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英译的语料库研究概述

2016-04-03 13:02蔺志渊
关键词:语料英译语料库

蔺志渊

(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中医英译的语料库研究概述

蔺志渊

(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随着计算机和语料库语言学科的飞速发展,语料库研究方法日益受到中医英译研究者的青睐。纵观中医英译的语料库研究现状,特点有三:语料库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学术成果数量稳步增长,但质量依然参差不齐;研究话题多样但缺乏深度。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拟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四点建议:1.加强理论研究,深入探索语料库方法在中医英译研究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根据研究目的创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中医英译语料库;3.拓展研究范围,从语言、文化、译者等多维度研究中医英译;4.正确认识语料库方法的优势与局限。

中医;英译;语料库;优势与局限

一、引言

中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瑰宝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医热”的出现,国内外学者已纷纷投入到中医英译的工作中来。中医英译实践始于1736年卜罗氏英译《中华帝国全志》中医部分,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中医译著多种多样,涵盖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诊断学、方剂学等多个领域。中医英译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研究方法不断更新。特别是近年来语料库翻译学研究的蓬勃发展,给中医英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语料库研究方法可以收集大量的中医英译文本,通过附加特定标注,批量检索特有的语言和文化现象,揭示传统研究方法不容易发现的翻译规律,有利于更全面地描述和诠释中医翻译现象。这种方法既有自身的特色优势,也有所有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普遍存在的局限性。目前,语料库翻译学视野下的中医英译研究方兴未艾,本文拟对当前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梳理,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并提出建议,以促进中医英译研究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中医英译语料库研究的现状分析

随着语言学实证主义研究思潮的兴起,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语料库定量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到文学、语言学、翻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涉及文学、科技、新闻、政治、法律、旅游等多种类型文本。通用型语料库和专门用途语料库也纷纷得以创建,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相比较而言,中医英译的语料库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通过对学术界目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梳理,总结出以下三个方面特征。

(一)中医翻译语料库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使用语料库方法进行中医英译研究,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语料库的设计与创建。据相关文献记载,目前基本建成或正在创建的中医翻译语料库已有数个,其中有代表性的有3个。其一,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兰凤利主持创建的中医经典文献平行语料库。该语料库的中文文本约30万字,主要包括《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文献;英文译语部分收集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前述各中文文本的对应英语译本,对一本多译的情况,尽可能广收各种译本,甚至全部收入,组成一个中医典籍英文文本库,库容约在100万词左右。[2]其二,是江西师范大学研究设计的中医汉英双语语料库平台。该平台应用Java技术实现了基于C/S模式的语料库系统,使用大量关系数据库存储过程和动态索引树技术实现对海量语料的各种操作。目前该语料库已采集了近8万条词语语料、6千余条语句语料和5千余条段落语料,并已初步投入中医双语教学及翻译对比研究中。[3]其三,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徐春捷等设计创建的中医英汉平行语料库。该语料库的语料样本取材于《新编实用中医文库》,该文库所有文献均为英汉对照版本,全部由国内中医院校的著名学者翻译,能够代表中国学者中医英译的最高水平。该文库包含14本中医文献,涵盖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中医学科,是目前国内较为齐全的中医外译文库,能够代表中医英译的基本成果。[4]此外,还有学者根据自身的研究目的设计创建的小型语料库,如南京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等设计创建的《黄帝内经》单语或双语语料库等。

纵观上述业已建成或在建的中医翻译语料库,可以发现中医英译研究的语料库方法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该研究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学、语言学、统计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同时也说明研究主体的跨学科创新意识在逐渐增强。

(二)学术成果数量稳步增长,但质量依然参差不齐 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三大数据库,以所有文献为检索范围,以“主题=语料库+中医”为检索条件,共检索结果92条。其中,包括期刊论文58篇,硕士论文20篇,博士论文3篇,博士后论文1篇,报刊文章1篇,会议论文9篇。时间跨度为2002年至2015年。其中,自2002年至2006年的5年之内共发表文献9篇,年均不足2篇。而从2007开始,研究成果迅速增加,到2015年的9年之内共发表文献83篇,年均超过9篇,其中,仅2014年一年就有17篇文献发表。虽然对于中医英译的语料库研究领域而言,研究成果的数量仍然很少,然而这充分表明了其成果从无到有,稳步增长的趋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此领域的研究成果会更加引人瞩目。

数量只是衡量某一研究领域所取得成果大小的因素之一,质量才是根本。通过考察现有的研究成果,发现有些文献的质量确实值得称赞。例如,“中医英语语料库建设可行性探讨”、“中医英语语料库建立的设想”、“中医翻译框架中的英汉平行语料库的研发”等期刊文章从语料库建设的可行性、建库原则、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等方面对中医英译的语料库研究进行了理论阐述,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兰凤利的博士后论文“基于平行语料库的中医典籍基本概念英译研究”则从研究背景、中医经典文献平行语料库建设、中西医学文化差异与中医英译、中医哲学基本概念的源流英译研究等9个部分详细论述了基于语料库的中医英译研究的重要性、可行性及方法论,并运用语料库方法对中医学所特有的哲学、解剖生理学、针灸经络学、疾病诊断学、治疗学等基本概念的英译进行了详细的统计、论证和阐述,具有重要的医学和文化价值。然而就总体而言,研究成果的质量依然参差不齐。据统计,在58篇期刊论文中核心论文只有8篇,仅占总量的一成多,而非核心论文的数量占总量的将近九成。部分研究成果内容单一、研究话题重复率高、论证不充分、缺乏理论阐释等。这也充分说明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研究学者们不断开拓和完善。

