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苄青霉素钠术前及术后应用对腹部二类切口手术术后感染的影响

2016-04-05 00:50黄初德河源市和平县人民医院外三科和平517200
北方药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革兰氏青霉素腹部

黄初德(河源市和平县人民医院外三科 和平 517200)



氨苄青霉素钠术前及术后应用对腹部二类切口手术术后感染的影响

黄初德(河源市和平县人民医院外三科和平517200)

摘要:目的:研究氨苄青霉素钠术前及术后应用对腹部二类切口手术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124例行腹部二类切口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防治感染,观察组在常规抗生素基础上于手术前后使用氨苄青霉素钠。观察两组术后感染情况。结果:结合临床观察和术后跟踪病情,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4.84%较对照组(16.13%)显著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氏杆菌是本次切口感染患者的主要病菌感染类型,观察组出现3例革兰氏杆菌感染,对照组出现8例革兰氏杆菌感染,观察组革兰氏杆菌感染较少。结论:术前及术后使用氨苄青霉素钠能有效降低革兰氏杆菌感染等病原体的感染风险,对预防切口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腹部二类切口手术抗生素氨苄青霉素钠感染

腹部切口手术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外科手术,根据手术切口的方位、大小和清洁污染程度将腹部切口手术分为4类,其中腹部二类切口手术是指手术进入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比如阴道、胆道、胃肠道和口咽部等手术[1]。切口手术在临床广泛应用的同时,术后切口易感染的难题显现,目前医学上多采用抗生素防治术后感染,但抗生素药物种类较多且药效不一[2]。为寻找预防腹部二类切口手术术后感染的有效抗生素药物,我院于2012年3月~2014年2月对收治的124例行腹部二类切口手术患者分组采用不同抗生素方案,发现术前术后应用氨苄青霉素钠对防治腹部二类切口手术术后感染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3月~2014年2月124例行腹部二类切口手术患者,疾病类型主要为女性盆腔炎和妊

娠疾病、子宫肌瘤、胆囊穿孔、阑尾炎、肠道炎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33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38.7±10.2)岁;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30例,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40.1±9.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均行常规消毒和麻醉等术前准备,抗生素均由100mL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注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术前术后注射奈替米星注射液(四川升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4135),根据患者体重每次1.3~2.2mg/Kg,8h/次。注射甲硝唑注射液(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2487),1g/次,1次/d,持续用药治疗10d。观察组:在采用对照组抗生素药物基础上加用氨苄青霉素钠(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23020930),术前1h取1g氨苄青霉素钠粉末剂均匀撒在切口部位,术后静滴氨苄青霉素钠400~500 万U/次,2次/d,维持用药治疗10d。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①观察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结果。术后临床观察和患者随访病情跟踪,患者切口处出现局部红肿、发热、疼痛或出现化脓现象,不论有无细菌学依据,均可视为切口感染。②观察两组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取切口感染患者切口处渗液或切口处组织行细菌学研究,了解两组感染的主要病菌种类。

1.4统计学方法: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n,%)表示,组间对比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由表1结果可知,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较对照组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结果比较[例数(%)]

注:与对照组结果比较,*P<0.05。

2.2两组感染病原体类型结果分析:对照组10例切口感染患者中,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共5例,革兰氏阳性肠球菌感染3例,葡萄球菌感染1例,大肠杆菌感染1例;观察组3例切口感染患者中,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2例,革兰氏阳性肠球菌感染1例。可见革兰氏杆菌感染是本次研究的主要感染病原体,观察组革兰氏杆菌感染较少。

3 讨论

切口感染是临床治疗中行腹部切口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具有发病率高、感染病菌源复杂等特点[3]。目前对腹部切口手术术后感染尚无统一研究数据,由于手术针对的疾病类型不同,患者切口感染以及感染类型存在一定差别,张海燕[4]等研究认为在坏疽性胆囊炎和阑尾炎、胃肠道等手术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和厌氧菌是主要病菌感染类型,但在妇科盆腔炎、腹腔镜下输卵管结扎术中除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外,还有大肠杆菌、真菌、粪肠球菌等病菌。采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治疗腹部切口手术病菌感染的主要方法,但抗生素药物的选择、给药时机以及使用方法对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存在较大的影响[5]。医学研究认为抗生素应在手术前后协调给药,一般认为在术前0.5~1h是最佳给药时间,术后3h内维持给药可使患者达到较好血药浓度,但由于目前对抗生素药物的认识有限以及国内抗生素药物的繁杂混乱,许多医院和机构对抗生素药物选择和使用方法缺乏有效的临床参考,导致腹部切口手术预防切口感染效果较差[6]。氨苄青霉素钠是一种目前在外科临床手术中较为常用的广谱抗生素,取得较好的临床抗感染效果[7]。本次我院通过分组采用不同抗生素预防腹部二类切口手术术后感染对比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氨苄青霉素钠杀菌抗感染的显著作用。

