仅通过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在最终的研究结论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披露,如果能够加上其他定性的研究方法,如深度访谈法,扎根法等,可能会有更为全面与准确的发现和结论。

参考文献:

〔1〕Putnam,R.D.Making Democracy Work:Civic Traditions Modern Italy〔M〕.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3.

〔2〕马得勇.政治信任及其起源——对亚洲8个国家和地区的比较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5).

〔3〕张成福,边晓慧.重建政府信任〔J〕.中国行政管理,2013(9):7-14.

〔4〕胡荣.农民上访与政治信任的流失〔J〕.社会学研究,2007(3).

〔5〕Li,Lian Jiang.Political Trust in Rural China.Modern China.2004(2).

〔6〕胡荣,胡康,温莹莹.社会资本、政府绩效与城市居民对政府的信任〔J〕.社会学研究.2011(1).

〔7〕K Newton.Trust,Social Capital,Civil Society,and Democracy〔J〕.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ciew,2001,22(2):201-214.

〔8〕卢曼.信任:一个社会复杂性的简化机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52-61.

〔9〕谢治菊.大学生特殊信任、普遍信任与政府信任成长之关联研究——基于江浙和贵州高校的实证调查〔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1(4):18-16.

〔10〕后梦婷,翟学伟.城市居民政治信任的形成机制——基于五城市的抽样调查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14(1):112-118.

〔11〕王毅杰,乔文俊.中国城乡居民政府信任及其影响因素〔J〕.南京社会科学,2014(8):73-39.

〔12〕芮国强,宋典.信息公开影响政府信任的实证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2(11):96-101.

〔13〕芮国强,宋典.政府服务质量影响政府信任的实证研究〔J〕.学术界,2012(9):192-201.

〔14〕徐贵宏.政府声誉、政府能力与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信任〔J〕.公共管理学报,2009(1):40-47.

〔15〕Stolle,D.Bowling Together,Bowling Alone:The Development of Generalized Trust in Voluntary Associations〔J〕.Political Psychology,1998a,(19):497-526.

〔16〕帕特南.独自打保龄球——美国社区的衰落与复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52-408.

〔17〕Kaase,Max.Interpersonal Trust,Political Trust,and NonInstitutionalise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Western Europe〔J〕.West European Politics,1999,22(3).

〔18〕尤斯拉纳.信任的道德基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271-274.

〔19〕张海良,许伟.人际信任、社会公平与政府信任的关系研究——基于数据CGSS2010的实证分析〔J〕.理论与改革,2015(1):108-111.

〔20〕谢治菊.大学生特殊信任、普遍信任与政府信任成长之关联研究——基于江浙和贵州高校的实证调查〔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1(4):18-16.

〔21〕Newton K.Social and political trust.In P.Norris(Ed.),Critical citizens:Global support for democratic governance 〔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22〕彼得·什托姆普卡.信任:一种社会学理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5.

〔23〕Rahn W M,Brehm J,Carlson N.National elections as institutions for generating social capital〔J〕.Civic engagement in American democracy,1999:111-160.

〔24〕謝治菊.村民的政府信任对社会信任的影响——来自贵州和江苏农村的调查〔J〕.探索,2012(03):76-83

〔25〕罗龙真.政府信任与社会信任关联性——基于CGSS2010的实证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4.

〔26〕简臻锐,付琪琳.大学生人际信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4(7):94-98.

〔27〕高学德,翟学伟.政府信任的城乡比较〔J〕.社会学研究,2013(2):1-27.

(责任编辑:陈艳艳)

猜你喜欢
人际信任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人际信任的中介效应
大学生自我分化与人际关系和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
中国“面子”文化情境下领导政治技能对团队领导社会网络的作用机制研究
农村初中生人际信任与社交焦虑相关研究
大学生人际信任对孤独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
小学生人际信任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
试析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大学生的内隐人际信任初探
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现状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