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小学图书馆事业发展走向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系

2016-04-05 00:14
中文信息 2016年3期
关键词:新课程图书馆改革

(广东省珠海市一中平沙校区,广东 珠海 519055)

一、中小学图书馆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与作用

1.图书馆与新课改是密切相关的

“图书馆”一词源出于拉丁文“Libraria”,其含义是“藏书之所”,其具有将文献信息存贮与传递的功能。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质上是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教育。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都是老师指定的用于考试的几大科目的内容,这正是传统应试教育的局限性,学生也正由于接受这样的教育而致使考试科目之外的知识掌握极少,而学生想要全面发展必须依靠图书馆来实现。正如中国图书馆之父——李大钊所说:“图书馆和教育有密切的关系,想教育发展,一定要使全国人民不论何时何地都有研究的机会”,“想达到这种完美教育的方针,非依靠图书馆不可”。因而,图书馆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系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

2.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培养人才的摇篮

人类所创造积累下来的关于自然的、社会的、思维的一切知识,大部分是通过图书馆保藏下来。由于社会分工不同,图书馆专门负责文献的收集、整理、保管的责任,像大海汇集了无数条江河溪流一样,图书馆里收藏了丰富的古今中外书刊资料及现代声频、视频资料,有无数政治家的明析,哲学家的深邃,科学家的渊博,艺术家的灵巧。作为中学生,正是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的时候,图书馆绝对是一个博览群书的地方。而由于图书馆数量多、内容涉及面广等特点,能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

被誉为东方艺术领域中的新星苏阿芒,高中毕业后没有能进入大学深造,他就把天津市人民图书馆当做学校,整天以图书资料为无言的老师。经过多年努力,在文学、外语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写出了许多不巧的著作,掌握了多种国家的语言。在回忆自己成才的历程时,苏阿芒深情地说:“我的成功大部分应归功于图书馆的作用”。

因此,从当前教育基础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助于创造出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

二、发挥中学图书馆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作用的途径

1.中学图书馆要做好学生与知识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知识爆炸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在缩短,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学生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知识需要靠自我学习来完成,自我学习的重要场所就是图书馆,它对所有的学生起着不同其他地方的独特作用,毫不夸张地说,图书馆是学校课堂的伸延、扩展和深入。一位伟人说:“图书馆是一间没有围墙的学校”。而对于中学生来说,图书馆更是一间没有围墙的课室。以图书馆为媒介将学生与知识联系起来,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正如牛顿所说:“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的确,学生在利用图书资料得到启迪,激发出创造灵感,接通“百思不得其解”的思路,攀登到科学的高峰。由此可见,图书馆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它实现了科学文化的创造和继承。

2.通过图书借阅流通,激发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界的主要课程,直到现在依然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而其相对作用正呈下降趋势,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就必须充分发挥现有图书馆的资源。我们都知道图书馆保存着人类发展的丰富知识成果,是巨大的知识宝库,是知识创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大源泉。如果把知识宝库、知识资源封闭起来,不能为人所利用,那么知识资源就没有价值了。只有让学生认识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才能发挥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曾经指出:学校的教学大纲再好,总不能给学生必备的全部知识,必须用不断的课外阅读来加以补充。为读者开放借阅,使读者在课外书籍中获取更多的知识,这样才能产生出新的知识。借阅流通就是知识的流动,知识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得到发展。所以要加强图书借阅的管理渠道,成为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熔炉。同样,在进行图书阅读时,教会读者精读的读书方法,教会学会对工具书的正确使用方法,让学生把在课堂上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带到第二课堂——图书馆,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源来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

3.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作为读者工作的重点来抓

对学生来说,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主要让学生学会创新性学习,因为正处于成长期,思维还处于待开发阶段。一个刚离开小学走进中学的孩子,对任何事物都抱着兴趣和好奇心,这些都是创新的催化剂,根据这种心理特征,图书馆应满足学生的需要,把学生引进图书馆,结合他们的阅读兴趣,针对性的把一些新书推荐给他们阅读。如《怎样读书》、《学会应变》、《中国自然之谜》等。学生的创新需要以前人的成果为基础,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搜集、整理、存贮和传播的重要部门,应该成为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帮助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并提供各种信息,这是基础课程改革的条件性资源开发和利用,也是培养学生知识创新的前提条件。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图书馆工作任重道远

21世纪将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行新课程的前提,最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那么作为学校图书馆的老师也同样如此,特别是21世纪的图书馆是一个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中心,是读者终身学习的课堂,是培养进取精神和探索精神,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前沿阵地,这给图书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图书馆必须配合学科教学,结合教学内容来推荐课外读物,教会学生掌握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系列的阅读活动,使学校教育教学把课堂学习的外延扩展为生活的外延,让学生们感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真切、更丰富的人生,最大限度地把图书馆这个“舞台”让给学生终身受益,使他们知道世界上的一切辉煌都是在“创新”之中诞生的。中学图书馆老师还应密切注视教改的新动向,了解教育教学的新信息、新思想、新经验、新理论、新方法和教学科研的新资料、新知识,并主动提供、反馈给教师们,使他们在教学和教研中受益。让我们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在实施新课改的同时,在基础课程的改革的理念下,学校图书馆工作将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新课程图书馆改革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改革之路
图书馆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瞧,那些改革推手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