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效性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
——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视角

2016-04-03 13:02芸,白
关键词:理论课理论政治

郭 芸,白 琳

(山西大同大学政法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高等教育·

实效性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
——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视角

郭 芸,白 琳

(山西大同大学政法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事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和主要渠道。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需要各个教学环节的协同作用,需要教学部门和管理部门的通力合作,其中教学方法无疑是影响教育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原则,用好一系列具体方法,探索选择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模式,是保证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和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方法论;教育教学实效性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原则,是保证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根本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重要而特殊的一类课程,其历史与新中国的历史几乎等长。在岁月的变迁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名称、课程内容、课程设置、授课方式等保持了变与不变的统一,变的是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代同发展共进步,不变的是这些课程开设的目的一以贯之。在变与不变的统一中,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理论联系实践等马克思主义一系列方法论原则始终是贯穿其中的红线。正是这条红线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历久弥新,常讲常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对保证社会主义大学培养什么人产生了并将持续产生着现实而深远的影响。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的原则 “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反映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论原则的属性关系命题,既被视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论的首要命题,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方法论的首要原则。邓小平掷地有声地强调,“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唯物主义者的根本立场。”[1](P244)“我们搞社会主义必须要遵循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说到底就是毛泽东概括的实事求是,即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2](P118)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讨论问题时,一定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从抽象的定义出发。”[3](P853)当今我们面对的最大和最真实的实际情况是变化中的世界及变革中的中国。当今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科技已经从根本上使人们的学习工作方式、娱乐消费方式及交往方式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同时也颠覆了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从而形成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大众文化,继而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人们的思想观念空前多样和开放。在这场变革中,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必然无法置身事外,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让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直接而广泛,中国目前最大的实际就是如何与时俱进的扩大改革开放和实现快速、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变革,既是自然人化过程,又是个体社会化过程。这一过程凸显了两方面的矛盾,一是迅猛发展的现代科技与日益严峻的全球问题之间的矛盾,二是人的现代化的生存方式与人的物化状态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那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面对世界和中国的现实,准确把握和深切理解实际,凸显理论把握现实的能力,以增强其实效性。

(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样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论原则的属性关系命题,从根本上说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生命力所在,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的进一步升华。“我们的理论是与时俱进发展着的理论,不是必须背得滚瓜烂熟并进行机械重复的教条。”[4](P562)这一论述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和方法的体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一命题隐含着两个过程,文字表述反映了显性过程,即了解实际情况和分析实际情况,包括发现问题、梳理问题、深入问题到发现本质的过程;文字背后包含了隐性过程,即在显性过程基础上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在深入了解实际问题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把具体实际情况上升到理论高度,把具体实际情况在理论中再现,从理论上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事物的根本,从而为实践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传授和传播理论的同时,必然面对大量热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各种实际思想问题和生活问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离不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原则和方法的运用,需要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三)坚持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原则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很重要的一对矛盾关系命题,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事物发展规律的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之一,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遵循和运用的原则。历史的方法,是研究事物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并再现其发展规律的方法。逻辑的方法,则要以抽象的形式再现事物发展的历史必然性。逻辑的方法与历史的方法既存在对立,也存在统一。二者的统一在于思维随历史发展前进,揭示历史发展的本质及规律,对立在于必须舍弃过程中的偶然因素和具体细节。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是对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目的在于客观、全面揭示事物本质及其规律。“逻辑和历史相一致”就是通过揭示历史的客观逻辑,来再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恩格斯强调,“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5](P603)因此,逻辑的方式实际上就是历史的方式,只不过是去掉了历史过程中的偶然性而已。没有对事物发展历史的考察,逻辑的分析便会脱离实际;没有对事物发展的内部逻辑关系的分析,历史的考察就会成为事实堆砌而杂乱无章,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实质是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辩证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具有说服力,就要做到:既站在历史的制高点,又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既回望历史,追本溯源;又立足现实,回应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要展望未来,对未来充满信心。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原则和方法。

