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的伟大工程
——关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的价值

2016-04-03 13:06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民间舞蹈普查编辑部

陈 冲

几千年的民族民间舞蹈,像黄河、长江流水一样永无休止地流传着,给人无限的欢乐、向往和蓬勃的生活动力,如此悠久、如此广博。但是在我国的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朝代、一个政府对它进行过全面的考察、搜集或保存在案,只有视民族艺术遗产为国宝的新中国,才有决心、有力量对民间民族传统舞蹈进行全面的挖掘、整理并永久性地保存下来。这就是我国“六五”跨“七五”计划①中的艺术科研重点项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简称《民舞集成》)。1980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了最早的一个编辑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主编吴晓邦(舞蹈研究所所长),副主编孙景琛(研究员)和陈冲(编审)。接着,1981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央民委和中国舞蹈家协会三方联合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发出通知,要全国各地共同协作完成《民舞集成》的编撰出版任务。各地闻声而动,都成立了包括有关领导、专家、学者组成的省、市、自治区编辑部。这样,《民舞集成》成为全国舞蹈业界有关专家学者、民族民间舞蹈艺人、爱好者及所有文化馆、站干部共同协作攻关的、空前浩大的科研工程。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的主体工程及其成果是由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编辑部编撰的《民舞集成》的省卷本构成的。总编辑部负责全国编撰工作的协调、指导、培训;拟定统一的编写条例、细则;最后和各省卷编辑部共同完成终审、发稿工作。对于这样一部包括全国56个民族的舞蹈历史、现状、风格特色,节令习俗,舞蹈音乐,诗歌,工艺美术等多方面的、历史文献性的翔实资料书,首先需要的是坚实、可靠、全面的第一手资料。为此,在全国进行了民间的舞蹈普查。此次舞蹈集成的普查与过去有所不同:一是普查要冲破“禁区”。新中国成立之初,曾号召到民间采风,但受到某种“左”的思想影响,划出不少民间舞蹈的“禁区”,如宗教(包括巫、傩)祭祀舞蹈、性崇拜的舞蹈、男女逗情的舞蹈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要求冲破“禁区”,采取“拿来主义”,然后用唯物史观去分析,确实不宜公开的,也可出版内部资料或抄录存档。二是普查要和抢救相结合。历代的战火、统治者的禁忌,以及民间艺人相继去世,使一些民间舞蹈长期被搁置、埋没,甚至濒临失传。普查要结合挖掘、抢救,使更多的传统舞蹈复活,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也是舞蹈集成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历时五年的艰苦发掘,参与普查者近10万人;查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17,600多个,其中汉族舞蹈14,200多个,少数民族舞蹈3,300多个。如此丰富、绚丽的成果,保证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高质量的编选。经过前后10,000多位作者的编写,20年的埋头苦干,才完成了这部史无前例的鸿篇巨著。

全书按全国行政区划分为30卷,共41册,选入优秀舞蹈2,078个,约4,500万字,近千幅照片。这些数字说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是名符其实的庞大工程、伟大的壮举;是千万人用心血筑成的一道文化长城,保护了古老灿烂的中华传统舞蹈遗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民间传统舞蹈全凭新老民间艺人一代代传承下来,凭着他们对民间舞蹈爱如生命的意志守护了这些宝贵的民族遗产。如江苏南通花鼓老艺人,当时已病入膏肓,他让儿子在床边演习花鼓,跳错了,就用筷子频频敲打床沿,直到满意,把筷子一丢,眼睛一闭离开人世。安徽《花鼓灯》老艺人“小白鞋”临终遗言:我死后,你们在我坟前,玩灯(即跳花鼓灯)七天,我就瞑目了。他们是传承民间舞蹈历史的推动者,是编辑《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的第一大功臣。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这一伟大的文化工程的意义和价值,一方面是在用文字保存传统舞蹈方面做出了好示范,提供了好方法。它提出要纵(渊源、流传、演变、现状发展等)横(与民族、民俗、姊妹艺术的关系等)交织、多层次、多方位地发掘和整理民间舞蹈资料;要全面说明民间舞蹈怎样跳(如舞蹈形式、动作、队形、节目),什么时候跳(如年节、传统集会、一年几次或几月一次等),为什么目的跳(如祭、祈、庆;再如婚、丧、喜、寿、治病、交际等),在什么地点跳(如广场、寺庙、殿堂等),以及过去怎么跳,过去为什么那样跳,现在又怎样跳等。另外,为了准确,它还需要有据可依的文字资料(如史书、诗词、地方志等)和形象资料(有关的古代绘画、雕塑或文物上的乐舞遗存等)证明。依据这些,就能完整地看清一个民间舞蹈产生的历史和它的社会功能,弄清它的来龙去脉以及其形成的社会、历史因素。

另一方面,《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资料搜集的全面价值,不止是保存了中华民族舞蹈遗产,它还告诉人们,民族传统舞蹈是民族生存的精神命脉。古老的民族传统舞蹈,大多来自以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为中心的民俗节日,如汉族的春节等,传统的民族舞蹈则通过传统舞蹈的狂热激情达到祖先崇拜的目的。事实上,这种以舞蹈献祭祖先的激情,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强劲的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的体现。在殖民主义统治下的古老非洲,一些民族,把向后人传授民族传统舞蹈当成是传宗接代的神圣仪式。因为在殖民统治下,他们的国家可以被消灭、民族可以被分割,但是只要他们传统的舞蹈还在跳,就证明自己民族的实体还存在,就能鼓励全民族生存下去。《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展示了这个真谛——民族民间舞蹈是民族精神永存的一根命脉。

近年,我们考虑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篇幅宏大,专门从中一一翻篇查找资料较费事,因此,以其为基础,又编写了《中外舞蹈知识百科词典》(简称《词典》),其中“中国部分”的词条全部来自《民舞集成》的内容。如要查找《民舞集成》中的资料,首先查《词典》中的词条便可简而易得;如遍读该《词典》的“词条”即可博览《民舞集成》的全书精华。应该说,《词典》的编撰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民舞集成》的作用。如是为之,是因为被誉为我国“文化长城”的十大文艺集成志书之一的舞蹈工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是我国舞蹈史上空前的鸿篇巨著,它在记录、保存我国传统舞蹈遗产的方方面面,为后代继承、研究传统舞蹈留下了全面、系统的宝贵资料;亦为传承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传统、延续民族的精神命脉,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文本。

【注释】

①“六五”计划即中华人民共和国1981—1985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前几个五年计划不同的是,除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外,还增加了社会发展的内容。“七五”计划从1986年到1990年。

猜你喜欢
民间舞蹈普查编辑部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编辑部的春天日常
疯狂编辑部之鸭腿饭(四)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的思考
学习调查要“四会”
疯狂编辑部之快递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