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生活化

2016-04-05 00:14
中文信息 2016年3期
关键词:思政院校政治

(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汉中 723102)

一、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现状

受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和学习环境的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呈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但目前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却仍以教师理论教学为主,课堂教学环境不和谐;与学生所面对的现实生活实际有距离,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与普通院校的理论课教学区别度不大,教学目标不明确;并未体现高职教育应用型和职业性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1.课堂教学环境不和谐,教学效果不佳

在传统课堂环境中,教师是主体,权威,学生是客体。但在当代信息社会,教育者不能像传统教育环境那样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渠道不再像过去那样具有明显而强大的影响力。同时,学生中普遍存在政治课无用,空洞,必修必逃等预存立场,这些预存立场使得思想政治课的道德内化功能受损,台上是教师照本宣科,台下是学生的烦躁或隐性、显性的逃课,最终使思政课的传播效果受损甚至存在逆向传播。

2.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大学生极易受到各种新事物、新观念的影响,但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内容忽视学生实际需要,更多地只是完成上传下达的任务,没有很好地把党和国家的需要与学生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大众信息传播渠道抢夺受众的今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明显处于不利的地位。使部分学生的关注点放在各类选秀节目或网络游戏上,而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职业选择及社会的道德的标准缺乏学习及思考。

3.教学目标不明确,与高职教育结合不紧密

应用性和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但目前思政课教学并未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中纯理论、纯概念性知识面面俱到,但并未体现职业性,行业性。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调适心态,激励斗志,确立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端正世界观、价值观和职业观,体现高职教学特色,是摆在我们高职院校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对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建议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就是一种强调职业素质培养的教育,是一种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是一种强调学生生活体验的教育。

1.高职思想课课堂应突出职业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是职业性,高职思想课课堂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围绕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活环境与职业生活展开,使学生养成职业道德,获得较高的职业素质,进而综合为较高的职业能力。

首先,思政课课堂教学要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如在讲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时,要让学生首先了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其独特优势,自信地面对大学生活。在讲述“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这一章节时,帮助学生理清专业对应的职业及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现状,明确命。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该行业先进模范人物,先进企事业单位的视频,或到单位实地参观,邀请先进模范人物座谈。加深学生该职业岗位的认识体会,将学生的职业理想与当前的专业选择结合起来,调动学习积极性。第二,思政课课堂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行业职业的实际。如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应当与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在讲授“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时,应结合该行业职业发展的历史及成就。在进行法制纪律教育时,应补充相关的行业职业法规,教学过程中多选所在职业的案例。第三,将对本门课程的考核与来职业岗位的道德要求结合起来。在日常授课时,要注意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自觉遵守纪律,明确未来职业岗位特殊的纪律和行为要求,同时,积极开展小组讨论,使学生在讨论问题的同时,明确团体协作等职业要求。

2.高职思想课课堂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生产一线进行实际操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面对复杂的生产和操作系统,高职毕业生应在生产实践中不断获取知识和迁移知识能力。传统的教学过程为:教师按照课本讲授理论知识,学生或被动接受或选择性接受或拒绝接受或逆向接受,但效果甚微。在教学改革中,教师要“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将被动的传授,变为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的教学过程。学生则更容易将相关理论和思想内化并运用到现实生活,约束自我行为,实现自我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

如提出“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的议题,学生课前进行资料的收集,课堂10分钟讨论后,小组选取代表陈述观点,并由专门学生进行记录。教师根据学生陈述,结合社会现实,提出树立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如何为了目标而奋斗,怎样正确看待社会的不正之风等小议题进一步深入讨论。通过的讨论和引导,使学生能真正把握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突显职业教育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高职思想课课堂应强调学生生活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在课堂上结合国际国内形势或实例进行教学,而且要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贴近生活,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问题,用头脑去思考问题,从现实的角度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如在讲授“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这一章时,可结合大学生犯罪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与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关系。同时,针对舆论热点如“富二代,贫富差距”进行说明。通过案例,使学生掌握了公平正义的法治观念,养成通过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媒体事件的习惯,锻炼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进行圣人化、理想化的教育,而是对生活的超越,是思想政治品德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践行。

猜你喜欢
思政院校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