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真空采血管、标本放置温度和时间对常规凝血四项检验的影响

2016-03-30 08:42胡定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4期

胡定红

(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卫生院检验科,重庆 401335)



·经验交流·

凝血真空采血管、标本放置温度和时间对常规凝血四项检验的影响

胡定红

(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卫生院检验科,重庆 401335)

摘要:目的探讨凝血真空采血管和标本放置时间与温度对常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体检健康者100例,分别使用进口采血管和国产采血管采集空腹静脉血,分离出血浆后分别置于冰箱冷藏和室温,各自测定即时、2、4和8 h时的凝血四项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国产采血管凝血酶时间(TT)显著低于进口采血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保存8 h TT结果显著高于立即测定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保存8 h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与TT结果显著高于立即测定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真空采血管由于厂家不同,质量有差异,会对TT结果产生影响,应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采血管;凝血标本的测定应控制在2 h以内,标本放置时间较长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关键词:采血管;凝血四项;标本储存

凝血四项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项目,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是患者在接受外科手术前必须进行的检查项目[1]。止血功能是人体的重要功能,当受到外因导致出血时,凝血功能就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使血液凝固从而避免失血过多[2]。若患者凝血功能缺陷,且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则可能导致生命危险[3]。本研究针对常用的几种规格的凝血真空采血管和标本放置温度和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以保证检验质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6月在本院门诊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查体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0例,女60例,年龄23~57岁,平均(42.6±13.6)岁,均无溶血、黄疸、乳糜的标本。患者于清晨空腹分别采集静脉血2 mL置于美国进口凝血真空采血管(A、B管)和国产凝血真空采血管(C、D管)中各2管,由同一名熟练操作的检验人员完成。

1.2方法标本采集后立即分离血浆(3 500 r/min,5 min)然后将每管血浆分成4份分装于无抗凝剂的塑料炮弹头中,A、C管于4 ℃冰箱保存,B、D管于室温保存,测定时间分别为立即、2、4和8 h即分为A1~4、B1~4、C1~4、D1~4管。本研究使用的仪器为深圳雷杜生命科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RT-2202凝血分析仪,试剂、质控均为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测定前进行仪器的校准与质控测定。

2结果

国产采血管TT显著低于进口采血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保存8 h TT结果显著高于立即测定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保存8 h APTT与TT结果显著高于立即测定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采血管和时间、温度对凝血结果的影响

*:P<0.05,与A~D同组的1管比较;△:P<0.05,与A、B的1~4管比较。

3讨论

凝血四项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血液学相关检测指标,是判断机体止凝血系统生理病理学变化的重要检测项目,同时也是血栓前状态评估、术前出现倾向筛查和血栓性和出血性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实验室依据,凝血四项中PT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中凝血因子是否正常的敏感指标,同时也是抗凝剂治疗检测的首选指标[4-5]。APTT反映了机体的内源性凝血系统,是肝素治疗过程中首选的监测指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保障了肝素治疗过程的安全性,TT常被用量检测血液循环中的抗凝物质,FIB则被用于纤溶的检测[6-7]。

但凝血四项的检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采血管、不同抗凝剂比例、放置时间、温度、离心速率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结果,因此必须对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反复验证才能确定其可靠性[8]。目前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试验仪器和方法不断更新,自动化普及较高,因此分析前质量控制成为了凝血四项检测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重要环节[9]。对于检验科来讲,凝血试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采血管的选择、标本的储存时间和温度等方面。目前市场上有多种凝血真空采血管,主要分为进口和国产,进口采血管质量较好,商品化高,但其价格较高,导致国内大多数医院均选择国产采血管,但由于厂家和生产批号不同,导致采血管质量差异,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相关研究[10]认为部分采血管有“死腔”,这会导致凝血检测和血小板功能测定结果出现误差。本研究中,国产采血管TT显著低于进口采血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应选择符合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的高质量凝血真空采血管。

由表1可知,标本放置时间与储存温度也会对凝血四项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检验在2 h内完成实验,但考虑到临床实际流程,住院部部分科室采集标本后送检流程不合理,标本到达检验科时可能已经超过2 h,因此需制定严格科学的实验室工作流程来降低这些人为因素,满足试验需求。

参考文献

[1]王蓓丽,郭玮,潘柏申,等.室温放置时间对血凝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34(7):595.

[2]Kemkes-Matthes B,Fischer R,Peetz D,et al.Infiuence of 8 and 24-h storge of whole blood at ambient temperature on prothrombin time,antithrombin and D-dimer[J].Blood Coagul Fibrinolysis,2011,22(1):215.

[3]刘凤群,曾良,齐迅捷.不同因素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6):114-115.

[4]孔庆飞,班立芳,王勇鸣,等.影响出血和血栓相关性疾病筛检试验的常见因素分析及质量保证[J].中国医药科学,2011,9(1):56-58.

[5]王秀明,李志武,孙冀兵,等.不同抗凝比例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研究[J].试验与检验医学,2012,30(5):499-500.

[6]郭光辉,束振华.影响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分析前因素[J].海南医学,2010,21(24):108-109.

[7]陈国,梁荣伟.对比试验分析血凝四项检测的影响[J].国家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9):2369-2370.

[8]汤荔,冯忠盈.标本存放时间对凝血指标影响的实验评估[J].检验医学杂志,2010,25(1):8-12.

[9]高长风.PT、APTT试验的影响因素[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4):3363.

[10]Adcock DM,Kressin DC,Marlar RA.The effect of time and temperature variation on routine coagulation tests[J].Blood Coagul Fibrinolysis,1998,9(1):463.

(收稿日期:2015-11-08)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04.0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130(2016)04-05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