(三)研究话题多样,但论证缺乏深度 考察目前中医英译语料库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研究话题呈现多样化趋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一是语料库的设计与创建,这是研究者们讨论最集中的话题之一,主要论及中医英译语料库(单语或双语)的创建意义、建库可行性、建库原则、建库方法等。二是基于语料库的术语翻译研究,运用语料库的检索和统计工具对中医特定词汇如“虚实”、“脏腑”、“脉”、“经络”等的翻译进行定量考察与定性分析,为中医术语英译的标准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三是从语言学的角度讨论中医文献中特定词类、句式或修辞格的英译,不仅有利于对中医文本概念的准确理解,而且对中医英译研究也有重要的语言学、文学和美学价值。四是语料库方法在中医英译教学中的应用,是对中医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实践的尝试,也是对中医翻译人才培训方法的探讨。五是使用语料库方法对国外媒体关于中医药发展的新闻报道进行话语分析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社会和民众对中医药发展的密切关注和对寻求中西医结合的浓厚兴趣,然而中草药的安全性问题仍是外国民众关注和担忧的焦点,因此为了提升中医药的国际认可和接受度,需要加强对中医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媒体宣传和报道。[5]

研究者使用语料库方法从不同的视角对中医英译进行研究,值得肯定。然而,部分研究成果还依然停留在笼统的宏观论述层面,甚至是对前人成果的简单重复,对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认识不足,较少结合语料库语言学和中医学学科特点讨论在中医文献英译中如何体现我国传统中医文化价值。研究者需要立足中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从医古文的语言特征、中医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深层研究,方能更有效地促进中国传统中医在国际范围内的传播。

三、对中医英译语料库研究的几点建议

我国传统中医博大精深,中医医术和中医文化的国际化进程必然要求各界学者通力合作。中医英译研究的语料库方法虽然刚刚起步,但发展态势不容忽视。结合上述研究特征,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提供借鉴意义,也供学界同仁商榷。

(一)加强理论研究,深入探索语料库方法在中医英译研究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中医英译的语料库研究既是语料库翻译学在中医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也是语料库语言学视野下中医英译传统研究方法的改革。研究者必须首先要加强理论研究,深入探索语料库方法在中医英译研究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医英译研究为什么需要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与传统研究方法相比,新的研究方法在挖掘中医独特的语言学、文化学和医学价值方面是否存在一定优势?中医文献尤其是医古文晦涩难懂、言简意赅、通假字和同形异义字较多、句式结构过于复杂而不宜被机器自动识别,这些特点是否会影响到中医平行语料库的标注、对齐等技术环节?中医文献语料库语料的代表性如何顾及?这些问题尚需要学界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二)根据研究目的创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中医英译语料库 目前学界基本建成或正在建设的中医英译语料库不仅数量有限,而且规模较小,类型单一,往往只能满足暂时的研究需要。与翻译有关的语料库主要包括三类:翻译语料库、平行语料库和可比语料库。翻译语料库专门收录译自一种或多种语言的翻译文本,旨在研究翻译语言特征、翻译规范和译者风格等。平行语料库的典型特征是语料之间的平行对齐,能自动呈现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词汇、语句和语篇之间的对应关系。可比语料库的典型特征就是语料的可比性,可以研究翻译语言特征,探讨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中的翻译规范,也可以对影响翻译的诸因素展开研究。[6](P33)中医翻译研究者应充分吸收语料库翻译学知识,根据研究目的,创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中医英译语料库。比如就单语语料库而言,研究人员可以创建中医翻译英语语料库,主要研究中医翻译英语的文本特征,也可以创建中医英语可比语料库,研究英语本族语者和译者所产出的两种中医英语文本特征的异同。就双语语料库而言,可以创建中医汉英平行语料库,研究中医基本概念和基本句式的翻译规律,编纂《中医汉英双语词典》,也可对中医翻译教学或中医翻译人才培训提供大量翻译实例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就规模和语料类型而言,可以创建涵盖古文和今文、典籍和普通读物所有中医文献在内的大型语料库,也可根据研究目的创建规模较小的专门语料库,如《黄帝内经》汉英平行语料库、中医英语教材语料库、现代中医通用文本汉英平行语料库、中医学术期刊英语文献语料库等。

