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脂蛋白(a)、尿酸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2016-03-30 08:42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尿酸

李 凌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南京 211500)



·临床研究·

血清脂蛋白(a)、尿酸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李凌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南京 2115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尿酸(UA)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评价两者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近期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和预后的预测价值,为疾病的诊断及预测判断提供简便客观的方法。方法检测121例脑梗死患者和85例冠心病患者LP(a)、UA水平,将其分为A、B两组,另设健康对照组,LP(a)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UA应用尿酸酶法。结果脑梗死和冠心病患者LP(a)、U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升高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a)、UA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存在相关性,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脂蛋白a;尿酸;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人类最常见、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始动环节,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前瞻性研究证实,血清脂蛋白(a)[LP(a)]与动脉粥样硬化高度相关,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子。尿酸(UA)是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可在与其他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引起动脉疾病的发生与发展[1]。近年来的研究和临床观察表明心脑血管疾病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些传统的危险因素已经不能完全解释和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和转归规律,炎症和脂质代谢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进展中起了关键性作用。大量研究显示LP(a)升高、高尿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子之一,可对临床及早预防和治疗给予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入住本院的121例脑梗死患者(A组)和85例冠心病患者(B组)。A组男性62例,女性59例,年龄46~91岁;B组男性53例,女性32例,年龄48~89岁。所有病例均排除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内分泌疾病、恶性肿瘤等。另外选择37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7例。

1.2方法所有病例均早晨空腹抽血,分离血清后检测LP(a)、UA水平,LP(a)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UA应用尿酸酶法,试剂均由浙江宁波美康提供,所用仪器为贝克曼AU5821。

2结果

A、B组患者血清LP(a)、U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血清LP(a)、UA检测结果比较

*: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3讨论

LP(a)是一种特殊脂蛋白,结构与LDL相似,可以携带大量的胆固醇结合于血管上,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同时,LP(a)与纤溶酶原有同源性,可以与纤溶酶原竞争结合纤维蛋白位点,从而抑制纤维蛋白水解作用,促进血栓形成。因此LP(a)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重要独立危险因子[2]。UA水平升高可促进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和脂质的过氧化,随着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加,参与炎性反应,直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3],高UA水平可以增加血小板的聚集及血管内血栓形成的危险[4]。

健康人LP(a)数据呈明显偏态分布,80%的健康人LP(a)<200 mg/L,通常以300 mg/L为分界线,高于此水平表明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明显增高。LP(a)水平主要决定于遗传因素,男女之间与不同年龄之间无明显不同,环境、饮食与药物对LP(a)水平的影响也不明显。现研究表明,LP(a)能破坏内皮细胞功能、促进血栓形成。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早期病理变化,血栓形成是其发展的第二阶段[5]。现将高LP(a)水平看作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心脑血管病、周围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因为它与高血压、吸烟、高VLDL-C(高TC)、低HDL-C等因素无明显相关。代谢性紊乱如肥胖、高血糖及脂质代谢异常常与高尿酸血症同时存在。高尿酸血症时,由于尿酸盐沉结晶积于血管壁可引起血管内膜损伤,产生的炎性反应可促使血小板黏附聚集,促进冠状动脉内的血栓形成[6]。高尿酸血症可促进LDL-C的氧化和过氧化,可增加氧自由基的产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综上所述,LP(a)、UA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和指标,以利于临床早期判断合理用药指导患者科学饮食。联合检测两者水平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危险性评估及预后判断有重要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梅笑,袁莹,乐剑培,等,老年冠心病、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糖、脂蛋白、血尿酸之间的关系[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综合版,2006,29(4):16.

[2]丛玉隆,尹一兵,陈瑜.检验医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518.

[3]何平,谢贤,丁毅鹏.hs-CRP、脂蛋白a、尿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0,30(16):2414-2416.

[4]Puddu PE,Lanti M,Menotti A,et al.Serum uric acid for short-term predic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cidence in the Gubbio population Study[J].Acta Cardiol,2001,56(4):243-251.

[5]张金红,刘爱兵.脂蛋白(a)水平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12): 3362-3364.

[6]刘存芬.血清尿酸胆红素和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关系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医学,2010,14(2):226.

(收稿日期:2015-10-18)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04.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130(2016)04-0530-02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疾病尿酸
喝茶能降尿酸吗?
芒果苷元对尿酸性肾病大鼠尿酸排泄指标的影响
藏药二十五味儿茶丸降尿酸作用及对尿酸转运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降尿酸——我是不是吃了假药?
略谈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
超敏C反应蛋白在心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3,5,2’,4’-四羟基查尔酮对小鼠尿酸及尿酸合成相关酶基因的影响
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氯沙坦和赖诺普利降压、降尿酸作用的临床观察
高尿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