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建设海洋强市背景下海陆产业联动发展研究

2016-03-30 07:09罗琼臧学英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海洋经济天津

罗琼 臧学英

[摘 要]在发展海洋经济过程中,单一的海洋资源开发受到极大限制,海陆产业联动发展已成为沿海国家和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随着“海洋强市”建设力度加强,天津经济发展对海洋经济的依赖度进一步上升。天津海陆产业联动发展仍存在缺乏相应机制和规划、联动发展的资源要素配置不足、联动发展受到环境制约等问题。要加快制定海陆产业联动发展规划,发挥天津港口作用,对接内部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延伸产业链,加强海陆联动环境保护工作。

[关键词]天津;海洋强市;海洋经济;海陆产业联动

中图分类号:F120.4;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6)02-0091-06

一、引 言

进入21世纪,世界各沿海国家和地区都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经济已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将发展海洋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海洋经济、开发海洋资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新的竞争焦点。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任务。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海洋强国研究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2013年10月,习近平又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强国,强调了海陆联动发展的重要性。这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和发展阶段做出的新的战略部署。

天津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城市,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市”是突破目前经济发展瓶颈的必然选择。虽然,天津早已把发展海洋经济确定为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9月国务院就批准天津建设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并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海洋强市”的奋斗目标。但是,目前在支撑天津经济发展的八大优势产业中,海洋产业所占比重非常低,在未来的一段时期,特别是“十三五”时期,天津必须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寻求突破。

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陆域经济的支持,要想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必须实现海陆产业联动发展,这是目前世界各沿海国家和地区在发展海洋经济过程中实施的重要战略。在开发海洋的过程中,海洋产业会随着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而不断壮大,这就需要有强大的陆域经济做支撑[1](P4)。因此,在天津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要注重使海洋产业向陆域腹地延伸,利用天津沿海和陆域的空间联系,开发海洋资源,实施海陆产业联动发展,这对于实现天津建成海洋强市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天津建设海洋强市背景下的海陆联动分析

(一)海洋产业对天津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

许多学者通过灰色关联度测算出海陆产业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海洋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通过产业关联效应拉动陆域产业发展,这种效应在海洋产业达到一定的高度化水平时将体现得更为明显,下面运用某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公式[2],分析天津海洋产业对陆域经济生产总值的拉动效应。

2011年至2014年天津海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总体呈上升趋势,2014年达到最高值3.29个百分点,表明海洋产业已经成为拉动天津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见表1)。从海洋三次产业看,总体上对区域经济增长拉动效应最大的是海洋第二产业,其次是海洋第三产业,拉动效应最小的是海洋第一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天津海洋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产值拉动效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主要是因为该年海洋第三产业产值增幅超过了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增长率最高。从未来发展看,随着海洋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天津海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产值拉动效应必将呈现出“三、二、一”格局,与发达国家保持一致。

(二)天津经济发展对海洋经济的依赖度

2011年至2014年天津地区生产总值对海洋经济的依赖度达到了30%以上,这在全国沿海省市中排名前列,表明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天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14年,天津海洋生产总值为5027亿元,占天津地区生产总值的31.97%,在全国沿海各省市中排名第一,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8.39%(见表2)。

另外,天津海洋经济和陆域经济之间具有极高的相关性,随着天津建设海洋强市过程中对发展海洋经济不断加大力度,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天津经济发展对海洋经济的依赖度还会进一步上升。

(三)天津海陆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2011年至2014年天津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平均增速13.8%,陆域经济生产总值平均增速13.2%,海洋经济和陆域经济增速旗鼓相当。但是,从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来考察,2014年海洋三次产业比重为

