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茶经》的美学特色及英译研究

2016-03-31 08:29邱蕴琛
福建茶叶 2016年10期
关键词:茶经茶学陆羽

邱蕴琛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郑州 451191)

浅谈《茶经》的美学特色及英译研究

邱蕴琛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郑州 451191)

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堪称茶书典籍代表。从古至今,国内外茶文化爱好者与专家对这部茶书典籍的研究从未停止过。本文在阐述《茶经》的美学特色的基础上,以翻译美学为视角,探讨了翻译美学下《茶经》的英译策略,以促进中国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交流。

《茶经》;美学特色;英译研究

《茶经》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还蕴含着浓厚的美学价值。全书7500余字将栽茶、采茶、制茶、饮茶、产茶、录茶、咏茶等内容尽收其中,文字之精炼让人叹为观止。该书不仅内容丰富、内涵深邃,而且文中有诗歌、典故、传说,多并列对偶骈俪句式,行文形式有一种整饬之美。成功的《茶经》的英译不仅要准确传达出原文本的茶学信息,也应再现原文本的美学特色。

1 《茶经》及其美学特色

《茶经》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第一部茶文化系统著作。对于该书的作者陆羽,后人用这样一句话来评价“一生为墨客,几代作茶仙”。陆羽不仅是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研究的“大家”,也是一位极富人格理想和审美情趣的“墨客”。《茶经》一书用7000余字将茶的种植采摘制造的方法和技术完整地记录下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总结性。用“言简义丰”四个字来形容该书再恰当不过了。除了“言简义丰”,该书还有一大特点,“如诗如画”。陆羽在记录茶香形状,烹茶之水,煮茶之火候,烹煮技艺,品茶之器及饮茶之感受等茶学知识与经验时,将自身的人格理想和审美情趣赋予其中,使得全书都散发出美的内涵。

在翻译美学理论中,译者是审美主体,原文是审美客体。要想再现或再造审美客体之美,就必须全方位、多层次地分析对审美客体进行美学分析。“非形式系统”指的是语言内容中隐含的精神要素,“形式系统”与“非形式系统”是相生相成、形意相融的。对于“形式系统”美的翻译,译者可以对词语、句式、风格进行审美选择和审美加工完成。对于“非形式系统”的美,译者有多种呈现形式,比如精准的用词、客观质朴的句式或程式化的段落。通常情况下,运用美学基本原理进行翻译活动时,需把两者合而论之。

2 翻译美学下《茶经》的英译

翻译美学认为,翻译既要准确无误地传达出原文的概念意义,又要再现原文的艺术表现力。《茶经》是一部科学性、艺术性兼具的茶学典籍。它不仅是一部记录了大量茶学知识的技术专著,也是一部介绍中国茶文化的文学作品。因此,笔者以翻译美学为视角,从质朴美、形色美、辞格美和动态美四个方面分析了《茶经》的美学特点,并以“传情”和“达意”为翻译原则,再现了原文之美。

2.1质朴美

《茶经》是一部记录中国茶学知识的技术专著。所以,它的写作更注重茶学技术信息的传达。在“之具”、“之器”、“之意”等章节中,陆羽对茶叶、茶器、茶具的种植、采制、性质、功能等方面的描述,朴实无华。因此,这部书对问题基本要求是“客观准确”。以翻译美学的视角看,“客观准确”更能够达到陈词达意的效果,是一种质朴美。以第四章“之器”中对茶器的描述为例,原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都篮,以悉设诸器而名之。以竹篾,内作三角方跟,外以双篾闼者经之。以单篾纤者缚之,递压双经,作方眼,使玲珑。”

译者将其译成:

“The Tote Basket is thus named because it is used to carry a whole sot of tea utensils.The inferior side of the basket is woven with bamboo sawalis in a triangle—hole pattern.The exterior is woven horizontally with single bamboo strips and entwined vertically with double bamboo strips into a squares—hole pattern.Knitted this way,the basket looks disphanous and exquisite.”

