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改革举措

2016-04-05 00:14
中文信息 2016年3期
关键词:史料高中历史历史

(重庆市石柱民族中学,重庆 409100)

传统的历史教学,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师满堂灌,讲了千千万,但收效无几,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进行,高中历史课程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相应的改革要求,传统单一单调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的历史教学。如何在有限的的课堂时间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是历史老师在新教学形势下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以下几点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

一、废除一言堂,师生伙伴式探讨学习

现代模式的教学不再也不应该是教师的一言堂,师生是合作学习的伙伴,应该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激发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在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掌握历史知识。课堂讨论是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激发发散思维的最佳方式之一,为了使课堂讨论达到最好的效果,在上课之前,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准备,对课堂知识有全面的认识和独到的理解,这样在讨论的过程中才能有话可说,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在课堂讨论开始之前,如果想让学生对课堂讨论的问题有所准备并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教师就要在预习环节里把课堂上涉及的问题展示给学生,给学生推荐精心准备的参考资料,让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不至于盲目地看书;对于稍微有难度的问题,教师可以提供思考点,启发学生,让学生明确思考方向。

课堂讨论的环节更需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在上课之前,把学生分成三到五人一组,每组确定好一个代表作为本组的发言人,由发言人负责汇集并明确组内成员的意见并在班上展示本组对问题的讨论结果,其他组内成员可以做补充。一个小组发言完毕,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的可以由本组的发言人提出不同意见或者质疑,大家综合评议,明确问题答案。如果遇到组内成员分歧较大的问题,可以由发言人在班内提出来,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解决。每一位学生都要在认真研读教材与参考资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发言材料,每一位学生都要做好发言的准备。要求学生的发言要做到观点明确、论述充分、论证有力、态度认真大方。

要想让学生充分地预习,做好课堂讨论,教师必须精心准备要讨论的问题。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教师推出的问题既要全面涵盖所学知识点,又要深入挖掘历史现象的本质。此外,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命题风格的新颖化与命题思路的多角度化。历史知识往往被学生冠以死板、沉闷的标签,设计一些灵活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更能激起他们的兴趣。

二、善用文本史料,引导学生深层探究

高中生学习历史不能再以了解某个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为目的,而应该注重让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深层次地挖掘历史的本质,思考各种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发生背景及深层原因等。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理清本课所学的历史年代、事件、重要人物等内容之外,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当时的社会现实,分析社会现象。而思考这些问题要从哪里寻找依据呢?答案就是教材内外可供参考的文本史料。作为历史教师不能一味偏重于教材外搜集到的史料,其实教材上给出的很多史料对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由此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从资料中总结历史现象,从阅读中深入思考历史原因与发展方向,明白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走向。教材外的文本史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除了单独地利用教材内外的史料外,还可以把教材内外史料有机结合,对于教材中典型却简略的材料,教师可以利用资料对原文进行补充;教师还可以在备课过程中准备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史料。傅斯年先生曾说:“史学就是史料学。”历史教学要充分合理地使用文本史料,通过史料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创新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教学创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历史教学要不断创新教学策略,让历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在合理、新颖、有效的教学模式中得到很好的解决,要注意学生的终身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首先,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沟通知识与智慧的桥梁。历史课堂如果一味地灌输知识,必然变得呆板、沉闷,所以教师要培养教学策略创新意识,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创新。

其次,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钻研教材,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帮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扩展、加深到课堂教学的重难点问题上,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解决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明确了学习重点,有准备地去突破难点,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最后,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善于利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学习,有效突破学习难点。在教学中,首先应该掌握课堂教学的主线,明确了主线也就明确了课堂教学的线索,围绕着主线再横向地展开追问,把所有问题有机组合起来进行分析,从而深入理解课本的教学重点,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总之,在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以全面落实新课标,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历史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素质的人才,从而使历史教学适应新世纪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并推动基础教育其他学科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猜你喜欢
史料高中历史历史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