0.3∶63.4∶36.3,陆域三次产业比重为1.3∶49.4∶49.3,从整体上看,海洋产业的高度化水平低于陆域产业的高度化水平(见表3)。目前天津海洋产业正处于“二、三、一”结构阶段。从海洋产业发展的演变规律看,此阶段并不是海洋产业结构的高级化阶段,其必定会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达到稳定的“三、二、一”产业结构。另外,天津陆域产业结构虽仍是“二、三、一”结构,但是已经到了第二产业面临触顶、第一产业继续萎缩和第三产业持续扩张的阶段,接近“三、二、一”产业结构高级化阶段。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海洋经济在天津经济总量中不占主导地位,但是天津海洋经济的增长速度略快于陆域经济。目前天津海洋经济发展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今后对陆域经济必将起到拉动甚至支撑作用,形成天津海陆经济联动发展。

三、天津海陆产业联动发展的动因及制约因素

(一)天津海陆产业联动发展的动因分析

1.科技进步是海陆产业联动发展的根本动因。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发展本国经济的过程中都是按照由陆向海的顺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海洋开发需要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海洋的先天属性决定了海洋对陆域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依赖性。随着陆域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开始开发海洋各种资源,比如海洋能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化学资源和海洋矿藏资源等。而随着对海洋资源开发种类的不断丰富、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反过来又能促进陆域技术的进步,通过这样的循环往复,科技作为载体就把海域经济和陆域经济连接起来,最终使海陆产业联动发展成为可能。

近年来,随着“海洋强市”战略的实施,天津越来越重视海洋产业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一方面,加强对海洋经济的科技研发力度,在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院校建立了海洋学院,在天津开发区成立了海洋科技园,建立了海洋科技研发中心,积极推动海洋产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相结合,加快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另一方面,加强对海洋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很多大专院校都设有海洋专业。这些都是天津海陆产业联动发展的根本动因。

2.天津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是海陆产业联动发展的直接动因。首先,自然资源方面。天津提出建设“海洋强市”目标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经济发展遇到了陆域资源的瓶颈,陆域资源越来越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十三五”时期,天津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海洋,发展海洋经济是天津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当前,天津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与陆域资源的开发利用相比,被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占已开发利用资源的比重较小,海陆产业系统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差异是海陆联动发展的直接动力。其次,经济基础方面。2014年天津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97%

参见天津市海洋局《2014年天津市海洋经济统计公报》。,这表明海洋产业的经济基础和陆域产业相比存在着差距。目前天津陆域产业的经济基础相比较于海洋产业的经济基础较好,陆海经济基础的差距客观上要求各自产业子系统中的生产要素相互流动,这样不仅能使陆域中比较成熟的产业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还能促进海域产业的快速发展[3]。最后,空间开发方面。天津拥有海岸线长度为153.7公里,拥有海域面积2146平方公里,这为天津海洋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与潜力。

(二)实现天津海陆产业联动发展的制约因素

1.天津缺乏海陆产业联动发展的机制和规划。国际上,海陆经济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海陆联动发展一方面需要建立合理顺畅的机制,另一方面需要主管部门通过统筹规划来推动[4],这样的机制和规划需要政府牵头建立相应机构。目前,天津市具有海洋经济综合管理职能的部门包括市发改委、滨海委、海洋局等,主管机构过多自然造成职责不清、效率低下等问题。首先,天津目前缺乏专门主管海陆经济的管理机构负责海陆联动发展,解决海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没有制定专门的政策鼓励支持海陆产业的联动发展。其次,天津还未搭建起海陆产业发展的技术共享平台,海陆自主创新技术基础研究与应用配套平台缺失。最后,天津尚未出台海陆联动发展的统一规划,还没有形成制度化的海陆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的长效机制。对海陆资源整合、海陆产业协调发展等方面亦缺乏统一的宏观规划和科学指导,其必然造成海陆产业相互脱节,各自发展。

