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花灯传承初探

2016-04-04 10:20廖今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民族音乐 2016年4期
关键词:花灯剧目戏曲

■廖今(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花灯传承初探

■廖今(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花灯是广泛流传于中国南方的一种综合性民间艺术,主要见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东等地。由于习俗等方面的原因,各地花灯的活动内容、形式不尽相同,经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支流。如贵州的独山花灯、四川的秀山花灯等。

云南是花灯流传最广的省份之一,省内几乎所有汉族地区都有花灯演唱活动,一些少数民族如白族、彝族中也有演唱花灯的习俗。

花灯在明末清初随着大量汉族人口的迁入陆续传入云南,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融入云南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到今天,云南花灯已经成为云南最主要的戏曲之一,赢得了“云南山茶花”的美誉。在1959年10月至1960年5月,云南省花灯剧团带着丰富多彩的花灯剧目,赴贵阳、遵义、成都、重庆、西安、洛阳、郑州、北京、上海、南京、蚌埠、杭州、桂林、南宁等10多个城市巡回演出。在北京期间,曾两次到怀仁堂、一次到中南海紫光阁、一次到人民大会堂演出,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朱德、李先念、陈毅等人的接见。这次巡演,是云南花灯的剧鼎盛时期的里程碑。

■云南花灯的生存现状

虽然云南花灯历史悠久,在历史上曾有为国家领导人演出的辉煌经历,然而时至今日,云南花灯却难现当年的辉煌。在全国范围内来说仍然是影响力较小的地方剧种,不像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等剧种有很多经典的唱段,很多人都能哼上两段,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云南范围内,很多人也仅仅是知道有这么个剧种而已。很多年轻人,对花灯可以说是毫无了解。花灯现在的主要观众则还是集中在农村和城镇社区的中老年。虽然从省城到地州几乎都有专业的花灯剧团,然而资金不足,创作匮乏,花灯在云南这片曾经孕育自己的土地上举步维艰的境地。很多花灯剧团和演员要靠着到外边走穴,承包一些商业演出活动,靠唱歌、跳舞、灯光、舞台、音响这些服务才能创收。同时,花灯还面临着年轻演员匮乏的情况,现在各级花灯剧院里的演员大都人到中年,很多面临退休。然而,年轻人学习花灯的人越来越少。电视上各种选秀节目长期充斥银屏,通过选秀节目一夜成名的案例很多,如《中国好声音》《最美和声》等等,这些选秀节目极大程度地吸引了大众的眼球,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走上这样一条快速成名的道路。而戏曲投入时间长,而戏曲名家相比歌星等,受众面较小,这也是年轻人很少学习戏曲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此以往,云南花灯的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云南花灯的传承

云南花灯的传承离不开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孕育云南花灯的云岭大地。因此,生长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都有义务和责任为花灯事业的发展和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我看来,云南花灯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拓展花灯的生存空间,改变目前所处的尴尬境地。

1.政策层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到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从上面我们分析的云南花灯的生存现状令人堪忧,可以说习总书记的讲话又让我们看到了花灯繁荣的希望。云南花灯可以乘着习主席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的东风,创作出一大批反映时代,讴歌生活的优秀作品。

国务院办公厅在2015年7月17日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部署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振兴我国戏曲艺术。政策明确了支持戏曲传承的主要措施:一是加强戏曲保护和传承;二是支持戏曲剧本创作;三是支持戏曲演出;四是改善戏曲生产条件;五是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发展;六是完善戏曲人才培养和保障机制;七是加大戏曲普及和宣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对云南花灯的传承也指明了道路。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的精神,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也发布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对云南境内的京剧、地方戏的发展给予了明确的支持,包括政策上、资金上、资源上等等。可以说,云南花灯迎来了属于自己发展的又一个春天。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艺术课程。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艺术课程。有了教育部的指导意见,我想云南的艺术教育可以范围再宽一些,而不要仅仅停留在音乐、美术、舞蹈上,花灯也可以列入学校艺术教育的课程之中,这样既能满足学校开齐开足艺术课程的要求,也是极具云南地方特色的艺术课程。关键能为云南花灯的传承培养年轻的演员和观众。同时,地方各级政府

及文化教育管理部门也应该参照国务院等相关部门文件,制定辖区范围内的支持花灯事业的指导意见,对繁荣当地的文化事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创作层面

云南花灯历史悠久,曾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巅峰时刻,也推出了众多的优秀剧本。如《十大姐》《小河淌水》等等。虽然近年的市场不太景气,但仍然有《走婚》这样一些在全国获奖的优秀剧目。但是,这有限的优秀剧目很多都集中在云南省花灯剧院,地州县市一级的花灯剧团创作乏力。我想有了政策上的支持,我们的创作团队更应该在创作上加大力气,打造一批有民族特色、地域特点、时代特征的优秀剧目。同时,要兼容并蓄,在坚持特色的过程之中,我们同样可以借鉴别的艺术表演形式。如我们在观赏《走婚》中,它的有些配器就使用了大提琴的音乐元素表现一些哀婉的情境。在唱段上,我觉得更是要做一些匠心独具的设计,既要有朗朗上口的歌词,更要有百听不厌的旋律,这样的经典唱段才能被广泛的传唱。有了广泛的传唱,就同时也为剧目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如:黄梅戏《女驸马》中的《为救李郎离家园》、越剧《红楼梦》中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豫剧《花木兰》中的《谁说女子不如男》等等,这些唱段的广泛传唱也客观上推动了剧目本身的普及。当然,在舞美、舞台、灯光等方面,我们也要有场景上的追求,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只有我们的花灯剧目满足了观众对于美的追求,观众才愿意坐到剧院里来。同时新创作的花灯剧目要踊跃的参加全国戏曲梅花奖、红梅奖等比赛,这既是对自己创作成果的检验,又能借此机会向其他的戏曲学习,同时也能对外宣传云南花灯。参加这样的比赛对云南花灯既是学习,又是提高。也可以借此机会推出一批精品舞台工程,在云岭大地上掀起花灯创作的新高潮!