(三)拓展研究范围,从语言、文化、译者等多维度研究中医英译 语料库研究方法的最大优势就是在于能为研究者提供大量的真实语料,并通过检索使其发现一些传统方法所不易发现的语言现象。实际上,检索项的设置、语料的呈现方式以及研究者的直觉和学术水平决定了这些语言现象得以揭示的程度。为了充分描述中医翻译现象,研究者需要充分利用语料库的检索和统计技术,拓展研究范围,从语言、历史、文化、译者等多个维度研究中医英语的翻译。中医英译研究不仅仅是对语言层面的研究,也是对中医传统文化传播途径和传播质量的研究。中医传统文化乃是以中医学为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的很多概念来自于哲学概念的移植嫁接改造应用,如精、气、隐显、有无、形神、阴阳、五行等……“医易同源”、“医道同源”与“医儒同源”正是对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千丝万缕联系的概括。[7]因此,研究中医,中医传统文化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广阔的研究领域。此外,译者本身也是影响中医翻译质量的因素之一。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的翻译目的、对译本读者的判断、译者的认知能力和译者的个性等因素都影响着译者翻译策略和方法的运用。

(四)正确认识语料库方法的优势与局限 传统的中医英译研究大多采用规定性的方法,依据中医学科知识总结出具体的翻译规律或翻译规范,有针对性地选择数量有限的中医翻译实例加以论证,凡是与这些规律或规范不符的中医英译作品均被视为不忠实的翻译或误译等。中医英译的语料库研究方法则是一种描写性的方法,在观察分析各种中医概念或中医文化的翻译事实的基础上,试图客观地描写中医英译规律和中医英语翻译语言特征。研究者利用计算机大规模收集真实文本,通过对语料进行专门的标注,可以批量检索医学术语、文化负载词、特殊句式等,充分挖掘研究问题,揭示传统方法观察不到的翻译现象。语料库研究方法既可实现对翻译文本微观层面的量化分析,也可进行宏观层面的定性描述和概括,克服以往翻译批评偶发性和感性化的缺陷。具体而言,基于语料库的中医英译研究在挖掘分析翻译文本特征、中医术语翻译标准化研究、中医英汉双语词典研编以及译者培训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用语料库方法研究中医翻译,虽然有诸多优势,然而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语料库创建过程耗时费力,中医语料尤其是中医古籍多是文言文,而对应的英译文多是现代英语,要实现对语料的标注和对齐需要下大力气克服。语料库研究方法侧重于从文本中发掘信息,解释翻译现象,揭示翻译本质,然而对于文本之外的文化和社会信息的分析和解释,显得力不从心。在语料库设计之初,研究者首先需要考虑研究的目的是不是有意义,所要提出的理论问题是否有价值,否则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语料库研究方法的实证主义倾向,可能会导致低估直觉和阐释在翻译研究中的价值。[8]

总而言之,语料库方法只是中医传统研究方法的有益补充,它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的研究方法。学界应重视并充分发挥不同方法的优点,相互结合,取长补短。

四、结语

随着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和存储技术的快速发展,语料库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很多学科研究中去,中医英译研究也不例外。使用语料库方法研究中医英译,对中医医学术语的标准化、中医哲学文化图式的理解与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中医英译的语料库研究方兴未艾,翻译研究学者和中医研究学者需要通力合作,不断提升跨学科研究意识,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创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中医单语或双语语料库,利用语料库的自动检索、标注、统计和对齐等技术,充分挖掘研究课题,从语言、文学、翻译、文化等多维度加大中医英译研究的力度,正确认识语料库研究方法的优势与局限,重视与传统研究方法的互补互利,为加快我国传统中医的国际化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1]邱 玏.中医古籍英译历史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27.

[2]兰凤利.基于平行语料库的中医典籍基本概念英译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37.

[3]刘延金,雷 刚,陈海员,等.中医汉英双语语料库平台[J].计算机工程,2008,34(11):266-267,277.

[4]徐春捷,赵秋荣.中医翻译框架中的英汉平行语料库的研发[J].外语学刊,2014(04):152-154.

[5]叶 青,吴 青.基于语料库的美国媒体中医药报道话语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5(04):619-623.

[6]胡开宝.语料库翻译学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7]李如辉,王静波,张卓文,等.论中医学、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06):1931-1933.

[8]赵冬梅,赵 巍.试论语料库翻译研究的特色及局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3):182-186.

An Overview of Translation Studie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o English from the Corpus-based Perspective

LIN Zhi-yu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 Henan,454000)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nd corpus linguistics,the corpus method is gett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among scholars of translation studie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features of current corpus-based studies of translati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o English can be summarized in three points.Firstly,the construction of corpora has won initial success.Secondly,the number of academic achievements is steadily increased,while their quality still has large room to be improved.Thirdly,research topics are various but not deeply discussed.What is more,four suggestions about the future studies are put forward.First,theoretical studies should be strengthened,and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corpus-based study should be deeply explored.Secondly,according to different study objectives,various types of corpora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ould be constructed.Thirdly,research topics should be dug out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 such as linguistics,culture,translators and etc.And lastly,it is necessary to have a prope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corpus metho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ranslation into English;corpus;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H059

A

1674-0882(2016)02-0069-04

2016-01-30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课题“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视域下中医典籍的英译研究”(2014-qn-596)

蔺志渊(1980-),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研究、语料库语言学。

〔责任编辑 马志强〕

猜你喜欢
语料英译语料库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基于COCA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 ——以choose和select为例
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