2.海陆产业联动发展的资源要素配置不足。海陆产业联动发展的资源要素包括资金、技术、人才、土地和信息等,要想真正实现海陆产业联动发展就必须实现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流动。目前,天津在海陆产业联动发展中出现的资源要素配置不足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首先是发展资金不足。由于涉海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大多建设周期长、工程量大、建设成本高,需要投入大额的资金,目前天津在这方面融资能力欠缺,涉海融资服务机构和企业比较少。另外,对国际涉海投资机构引进步伐不快,缺少大项目大企业的带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发展。其次是技术转化率低。目前,天津虽然有相当数量的涉海科研院校和机构,各类有关海洋经济的科研项目成果也很多,但真正能够推广应用到实际中去的不多,科技成果示范应用和产业化进展缓慢、转化率较低。再次是土地资源紧缺。天津市临海经济区的建设需要围海造地来建造港口工业一体化的海上工业新城,疏浚航道、建造码头泊位,这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最后,天津在海陆产业联动发展过程中还没有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海陆产业联动的顺畅发展。

3.海陆产业联动发展受到环境制约。陆源污染排放是海洋环境质量恶化的重要压力来源。由于天津还没建立起海陆产业联动发展机制,对海洋环境的海陆产业联动保护机制严重缺失,近海陆源污染的监控和执法检查不到位,造成了近海海域污染严重。环境问题是今后天津陆海产业联动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根据《2014年天津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天津入海河流排污形势严峻,北塘、大沽排污河和子牙新河入海口邻近海域环境状况无明显改善,均不能满足周边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永定新河、蓟运河、潮白新河水质类别为劣Ⅴ类,主要污染物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总氮。同时,由于天津在前期对临海产业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投入不足,管理水平不高,导致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的冲突和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些问题也成为天津海陆联动发展重要的制约因素。

四、加快天津海陆产业联动发展的思路及建议

(一)加快制定海陆产业联动发展规划

要真正实现海陆产业联动发展,首先需要制定海陆联动发展规划,构建制度化的海陆产业联动发展机制,对海陆产业联动发展进行统筹指导。目前,天津市陆域、海域发展规划由两个体系构成,陆域发展规划体系主要是由天津市政府编制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天津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所形成;海域发展规划体系主要是由天津市海洋局、天津市发改委编制的《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家海洋局编制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所形成。正是由于天津的陆域发展规划和海域发展规划两个体系是独立存在的,必然为天津实施海陆产业联动发展带来不便。因此,“十三五”时期迫切需要制定出台海陆产业联动发展统一规划。天津应该以市政府名义开展编制《天津海陆产业联动发展规划》工作,确保天津在建设海洋强市过程中,实现海陆产业联动发展能够健康有序进行。相关部门制定海陆产业联动发展规划后,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指导作用,对发展规划进行全程监控,同时加强沟通协调,指导和帮助解决海陆产业联动发展规划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积极发挥天津港在海陆产业联动发展中的带动作用

港口资源既是天津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核心战略资源。在海陆产业联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好天津港的带动作用。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是北方沿海主枢纽港和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因此,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加快港口经济发展,对于天津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首先,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大力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在发展海洋运输业方面要实施海铁联运,搞好陆桥运输业,构建港口集团与铁路集团之间高层沟通协调机制,协调港口与铁路的业务对接,加快推进海铁运市场项目的共同开发,形成以天津港为核心的集疏运体系和高效便捷的服务体系。其次,重点发展现代石化、装备制造业。加快现代石化龙头项目建设,打造南港成为世界一流的石化产业基地,以中石油、中化工和渤化集团等为重点,打造化工产业集群。以建成国内先进海洋装备制造业基地为目标,着重发展海洋油气装备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建立政府对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研发、转化和产业化全链条财政支持体系。最后,积极发展现代港口物流、科技研发,把天津临港工业区发展成为海上工业新城。天津港目前具有以乙烯为龙头的石油化工业,以氯碱化工和盐化工为基础的海洋化工业,以及其下游衍生出来的材料化工和精细化工业。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强化产业集聚效应,以天津港口优势吸引重大项目进驻,以重大项目带动产业发展,最终形成港口、临港工业和临港城镇联动发展,逐步建立起海陆产业联动发展的运行机制。

