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主体及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6-03-29 03:06高月姣吴和成
软科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创新效率

高月姣 吴和成

摘要:采用因子分析法获取创新主体变量,构建随机前沿模型考察了创新主体及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政府对创新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随时间先增大后减小,呈倒u型趋势;企业对区域创新效率有短期正向影响,长期效应不明显;高校科研机构仅在滞后一期和两期时对创新效率有微弱正向促进作用;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的交互作用在短期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提高无显著影响,而长期影响显著;政府和企业的交互作用对创新效率始终无明显促进作用,政府和高校科研机构的交互作用对创新效率的提高则有阻碍作用。

关键词:创新效率;创新主体;随机前沿模型;交互作用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是推动国家或地区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仅从线性角度考虑创新要素和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远远不够,因为区域创新资源投入力度再大,如果不能在主体间得到有效的流动与充分利用,就有可能导致资源冗余和短缺同时并存的现象,对区域创新产生不利影响。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构建良性互动、运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效率就是通过各主体间的交互作用将创新投入转化为产出的效率,它不仅取决于创新生产过程中创新主体的参与表现,也取决于主体之间潜在复杂的交互作用。在当前创新资源有限的约束下,研究创新主体及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从微观主体创新表现这一角度全面把握区域创新动因,对促进区域创新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有现实意义。

1.文献回顾

区域创新系统是由地理上相互分工与关联的创新主体构成的区域性组织系统,这种系统支持并产生创新。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是知识创新主体,政府是制度创新主体,中介机构是管理创新主体,他们在互动过程中不断交互学习和发展,支持创新系统的发展。核心内涵是:创新系统是主体间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创新主体的交互作用,实质就是创新主体间通过资源和知识等要素相互促进与相互制约的关系,是区域创新系统内部互动的重要表现。官建成和刘顺贵认为我国区域创新系统各主体间的交互作用体现在主体间资源流动和知识流动两方面。资源流动是指区域人才和资金等创新资源在主体间的协调与整合,知识流动则包含所有正式或非正式的隐形和显性知识在主体间的传播、扩散与转移。具体如图1所示。

较多研究达成共识,认为区域创新效率不仅由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表现决定,也取决于主体间交互作用。Li和白俊红分别测算了各区域的创新效率并考察了各主体以及产学研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前者发现高校和科研机构、政府的创新活动对区域创新有促进作用,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效率没有明显的贡献。后者却认为各主体及其之间的联结对创新效率均产生负向作用。刘和东重点关注了主体在长中短不同时期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差异,认为企业对研发效率的影响短期为负,长期有显著促进作用,政府和产学研合作不论短长期均无促进作用。这些文献重点关注了主体创新活动对创新效率的影响,讨论了产学研的创新表现,但鲜有文献探讨政府和其他主体的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事实上,我国还处于经济转轨期,区域创新系统尚不完善,政府与其他主体的合作效应对区域创新起着巨大作用,分析政府与其他主体的交互作用十分必要。此外,几乎所有的实证文献对主体创新活动仅用单一指标进行描述,可能会低估主体作用,与现实情形存在一定偏颇。

猜你喜欢
创新效率
基于DEA交叉效率的区域创新效率评价
中部六省区域创新两阶段效率评价
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分析
基于VAR模型的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DEA模型的东北三省国有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分析
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评价及空间相关性分析
辽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三阶段特征及其演变
管理层持股激励与企业技术创新
绿色低碳视角下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