腹部二类切口手术多为清洁切口,污染度较低,理论上清洁切口对抗生素使用需要度较低,但在临床手术应用中为预防术后外源性病菌感染以及切口处组织病变多采用抗生素降低感染风险[8]。奈替米星和甲硝唑均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抗生素药物,临床中多联合使用。氨苄青霉素钠又称氨苄西林,是一种竞争性不可逆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分子式C16H19N3O4S,毒性极低,抗菌谱和青霉素大致相似,医学研究发现氨苄青霉素钠通过抑制转肽酶、防止交叉连接破坏菌壁达到杀菌的效果,而且术前1h给药提高体内血药浓度,氨苄青霉素钠有较好的渗透性,术前1h给药通过血管渗透形成抗菌保护层,提高抗体细胞活性,有效预防术中因患者免疫力下降引起的内源性细菌感染传播和外源性病菌的侵入扩散;术后3h内维持给药提高体内血药浓度,延长高血药浓度的持续时间,因为引起感染的因素很多,术后维持给药对病菌生长繁殖和扩散具有较强的保护性作用,对体内的革兰氏阴性、阳性杆菌和厌氧菌较为敏感[9]。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分析,两组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症状,观察组出现3例感染,主要表现为切口处红肿疼痛或伴有脓液,对照组出现10例切口感染,和观察组感染率4.84%相比对照组切口感染率高达16.13%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和杨世平[10]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该研究结果中患者的切口感染率整体较高,我院分析认为这可能和患者的个人体质、护理治疗以及选择例数差异有关;通过对感染患者行细菌学研究发现,革兰氏杆菌是造成感染的主要因素,观察组手术前后采用氨苄青霉素钠后,革兰氏杆菌的感染情况仅出现3例,对照组出现8例,可见氨苄青霉素钠对减少革兰氏杆菌等病原体感染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综上,腹部二类切口手术中于术前术后采用氨苄青霉素钠能起到消灭革兰氏杆菌等常见病菌的作用,有利于预防术后感染。

参考文献

[1]贺琴英,秦泽英.妇科腹部切口感染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2):2633.

[2]王惠军,张慧萍,梁立东,等.39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5,37(6):695-697.

[3]罗彩珍.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368-370.

[4]张海燕,赵丽,盛梅,等.抗菌药物预防盆腔炎产妇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32(23):5831-5832,5835.

[5]杨善文,王秋萍,邱细梅,等.剖宫产术后切口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5):2909-2911.

[6]莫永鑫,郑翔,胡毅,等.普通外科围手术期短程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195例[J].中国药业,2012,21(3):76-77.

[7]刘志勇.局部用药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6):380-381,384.

[8]王琳.妇科非感染性手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切口感染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3,25(4):316-317.

[9]覃谦,卢强,李洪,等.甲状腺切除术围手术期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切口感染?[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3,28(8):597-600.

[10]杨世平.普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评价[J].河北医药,2013,31(21):3275-3276.

Effect of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app lication of ampicillin sodium on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of abdom inal typeⅡincision operation

Huang Chude(Hepi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of Heyuan peace 517200)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application of ampicillin sodium on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of abdominal typeⅡincision operation.Methods:124 cases of patients who received typeⅡincision oper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2 to February 2014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metho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with 62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routine antibiotics to prevent infection.Based on routine antibiotic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mpicillin sodium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The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Results:According to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postoperative follow-up,the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rate of incis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4.84%)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16.13%)(P<0.05);Gram bacilliwere themain pathogen infection type in patientswith incision infection.There were 3 cases infected by Gram bacilli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were fewer than 8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application of ampicillin sodium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fection risk of Gram bacilliand other pathogens,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venting incision infection. Key words:Abdominal typeⅡincision operation Antibiotics Ampicillin sodium Infection

中图分类号:R6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351(2016)01-0110-02

猜你喜欢
革兰氏青霉素腹部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女性下生殖道分泌物检测中革兰氏染色法的应用分析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青霉素皮试”5误区,你中招了么
“青霉素皮试”5误区,你中招了么
五代头孢有何区别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
我国科学家创制“革兰氏阴性菌”解药
青霉素的发明者—莱明
祝您健康处方(6) 上腹部饱胀、隐痛、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