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和单核细胞的参数变化及意义

2016-03-30 08:42黄思思谢远强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单核细胞肝硬化血小板

黄思思,谢远强

(1.中山市民众医院检验科,广东中山 528441;2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医院检验科,广东中山528431)



·临床研究·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和单核细胞的参数变化及意义

黄思思1,谢远强2

(1.中山市民众医院检验科,广东中山 528441;2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医院检验科,广东中山528431)

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常规中粒细胞各参数的变化,发现其血小板(PLT)和单核细胞的参数变化趋势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贝克曼(Beckman Colter AC.T5diff AL)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128例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常规,回顾性分析粒细胞各参数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患者PLT、血小板压积(PCT)、单核细胞浆核比(MOC)明显下降。单核细胞体积(MOV)、单核细胞体积平均分布宽度(MOV-SD)、单核细胞浆核比平均分布宽度(MOC-SD)、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升高明显,并且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加,PLT参数变化程度明显增加。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MOV、MOC 和PLT变化趋势,其变化可反映肝脏损伤程度,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肝硬化;血小板;单核细胞

肝硬化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由于其发病率高,极易癌变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医者的关注,肝硬化已被证明是导致肝癌的主要原因[1]。采用多种无创手段联合评估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肝硬化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于是寻找简便快捷的诊断、评估肝硬化的方法是临床工作者努力的方向。本研究是通过从患者外周血常规中粒细胞的变化来寻找规律特性来评估肝硬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肝硬化组为收集的中山市民众医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内科肝硬化住院患者,共128例。按照Child-Pugh标准(见表1)的5项总分判断分级,A级组5~8分,B级组9~11分,C级组12~15分。其中A级组56例,B级组32例,C级组40例,男74例,女54例,年龄38~80岁.对照组为同期临床体检正常且肝功能和血常规检查无任何异常的体检健康者120例,其中男66例,女54例,年龄23~55岁。

表1  Child-pugh分级[2]

1.2仪器与试剂采用贝克曼全自动血液分析仪(Beckman Colter AC.T5diff AL)及其原厂配套试剂检测,检测每个标本后收集粒细胞各参数。

1.3方法按仪器检测要求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专用抗凝管采集受试者静脉血2 mL,并2 h内检测完毕,每日室内质控值均在质量控制范围,仪器使用前后均按要求进行日常维护与保养。

2结果

2.1两组血小板(PLT)参数的变化肝硬化组PLT、血小板压积(PCT)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加PLT异常程度均逐渐减少加重(P<0.05)。见表2。

2.2两组单核细胞参数的变化肝硬化组单核细胞体积(MOV)、单核细胞体积平均分布宽度(MOV-SD)及单核细胞浆核比平均分布宽度(MOC-SD)增大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核细胞浆核比(MOC)降低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hild-Pugh A级比较,Child-Pugh B级和C级的MOV、MOV-SD、MOC-SD均增大明显,MOC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PLT参数变化比较

表3  两组单核细胞参数的变化比较

3讨论

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病因之一。我国肝硬化患者占内科总住院人数的4.3%~14.2%,发病高峰年龄为35~48岁,男女比例约为3.6~8∶1[2]。本文研究情况符合此比例范围。其起病隐匿,病程发展缓慢,针对病因给予相应的处理,阻止肝硬化进一步发展,如果未进展到失代偿期,在消除病因及积极处理原发疾病后,病变可趋静止。本文在对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常规粒细胞的各项指标中寻找变化规律来帮助医生判断预后和治疗。

肝硬化时由于凝血因子缺乏及脾功能亢进,对血细胞的生成产生抑制作用及对血细胞的破坏增加,肝炎后肝硬化还可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血液病(血小板增多症,急粒白血病,慢粒白血症,慢性淋巴性白血症及Evans综合征)。使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临床不易辨认。本文中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加,MOV、MOC 和PLT异常程度均逐渐加重。此为临床鉴别提供依据。此研究结果与陈永琴等[3]研究结果相一致。

血常规检验是住院患者常规检查项目,是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其时效性高,创伤较小,可为临床及时反馈患者状态,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延缓病程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简便,快捷。也是随访数据中最全的指标之一。MOV为仪器采用直流电直接检测到的参数,MOC是仪器利用高频传导技术检测细胞核体积大小后再演算出一个衡量细胞的参数,分析数据显示随着Child-pugh的分级,单核细胞参数变化显著。提示肝硬化严重程度对细胞核影响明显,且可影响单核细胞体积大小。可见随着肝硬化的进展,机体的免疫功能受损也逐渐加重。

大多数肝癌患者伴有肝硬化,肝硬化是肝癌最重要且已不断被证实的危险因素[4],慢性肝脏疾病的所有病因学都以不同程度的炎症和纤维化为特点,肝硬化是肝纤维化的最严重阶段,预防肝癌准确评估肝硬化就显得尤为重要,而PLT、白细胞的异常降低又是肝硬化患者的主要表现之一[5],且目前大量研究报道PLT的异常降低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总之,本研究显示肝硬化患者入院时PLT与单核细胞参数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患者PLT、PCT、MOC明显下降,MOV、MOV-SD、MOC-SD、MPV及PDW明显升高,并且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加,PLT参数异常程度明显增加。肝硬化患者存在MOV、MOC 和PLT异常变化,其变化可反映肝脏损伤程度,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本文是回顾性研究,且观察的病例数不多,有一定的局限性,需大样本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Bosch F,Ribes J,Diaz M,et al,Primary Liver cancer:worldwide incidence and trends[J].Gastroenterology,2004,127(1):5-16.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陈永琴,成宇,徐文丽.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和单核细胞参数变化及意义[J].检验医学,2012,11(1):141.

[4]Befeler AS,DiBisceglie AM.Hepatocellular carcinoma:diagnosis and treatment[J].Gastroenterology,2002,122(1):1609-1619.

[5]刘建国.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的临床意义[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20(1):74-75.

(收稿日期:2015-11-28)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04.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130(2016)04-0555-02

猜你喜欢
单核细胞肝硬化血小板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肝硬化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血单核细胞在真菌感染免疫的研究进展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
Fas FasL 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的表达及意义
恶性肿瘤与血小板相关性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