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类中高职一体化的课程衔接研究

2016-03-30 20:04黄碧雯许庆华
科技视界 2016年1期
关键词:一体化机电高职

黄碧雯 许庆华

【摘 要】我国的职业教育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了源源不断的技术人才。本文通过结合中高职课程一体化对我国的高职教育中的机电类人才培养进行研究,并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机电;高职;一体化

在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里,全球技术交流与推广速度的迅猛发展,对待机电类中高职一体化的课程衔接的要求越来越明确。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教育部同样提出要建立新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衔接可以促进相关学习者在自身技术涵养有一个新的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促进新时代的技术更新进步,同样也是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与选择。

1 国内外中高职发展的现状

1.1 国内中高职发展现状

在我国,工业发展是促成国家强大的重要表现之一,而新时代的高职技术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了技术工业发展的速度与产品的质量,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已经成为社会资源紧缺的资源,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已成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受到了国家的重视。

目前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对于高学历的毕业生的需求量一年比一年增多,中高职的发展可以从很大程度上缓解文化层次与学历层次不满足的状况,中职学生才有机会实现继续接受高扽教育的可能,满足中职学生对于新知识、新思路、新技能的需求。目前从中职的就业状况来看,技术技能掌握不够,高素质人才比例较少,薪酬体系不能达到心中满意的答案。为了提高他们的综合竞争力,这也是大势所趋,也是国内比较急需解决的关于中高职的衔接教育的问题。

在我国,目前高职体系初步形成。高职教育的相关法的出台,保障了高职教育的地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投入职业教育,提升并发展职业教育层次。”国家的大力倡导确定了职业教育在当今教育发展的地位,也确定职业教育发展的在新时代的重要意义。新时代中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目标,以培养新时代的职业从业者,具有适应职业的动手能力。“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用人单位、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劳动实践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途径,同时,这也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

再次,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在高等教育中的比例增大。2005年高职高专招生人数已经268.1万人,是1998年的5.6倍,占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数的比例也由1998年的39.8%提高到2005年的53.1%,年均递增1.9个百分点,在校生人数也从117万增加近880万。解决目前高职教育学生的职业规划与竞争力是学校与社会共同要解决的问题。

1.2 国外中高职发展现状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中为了适应各行业发展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初,发达国家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科技发展主导市场的需要。高科技的发展使得对于技术工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新时代的要求不得不使当初的发达国家,缩短应用周期,同时使得企业需要一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专业技术高的人才投入到新时代的建设中。发达国家的高等专科学校成为了高等教育的重要典型。高职教育在打破了人才结构的断层现象,大力推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受到发达国家各界人士的欢迎,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普及化,推动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如今发达国家中高职教育与大学教育相融合,成为了一体化的结构教育,使得技术革新越来越快。

2 高职一体化的课程设计问题

2.1 课程形成的路径:重新规划还是现有课程体系的重组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设计,首先要按思路与步骤形成课程体系。目前,许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有两种路径形成:(1)对照式路径,即把现有的中高职课程体系与高职体系进行对照,然后通过对重复部分的合并删减形成或增减,形成一套新的体系。(2)下延式路径:通过高职课程体系为最终的目标基准,把其中一部分中职承担的课程下移到中职,形成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在中职与本科课程体系与中高职在设计上有较大的区别,如果不深入思考,容易陷入本科与中高职相互无法合理衔接的问题。

2.2 知识内在逻辑还是学生的能力发展逻辑

课程展开的逻辑,指的是职业教育不同类别课程之间的体系。职业教育体系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体系,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在技术个革新的年代需要进一步考虑到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能力,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所以要加强知识的内在逻辑与发展。

2.3 课程分段的处理:完全一贯制

中高职的衔接,在整个过程中要保持中职段与高职课程分段处理问题,对于这种改革,要做出明确区分。对于这种改革,它希望实现中高职在学制上的完全贯通,课程上的完全一体化设计,这种完全一体化的设计,只能说这种设计,从某些程度上来说,还是理想主义。

3 建议

多年来,在许多中高职院校中,学院利用两校合署办学的优势,在一步一脚印的探索中,取得了很多成就,这些成就为学校解决了许多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1 确定领导小组,保持办学思路一致性

院校集中讨论,考究中高职办学特点与时代建设热点,从实际出发,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相结合。形成专业符合经济实体需要,知识符合企业硬件需求,素质达到技术标准的三好政策来运转模式。

3.2 专业对接,培养模式明确

按各个专业、面对经济实体不同,使得培养目标一体化。电子类的高职培养目标是:拥护党的路线,德智体全面发展,有较好的素质,面向电子设计行业,能够在整个电子设计过程中大胆、细心能掌握整个设计过程的进度,做好一个好的设计应用者,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

同样,在实践环节,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好的运用到在校实践中去,使得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来自于实践,实践中温习理论的发展模式,在中高职各个层次的环节中能够专业对接,中高级班级知识基础体系通用的原则。

3.3 资源共享,教学过程协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探索中高职以课程体系为核心的衔接,实现中高职的纵向融合,专业建设同建设发展的紧密结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流动教学,使得整个基础体系相同,提升教育团队力量与教学模式多元化。

【参考文献】

[1]余立,主编.教育衔接若干问题研究[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2]高原.我国中高职衔接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

[责任编辑:王楠]

猜你喜欢
一体化机电高职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