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叶圣陶以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

2016-04-05 00:14
中文信息 2016年3期
关键词:教是叶老叶圣陶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稀土中学,甘肃 白银 730900)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他曾在教学一线担任过教师,还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从事语文教育、研究有七十六载,积累了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对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都提出了新的见解,特别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哲学思想,体现了叶圣陶以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堪称教学的最高境界。

早在二十世纪初,叶老就曾提出“目的在使其自生需要,不待教师授与”的观点,此后又多次提出相类似的看法。这一思想最完整、最精确的表述是1977年为《中学语文》写的题词:“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这是他结合语文课程的性质,顺应时代提出这一重要思想,主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学的意识。在他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教材的编写及语文课堂教学中都有所体现。特别是面对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他强调这种课堂表面看来热闹非凡,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参与教学,只是少数学生能够呼应教师的教学。这种教学状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因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通过学生自己不断地探究、体验而形成的。

传统以“教”为中心的班级授课模式从16世纪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开创以来,一直沿续至今。长期以来,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师的滔滔不绝占领了时间和空间,学生常常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受到了严重的压制,面对这种状况,叶老“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思想对当时的教育可谓注入了新的生命。

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内涵

所谓“教”,汉代许慎在其《说文解字》:“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只是一味教师一味的灌输,让学生模仿,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在叶老看来,应该把“教”看成手段,“不教”是最终目的。从“教”到“不教”,正如叶老所说,学生应该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解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就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例如要求学生预习,给以必要的指导;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叶老认为教师要适当给学生指导,但一定要启发、激励学生自己去学去练,最后达到不指导。这与建构主义教育思想不谋而合,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前瞻性。

然而,“不教”并不是教师不管了,放任学生自己学。叶老指出:“不教是因为学生自己能够学习了,不需要教了。”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例如阅读课,叶氏认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逐字逐句的机械的讲解,学生不能一味的接受,教师重在点拨,学生要学会阅读方法,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自己也能获得解放,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自己教学方法的得失。

二、“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叶老提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一方面,倡导学生养成好习惯,自己学习一辈子。叶老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叶老的一个教育主张,是从生活中、教育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又不容忽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学习绝不仅仅为了学书本上那些有限的知识,不只是为了在学校读书的那几年,教师要引导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活到老学到老,从而达到“为了不需要教”,体现了终身教育思想

第一,培养学生自己读书的好习惯。大部分学生习惯上课听老师讲,被动的接受,课下不认真阅读教材,独立钻研教材。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读书,要求课前自习,养成有准备地听课、上课的习惯,改变只带耳朵的恶习。

第二,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很多学生习惯于接受教师讲述的现成的结论,不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对所得到结论的由来主动性、积极性不够。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往往学完之后很容易遗忘。

三、“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使教师的“教”达到学生的“不需要教”,叶老设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可概括为:预习-讨论-历练。第一,预习。叶老认为预习就是让学生“动天君”,要求学生认真做好“翻查、分析”等工作。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动脑筋。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加深理解,加深对文本的印象;对不能解的地方,学生在上课时迫切得想得到老师的解答,这就能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教师不可越粗代庖的环节。第二,讨论。课内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各自发表预习以后的心得,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使得大部分问题能够解决,教师对一些关键问题再进行点评,让学生加深印象。第三,历练。应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过程。只有反复练习,学生才能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触类旁通,养成自己阅读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教学思想,是在长期的语文教育实践中,成功的总结出来的,适用于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各个方面。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实现由“教”到“导”的彻底转变,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达到不需要教。

猜你喜欢
教是叶老叶圣陶
霜的工作
弃单间和学生一起办公
科学践行“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
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研究
浅论“教是为了不教”
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