可见,译者在翻译这段话时遵循了翻译学中的审美原则,力求“达意”。这种译法可以准确无误地传达出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展现出一种“质朴美”。

2.2形色美

审美主体在对审美客体进行美学分析时,往往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茶经》中,陆羽对茶的审美主要体现在色,香,味,形等直观外在形态上。基于这种审美感知,陆羽才能把这种审美体验贯穿到全书的撰写中,赋予该书一种独特的美学艺术内涵。第四章“之器”中,陆羽对汤色和器具色彩的描述就十分注重形色之美。比如:

“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益茶。”

在人类的审美视野中,形色是最基本的外在美。从“形式系统”的角度分析,这段话结构紧凑,还运用了排比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体现出一种层次美。从“非形式系统”的角度分析,这段话不仅用鲜明的色彩强调了审美视觉效果,还传达出了茶道茶艺的特质,即讲求精神享受。总之,这段话不仅是对茶道茶艺的客观说明,而且折射出作者的审美取向和情趣。这段话的译文是:

“In contrast,snow white bowls from Xingzhou kilns will set of the tea so up a reddish hue.Likewise,tea bow ls from Shouzhou have a yellowish shade,against which the tea in side will turn purple.Worse still,the brownish color of the bowls from Hongzhou will result in a murky tea soup.Those unpleasant colors doom porcelain wares from these kilns unsuitable for tea bowls.”

从译文中可以看出,译者力图再现原文之美。对于原文中隐含的“形式系统”的层次美,译者用几个逻辑连接词进行了“还原”。“in contrast”、“likewise”和“Worse still”这三个逻辑连接词使得译文在语言形式上既有整体的层次美,有体现出清晰的逻辑美,达到了与原文同样的美学效果。对于原文中关于茶汤和茶器色彩描写的词语,译者用英文中的对应词忠实地进行了再现,实现了和原文一样的审美视觉效果。

2.3辞格美

汉语的表达有很多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存在很大的感性色彩。正是这种感性色彩,才赋予了汉语的美感。这一点在古代典籍中的表现尤为突出。《茶经》也不例外。陆羽撰写《茶经》时,灵活地运用了比喻、层递和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以书中茶具的质地、色泽与茶汤的色彩搭配为例,原文这样描述:

“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陆羽对茶道茶艺是非常讲究的,不仅鉴别细微,而且分类等级严格。为了说明细微的鉴别,等级的分类,陆羽用到了两组比喻,三个排比,使得原文笔调干净利落而又形象多彩。译者将其译成:

“If the Xing porcelain is described as snowy white.then the Yue porcelain Call be said a sicycrysta1.This makes the second gap.What’s m ore.tea soup looks reddish in the bowl of whit e Xing porcelain.while the soup shines like emerald in the bowl of jade Yue porcelain.”

译者基本保留了原文的排比和层递辞格,使原文的审美价值得到再现。为了更加符合英文的行文特征,便于译文读者理解和接受,译者用“what is more”揭示出来原文最后一个单句的隐含关系。原文中有“银”、“玉”、“雪”、“冰”四个喻体,这四个喻体形象将瓷的质地和种类恰如其分地展现出来。但是,在英文中并没有与“银”和“玉”审美价值相当的对应物。译者别出心载,为这两个喻体分别增加了喻底“valuable”和“invaluable”。这种译法不仅传达了原文的“义”,形象地展示了瓷器的质地之美。同时,在行文上,前后对应、结构整齐。

3 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背后都蕴藏着与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密不可分的美。汉语最大的特点就是重想象、讲意境、重音韵。陆羽所著的《茶经》将汉语的独特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对《茶经》的英译,不仅是中国茶学知识和茶文化对外传播和交流的必然要求,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提升我国文化地位、促进中西方文化融合也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翻译美学对《茶经》的英译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不仅要进行语言上的转换,还要深入挖掘原文的审美意蕴,并通过译者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语言表达方式再现或再造出来。

[1]刘士聪.汉英·英汉美文翻译与鉴赏[M].南京:译林出版,2003.

[2]王大伟.汉译英中信息处理的若干办法[A].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邱蕴琛(1983-),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茶经茶学陆羽
浙江大学茶学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茶圣”陆羽:煮茶走天涯
不捧场的好朋友
茶文化视角下的茶学英语翻译研究
《茶经》:世界现存最早的“茶叶百科全书”
营养学中看《茶经》
径山寺、径山茶陆羽和《茶经》的故事
万物皆有灵
兴趣教学法在《茶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
第一次放孔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