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城市化与公共图书馆建设

2016-04-05 00:14
中文信息 2016年3期
关键词:甘肃省城市化数据库

(甘肃省图书馆,甘肃 兰州 730030)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良心,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中国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人口城市化需要公共图书馆保驾护航

公共图书馆在城市化进程中,日益成为经济建设的好帮手,在服务于经济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根据2011年中国统计局统计数据,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升至51.25%,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这是我国人口城市化过程中的重要转折。截止2013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升至53.73%。经济发展是人口城市化的基础,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需要信息与智力的支持,这就需要公共图书馆发挥文献信息中心的作用。公共图书馆为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信息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宣告:“公共图书馆是地区的信息中心,它向用户迅速提供各种知识和信息”,公共图书馆的使命之一就是“为地方企业、社会团体提供充足的信息服务”。公共图书馆丰富多样的馆藏资源也为市民的终身学习和事业发展提供了基础的条件。公共图书馆是没有围墙的学校,是终身学习的场所。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公共图书馆公益性与社会化服务让那些处于经济边缘、徘徊在街头无处可去的弱势群体也能够通过公共图书馆而获得新生的生存智慧和勇气,取得经济和社会上成功的潜力。

城市化的过程,精神文明建设尤为重要。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居民文化学习、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对城市的学习、社会性包容和现代公民意识等方面,都能起到建设性的作用。“城市化不仅仅意味着人们向城市集中,加入城市生活组织的过程,而且还包括随着城市的发展,通过城市的通信、交通机构等各种制度的作用,使人们由传统的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的变化过程。”[1]人口的城市化让大量的农民向城市转移,成为新市民。然而职业和生活环境的转变并没有带来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转变,当“传统的新市民”遇见“现代的老市民”,文化冲突与社会排斥在所难免。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没有任何门槛的场所,给所有的读者提供无差别的免费服务,不管你来自哪个地区,不管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地位,在图书馆你都将得到善待、尊重和关怀。而且在图书馆有限的空间内,读者与读者之间更容易建立一种更亲切、平等、相容的社交关系。图书馆提供的各种信息和知识,让“传统的新市民”适应城市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图书馆提倡的尊重与平等,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所有的读者。图书馆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图书馆员与读者在图书馆中营造的充满人情味的精神家园也在城市生活中得到彰显。

二、公共图书馆如何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人口城市化的发展

第一,收集、整理、存贮、分析与传递有特色的馆藏资源。就甘肃省图书馆而言面对甘肃省各个地区城市化水平和公共图书馆建设不平衡、经费短缺的现状,甘肃省各个地区的图书馆应该摆脱“大而全”、“小而全”的办馆思想,根据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趋势和重点,有目的、有步骤的收集、整理、存贮、分析与传递适应当地发展的文献信息。如2013年“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获国务院正式批复落户甘肃,根据建设方案,甘肃省将围绕“一带”建设“三区”、打造“十三板块”。“一带”是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三区”是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以敦煌文化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和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十三板块”是文物保护、大遗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利用、民族文化传承、古籍整理出版、红色文化弘扬、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节庆赛事会展举办。甘肃省各个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应该集中力量,收藏整理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有关的特色文献,这不仅是对华夏文明的保护与传承,更能促进当地的发展,再如,甘肃省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全省现有54个少数民族,总人口219.9万,占全省总人口的8.7%,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的独有民族。在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可以系统搜集、整理和贮存民族地方文献,“为因地制宜发展民族经济提供详实资料。[2]”城市化过程中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配置要充分考虑各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具体特点。

第二,积极推进特色数据库建设。知识经济时代,及时有效的信息能极大的拉动经济的增长,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加工将互联网上杂乱无章的信息资源转化为有效、可以利用的资源,并建立专业的“特色数据库”为读者服务。如甘肃省图书馆不断加强数字资源的建设力度,不仅购买了《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人大报刊全文检索数据库》、《NSTL外文数据库》等多种商业数据库,并先后建成了《四库全书研究资源数据库》、《西北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省情资源数据库》、《政府服务专题数据库》等20多个各具特色的数据库。

第三,提供特色服务。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应该与扫盲和教育密切相关,其使命包括“支持并参与各年龄群体的扫盲活动和计划,在必要时组织发起这样的活动”,同时制定用户培养计划。针对老年人、农民工不会使用计算机的情况,开展免费的计算机培训。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体,推出适合其阅读的书目。利用寒暑假,针对少年儿童,设置一些有特色的活动,吸引更多的少年儿童走进图书馆。如甘肃省少儿图书馆举办的有“少儿炫彩刮画比赛”、“亲子同乐智力拼图比赛”、“母亲节主题活动之贺卡制作比赛”等等,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让更多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到图书馆。

第四,加强特色宣传。为了让公共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公共图书馆还要学会宣传图书馆自身。美国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的外联项目——“每年图书员要访问1000个小学和中学,向教师和孩子们通报图书馆的服务和项目以鼓励他们访问图书馆。”[3]这种通过外联教师和家长来宣传图书馆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第五,促进全民阅读。城市化进程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大发展,但同时,也导致了部分城市居民精神世界的空虚。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到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倡导全民阅读”,再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全民阅读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最重要的环节,有责任有义务做好阅读推广,因为“图书馆在躁动的城市氛围中创造了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创造了一个终身学习、娱乐和可以为读者创造性思维和宁静心境发展的环境。”[4]公共图书馆通过组织、策划与实施具体的与读书文化相关的活动,让阅读成为每一个公众自行自发的行为习惯。让公众在阅读中提升品质与素养。

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的程度,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城市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及人均占有城市文化基础设施的比重。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它的发展壮大对城市化进程产生巨大的能动作用。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大有可为。

猜你喜欢
甘肃省城市化数据库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