(三)加强海陆内部产业链对接,增强涉海企业融资服务力度

天津海陆产业联动发展需要首先实现海陆产业内部的产业链对接,比如加强海域第一产业与陆域第一产业的对接、海域第一产业与陆域第三产业的对接,以及海域第三产业与陆域第二产业的对接。另外,陆域要加大对涉海产业的资金、科研教育投入力度,实现陆域产业与涉海金融服务业、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的对接。

首先,加强海陆第一产业间的联动对接。可以选择以饲料和化肥为纽带,实现海域第一产业和陆域第一产业之间的对接。海陆第一产业可以在捕捞技术和饲养技术方面进行交流互动,以此来推动海陆第一产业间联动发展。其次,通过发展体验经济,加强海域第一产业与陆域第三产业之间的对接。体验方式包括娱乐、休闲、教育、健身等,比如,游客亲自参与海洋动物娱乐表演、渔民或服务公司为游客提供休闲出海游、孩子从海洋鱼类中获得新知识、游客自己钓螃蟹等,把海洋渔业与休闲、娱乐、教育、健身联系在一起。再次,积极推动海洋第三产业和陆地第二产业之间的联动,天津先进制造业发展具有坚实基础,可以将海洋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业与陆地第二产业中的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等产业结合在一起。最后,加大对涉海企业的融资扶持力度,加强对涉海产业的科研、教育投入力度,加快海洋保险业与陆域产业的对接,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力度。比如发展专业化的金融机构,引导有条件的商业银行增设海洋服务业专项业务部门。设立涉海专业,成立更多涉海研究机构,加强涉海人才、资金和技术的交流。

(四)从海陆联动角度提升海洋产业层次,延伸产业链条

天津发展海洋经济具有港、油、渔、景等先天资源,应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从海陆联动发展的视角推动海洋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为此,应加强海洋与陆域腹地的有效衔接,加快海洋产业链条不断向陆域腹地延伸,达到带动与陆域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目的。

首先,天津要根据资源条件,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比如,利用石油储量丰富的优势发展海洋油气业,利用天津港的优势大力发展临港工业,通过陆桥运输大力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利用海洋科技和人才优势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等。其次,通过海陆科技联动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做好海陆高新技术的衔接和配套,促进海陆开发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优势产业向高端化方向发展,培育海陆产业集群,提升海陆产业层次。最后,通过海陆产业联动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充分利用天津海域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优势,把油气开发发展成为大型配套工业项目。油气综合开发业的显著特点是产业链条较长,可以利用此特点开发油气下游产业链条的相关产品,如附加值较高的尿素、氨等精细化工产品等。

(五)加强海陆联动环境保护工作

目前天津市海域环境保护部门是天津市海洋局,陆域环境保护部门为天津市环保局,这两个部门是相互独立的。为此,首先,要加强市环保局和市海洋局以及渔业、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工作,构建形成海陆联动环境调控机制。其次,要对陆域污染源进行控制。一方面要对陆域经济活动产生的各种污染物严加处理,重点监控,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污染物的化工生产企业要坚决关闭,另一方面要整治重点入海河流,控制污染物不加处理排入海洋。再次,加强海上污染源管理,形成污染监控体系。对可能造成污染的海洋工程项目进行环境评测,严格执行海区水质制度,落实一到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最后,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建设水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及时掌握废物倾倒后的扩散输移路径及倾废海域的水质环境状况。

参考文献:

[1]栾维新.海陆一体化建设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2]吴姗姗.大连区域海陆经济互动机理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4.

[3]郑冬梅.福建海峡蓝色经济区海陆联动发展研究[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3,(4).

[4]J.A.G.Cooper.Progress in Inte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ICZM) in Northern Ireland[J].Marine Policy,2011,(6).

责任编辑:张新颜

猜你喜欢
海洋经济天津
守护天津卫 “疫”线显担当
天津之旅
《天津之眼》
大力发展海洋科技中介的对策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海洋产业链的构建研究
发展增强海洋经济的策略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绿色海洋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海南省发展海洋经济的金融支持分析
天津宝成博物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