(四)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基点就在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理论与实践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性要求,但理论与实践并不总是一致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但理论又经常落后于实践的发展,这是理论与实践之间本性决定的固有矛盾。不仅因为人们总是从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特有的视角去观察、理解一种理论,就像培根在“假相”学中所说的“洞穴假相”、“种族假相”那样,而且还因为一种理论在不同的历史环境和实践对象中的意义有很大差异。所以,理论在时间进程中“走样”不可避免。理论与实践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的双方,二者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同时又相互对立并相互排斥。虽然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和实践对理论的依赖无法等量齐观,但二者作为矛盾双方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相互依赖是一定的。理论作用有二,一是前瞻性、预见性,二是全面性、普遍性。实践有自发和自觉之分,重复和创新之别。自发的实践和重复的实践可以不依赖理论,但自觉的实践和创新的实践需要理论指导。从所历时态看,理论与实践显然具有不对等性,即并非所有实践都必须依赖于理论,而理论却毫无例外的必须依赖于实践,从所共时态看,理论和实践相互依赖毋庸置疑。尽管理论和实践在依托性和价值取向上存在差异,但二者在矛盾中的对立统一却确定无疑。思想政治理论课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一方面为了避免教条主义。不能急功近利地、简单地把马克思主义当作解决一切问题的万灵药,一定要突显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维方式、实践逻辑及其方法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6](P501)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不仅蕴含着实践主体的自然性与超自然性、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实践过程的人的尺度与物的尺度、实践结果的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诸多矛盾,而且还蕴含着实践活动的现实性与普遍性、现实性与理想性、现实性与无限性的矛盾。实践为理论提供认识来源,实践要验证理论正确与否。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庸俗和媚俗。现实中教师容易没有原则地迎合学生,把实践中的表现想当然地认为理应如此,不能很好地用科学的理论把握现实的具体实践。教育教学中必须明确,理论不仅需要指导实践,而且需要反驳实践,即理论不仅要规范、引导人们应该做什么,同时还要规范、引导人们不应该做什么。正如马克思所说,“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也应当力求趋向思想。”[6](P13)

二、用好一系列具体方法,是提高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现实要求

选用什么样的方法,既要符合一般教育原则,又要与教育目的、教育任务相匹配;针对不同的专题和内容,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相对恰当的方法。什么方法只要选择恰当、用得好就是好方法,就能实现最优化教学。

(一)用好讲授法 讲授法是一传统而古老的方法,不能因为讲授法有缺陷有弊端就全盘否定,事实是教育效果与如何讲授、讲授什么密切相关。列宁曾指出,任何一所学校最重要的事情是关于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而这个方向几乎完全是由教学人员决定的。[7]要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首先需要下大力气研究如何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教材体系一般采取的是逻辑演绎的叙述方法:抽象——具体——抽象,而教学体系的讲述一般是具体——抽象——具体。”[8]如果通过教师“具体——抽象——具体”的课堂讲授,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抽象——具体——抽象”的教材内容,既让学生明白理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用科学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讲授法必须肯定。其次,教师在内容的处理上、语言的运用上、情感的投入上也要下一番功夫。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大部分属于精神性的、抽象的东西,教师只有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声情并茂的讲解,才能打动学生、说服学生。作为宣传主流意识形态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宣传主流意识形态时不妨多些人文关怀,在唱响主旋律时不妨多些民间话语,在保持权威大气时不妨有些平民风格。”[9](P89)

(二)用好讨论、问答、师生互动等对话式方法对话式方法是与独白式方法相对的一种方法,是转变教育理念、使教育过程成为师生平等交往、和谐发展过程的体现,是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使学生形成相互平等、包容多元、尊重他人等等理念的重要途径。对话式方法是教学统一、教学相长的体现。对话式方法既包括师生对话也包括生生对话,要用好讨论、问答、师生互动等对话式方法,前提是教师要了解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把握授课内容,提出的问题和讨论互动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只有在综合分析授课内容和授课对象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运用好这一方法。

(三)用好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等学习能力促进型方法 学习能力促进型方法不同于知识传递型方法,它集中反映了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即通过唤醒学生的内在力量,培养大学生求取新知的方法与能力,培养大学生的主动性、归纳力和理解力,为他们在未来做出有意义的自我选择奠定基础。学习能力促进型方法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这种方法在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也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启发式方法注重思考问题方法的引导,通过各种思维方法的运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核心是提出问题,根本是让学生运用理论思考。……激发学生寻找理论解决问题的兴趣。”[10]探究式方法要“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10]强调研究课题的选择以及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突出自主学习和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参与式方法更多地体现了教师和学生对于共同关心的问题的合作意向和合作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协作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学习能力促进型方法是培养自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