3.社会层面

云南花灯是云南这片红土地上孕育的自己的戏曲品种,红土高原上的百姓也见证了它的兴衰荣辱,在今天这样的大好形势下,社会各界人士更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推动云南花灯的继续前进。企业、民间组织可以投资到花灯剧目的创作之中,在投入及利益分配上可以共创共享。这样能够缓解剧目在创作过程中的单方面的投入成本,有利于花灯创作的持续发力。在刚刚闭幕不久的云南省第13届新剧目展演上,就上演了许多新创作的花灯剧目,此次新剧目展演采取惠民低价的方式,吸引市民购票观看。票价限定在20元、30元、40元3种价位。昆明的各大剧院如昆明剧院、春城剧院、云南省歌舞剧院、云南艺术学院实验剧场都参与演出。这样,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观众的需求,也为花灯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群众基础。同时,也提倡更多的市民关注云南花灯,花钱买票观看花灯演出。这样既有利于花灯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又促进了花灯的创作!

4.人才培养

当今社会是一个传媒高度发达的社会,各种选秀节目充斥银屏。许多的新秀一夜走红。因此,小朋友们学唱歌、学钢琴、学舞蹈等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是这些课程相对单一一些,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里看到成效。很多的家长正是看到了一些选秀节目,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像选秀明星一样一夜爆红。但云南很少有小朋友学戏曲这类综合性艺术,其实整个南方大多如此。可能在北方这种情况要乐观一些。戏曲是一个长期的积淀的过程,拿京剧来说,没有七八年的跑龙套的功夫几乎是演不了主角的。功课也较多,唱、念、做打都得学,还有早课、晚课等等。花灯可能没有京剧要求严苛,但身段、台词、唱腔每一项都是长期磨砺出来的。我认为,花灯要想再度繁荣,得在小孩子中间培养演员和观众。在上面的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到,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艺术课程。在今天的云南中小学来说,开设云南花灯课适逢其时。各级教育管理机构在学校的艺术展演中,也可以分设花灯这样一个科目,既检验了花灯课的开设情况,又提高了学校开设花灯课的积极性。在大学里,除了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开设有花灯科外,云南其他的高校还没有一所开设的有花灯或者相关戏曲科目。建议在更多的大学里开设这一科目,这样既有利于花灯人才的培养,又有利于花灯这种戏曲艺术的传承。当然,目前花灯最主要的人才培养还是在各级各地花灯团里,花灯团里也面临着青年演员匮乏的局面。老一辈的花灯演职人员也要做好花灯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能够来从事这项工作。同时,现在的花灯演员也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比如在演唱上可以向声乐老师请教,让自己的发声技术更科学、更规范等等。

5.媒介传播

和其他综艺节目一样,花灯也应该在银屏上有自己的一方天地。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在云南电视台三套有《俏花灯》这么一个栏目,有很多的花灯爱好者参与到表演中。这对花灯的传播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感觉质量不高,舞台、配器、化妆很多都跟不上,缺乏美感。不能吸引人长时间看下去,虽然是一个群众比赛,但建议还是要把控质量,请专业的老师和制作团队包装过后再放到电视上对外转播,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眼球,才能引起人们观看花灯的兴趣。同时我也注意到,云南台有些频道也上演一些有质量的整场的花灯剧目,故事性、艺术性都感觉不错。建议借助央视戏曲频道空中剧院等栏目,推向全国。因为云南花灯的语言主要是云南汉语,云南汉语属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和普通话发音较为接近。我想云南花灯只要质量能够保证,有一批长演不衰的经典剧目,日积月累,在除云南外的其他地方也可以积累起相对固定的观众。就如相声演员唐杰忠是黄梅戏的忠实观众一样。

6.基层推广

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在卸任以后,积极推动促成了高雅艺术进校园这项工作。很多国家级的、省级的知名文艺团体走进大学,对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起到了“润物无声,育人无形”的效果。同时,高校大学生有了一个更好地亲近艺术、聆听大师、提升艺术素养、感受艺术魅力的平台。我想,这是值得借鉴的,云南花灯今天的发展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观众较少并进一步减少。很多新剧目创作出来也就仅仅是首演、比赛、展演,然后就又杳无声息了。我们可以借鉴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平台,让花灯走

进校园,走到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身边。让他们感受来自家门口的戏曲艺术。同时,花灯还应该走向社区、走向工厂,这样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活动,也会逐步奠定花灯的群众基础,扩大花灯的受众面。

总的说来,今天云南花灯的发展赶上了一个好的时候,从中央到地方对戏曲艺术都很重视。云南的花灯团体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持续努力创作一批有影响力的优秀剧目,扩大影响力。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如资金不足、观众群体单一等具体问题。虽然我们提出了很多措施,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相信,只要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够从我做起,关注花灯,观看花灯,为花灯的发展积极的献言献策。云南花灯一定会再次迎来巅峰时刻!

[1]王群.云南花灯音乐概述.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张桥.云南花灯剧的基础、定位及发展.民族艺术研究,2008.3.

猜你喜欢
花灯剧目戏曲
看花灯
舞台剧目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挂花灯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做花灯
闹花灯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优秀剧目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