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堂

2016-04-02 03:28梁尚端
农村.农业.农民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事象鬼神唢呐

梁尚端



响堂

梁尚端

河南新野县民间很早就有响堂这一风俗习惯,至今仍有此民俗事象存在。人生三件大事:起房盖屋、结婚、生老病死。所以,起房盖屋历来被人们所重视。

上房盖起之后响堂,请戏班唱戏,有的只唱一个晚上,在堂屋正间有文武场:琴弦、战鼓、铜器,演员不化装,先唱《二进宫》,还有的晚上在屋里唱,白天在外边唱,一天两场不等,有戏台(土台)、化装、穿箱、蟒、靠、帔、褶,枪、刀、剑、戟,唱、打、念、做,手、眼、身、法、步,领、带、拖、跟、随,喜、怒、哀、乐,抑、扬、顿、挫,备受观众喜爱,使之受到了真、善、美的教育。剧种有曲剧、宛梆、罗圈戏等。

丧事葬毕之后主人要求唢呐班响堂,驱除幽灵晦气,一刀两断,使之焕然一新,居家平安。先将堂屋正间打扫干净,桌子摆在正间,泡茶、上烟,递封子(红包),掌班接过红包,大锣、小锣、钹开始,唢呐做引子,由咔呐仿生、末、净、旦、丑之唱腔,唢呐、笙、梆子伴奏,从听觉上感受恰似人的唱腔,是戏味,不是唢呐、咔呐声,但从视觉看其实还是唢呐、咔呐声,只是一种感染、渗透——受众艺术美感而已,真可谓:唢呐柔柔,梆、笙脆,眯缝眼,人欲睡,天籁之音,仙界味,焕然一新,晦气退,愿平安气象瑞,延年益寿活百岁。大概十几分钟,五大角色演奏之后,铜器伴奏,唢呐奏曲牌,尾声,响堂结束。此情此景,用语言文字难以表达,唯有亲临者方知其心、其意、其感、其受、其味。

响堂这一民俗事象属于生活民俗,细分则属于意识民俗、信仰民俗之子系统,追求吉祥如意是唯一的祈望,是一种无形的潜在思维方式。看得见的是暂时的,看不见的是永久的,其表现形式和手段是戏剧、音乐(唢呐)。

“乐者,天地之和,阴阳之调”“以达天地之和而饬化万物”“感天地,感鬼神”“制乐以应天”,音乐乃天地精华,这些是我国古人千百年来精辟的乐论和哲学思想论述,有钱盖上房,冬暖夏凉,这是合自然规律之说,戏剧、音乐作为民间盖房子响堂的表现形式和手段,有其深意。

吉:《周礼·大宰》:“正月之吉,吉,朔日,每月初一。”《说文》:“吉,善也,从士口。”祥:古代汉语的祥字是示字旁,《说文》: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二、古上字,左画为日,右为月,中为星,画纵者取其光下垂也。羊者,物也、善也。如意:乃一器物,用竹、玉、骨等制成,头作灵芝或云叶形,柄微曲,梵语阿那律,柄端作手指形,用以搔痒,可如人意,因而得名。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礼乐合天地之化、百物之产,以事鬼神,以谐万民,以致百物。”意思是说,圣人制礼作乐、合聚天地之间化生的无生物,各种动、植物,用来祭祀鬼神,和谐万民,用来得到所需的种种物品。

无论是吉祥也罢,如意也可,不仅仅是一种精神向往,也是一种物质的渴求。从表面上看,是一种风俗习惯,一人兴起,众人模仿,沿袭成规。其实往深处去思,实相处去悟:精神的向往是外壳,物质的追求为核心,二者的统一乃为仁。

猜你喜欢
事象鬼神唢呐
《鬼神之明》的文意主旨与“明”字的含义
又听唢呐
东坡词中民俗文化事象浅析
唢呐
禁戏下行与“以神为戏”之民间事象——以清代城隍演剧为例
诗学事象研究综论
浅谈先秦诸子的鬼神观
鬼神
唢呐(短篇小说)
地理事象运动与分布的教学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