(四)用好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如何用好“多媒体课件”这样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际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使用多媒体课件,不仅增加了课程信息容量、增大了课堂知识密度,同时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立体化形式增强了课堂吸引力、感染力。另一方面,使用多媒体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由于一段时间高校连年扩招,特别是对于那些扩招数量大、新合并的高校,班容量基本都在一百五十人以上,这种情况不使用多媒体课件也不现实。尽管2011年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其中有课堂规模一般不超过100人,鼓励小班教学的规定,但现实中能严格照此标准执行的学校不多。不管是无奈的选择还是看重多媒体的优越性,必须清醒认识到,“多媒体课件源于教材、但又要高于教材、还要最终还原于教材,应该说,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至多只是起辅助性的作用,无法取代授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地位。”[11]面对活灵活现的学生个体,千人一面的多媒体播放模式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曾经有位优秀的高校教师这样说过,作为大学教师,我们应该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专心听课,用专业的理论素养吸引学生争抢前排座位,用自身的奋斗历程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因此,讲课者要讲得好,多媒体课件要用得妙,这应该是对“如何用好多媒体”的最好诠释。

三、探索选择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模式新方法,是开创高校思政课新局面的前瞻要求

日益兴盛的互联网时代已经改变了和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生活和学习模式。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其方法,利用网络实现传统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良性结合、有效对接。

(一)共建共享优质课程,实现课程在线开放 互联网时代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高校展开联合行动建设高质量网络在线课程、实现思政理论课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是大势所趋。建设思政理论课优质课程资源网络平台,学习者通过这个平台不但可以学习,同时可以分享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各门课程资源还可以细分成“微课程”,设置诸多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小问题穿插其中,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富有趣味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能够实现自主学习。当然,优质课程共建共享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的协同配合,要有共建共享的理念,要制定共建共享的建设规范,共建共享必须有资金和技术的支持,要有良好的共建共享的政策环境,选择恰当的共建共享组织模式,确定符合实际的共建共享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要有提高课程资源共享辐射力的具体措施等等。共建共享优质资源需要分层次、分类别逐步进行,先实现校内同门课程教师间的资源共建共享,然后再实现超越校级藩篱的校际之间的资源共建共享。

(二)建设网上学习与网下探究相配合的“混合”教育模式 高校思政课教师完全可以把共建共享的优质课程资源和自身的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采取网上学习和网下探究相配合的“混合”模式,一方面指导学生网上(课堂外)观看有关的优质课程视频资源、进行相关习题的练习、积极参与论坛交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内容和知识网上传授;另一方面网下(课堂内)则着重于对相关课程内容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和讨论,从而解决学生在网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并及时进行评价反馈,切实让学生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内容,并内化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这种“混合”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教学评价与质量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当学生能在网上找到内容相同的课程,而且可能预先或同时在网上学习同样的课程,教师的教学水平就成了学生选择的重要指标,对现实课堂上的教师构成一种无形压力。

(三)采取线上学习与线下体验相结合的开放式实践教育模式 在各高校共建共享的思政理论课优质课程资源的网络平台上,划分出一个实践教育专栏,合理展示与思政理论课课程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参考书目以及建议阅读书目等内容;同时还可以在专栏里呈现各大高校成功的校园社团活动、经典的实践教学计划以及相关社会调研、考察等视频资料;此外还可以链接各大高校的实践教育专栏,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线上及时了解目前实践教育的相关信息。现实中,各高校思政理论课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诸如校内各种社团活动、书评演讲、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校园宿舍文化建设创意活动等校内实践活动;也可以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便民服务、文化辅导活动、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社会调查活动、义务劳动、保户收割庄稼、大学生勤工俭学、环境保护等校外实践活动。活动前,将活动计划书发布于实践教育专栏,使广大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活动计划并亲身参与;活动后,把活动过程的相关信息以及总结资料发布在实践教育专栏,让其他学生也能分享到线下实践活动的乐趣和意义。通过这种线上学习和线下体验相结合的开放式实践教育模式,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理论内容,达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目的。

[1]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列宁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8]郭凤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专题教学的基本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9):70-74.

[9]中共中央党校第十九期中青班文化问题课题组.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10]贾绘泽.关于强化理论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02):46-48.

[11]李 梁.多媒体课件与教材、教师、教学之间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2):89-92.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Methodolog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GUO YUN,BAI Lin
(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related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problem.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the main channel and main position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needs synergistic action of teaching system and acting with united strength from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Teaching metho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quality education.Adhering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 theory,best using of a series of specific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ethods,choosing to adapt to the new mode of teaching in the Internet Age,all of these aspects are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and cre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G641

A

1674-0882(2016)02-0077-05

2016-01-05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方法论视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2012041036-03);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法论研究”(GH-11074);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S2011007);2015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以大同大学人文社科专业为例”(J2015094)

郭 芸(1979-),女,山西定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研究;

白 琳(1967-),女,山西灵丘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教育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 冯喜梅〕

Key work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of colleges;methodology;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猜你喜欢
理论课理论政治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