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拓展研究

2016-04-05 00:14
中文信息 2016年3期
关键词:素质院校职业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近年来,作为国际十大教育新理念之一的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并把职业教育作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缓冲器”,成为与研究型教育并行发展的一面旗帜。据2014年6月24日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精神:“要树立正确人才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教育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可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已被提到国家战略高度,获得了政府决策部门前所未有的重视。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以科技为核心,以经济实力为主体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创新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而教育的关键自然包括教师,“国兴亡,系于教;教成败,系于师”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经验。专业素质高,职业能力强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高素质的劳动者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来培养,因此,教师的素质对学生的培养具有关键性作用。另外,随着“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这一重要计划的出台,对高职院校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拓展高职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中面临的迫切任务。可以说,未来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以及所面临的挑战不再是资源和技术,而是教师的素质。

一、高职教师的基本素质

高职院校教师基本素质是指“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科学教育和自我学习锻炼而形成的符合一定时代特点的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身心特征和职业修养”。具体表现为高职院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方式、技巧,形成的教育教学效果,以及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优良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质是一个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这种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素质,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如个性特征、思想道德、意志品格、情绪情感、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往往对一个人的成功起决定作用。同时,一个人的人文素质的形成又受后天教育的影响,学校培养的是一个和谐完善的人,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是最基本的出发点,这就更需要具备高尚人格和品德的教师。

2.扎实的专业素质

高职院校教师多为“双师型”教师。一方面,他们应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知自己专业领域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作为一名职业教师,又必须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技能,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再者,作为高等教育者,同其他教师一样,应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以满足培养具有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人才的需要。

3.崇高的职业素质

敬业是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同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也是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质体现在多方面,但贯穿其中的是热爱高职教育事业,崇尚高职教师职业。广大的高职教师需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职业责任感,勇于克服困难,不断开拓进取,努力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社会需求更新教学内容,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道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职教体系。

二、高职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

1.专业知识和思想观念陈旧

重视平等性、强调多元化、追求创新性、崇尚差异化已然成为现代教育的主导思想;人性化、信息化和终生化也已成为教育的主要特征。很多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不断被引进高等教育领域,这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但一些高职教师还未能学习和接受这些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未从根本上消除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的阴影,满足于以往的老方法,采取“填鸭式”的教学,因此,对于社会在人才要求方面的变化不敏感,对学生的需要不明确或定位不准,抑或知道有问题但对问题认识不清,抑或有问题而无法解决。社会在发展,知识在创造,观念在更新,而有的老师跟不上,思想观念和专业知识停滞不前。

2.教学能力不强,只做教书匠

在课堂上,同样是讲能量守恒定律,有的教师能让学生自己悟出七分之一甚至七分之三,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创造,这远比把全部知识灌输给学生要难得多也高明得多。有的老师把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问题,年级越高,越没问题。而国外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会发现问题,所以年级越高,越会奇思妙想,越会创新。对于教师,有良好的自学能力,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强烈的创造追求和创造能力,比知识扎实、富于教学经验更为重要。而现在一部分高职教师只做教书匠,只想着把课上完就行了,教学内容浅显枯燥,教学方法死板,照本宣科,理论与实际脱节,没有提高自己创造力的意识,当然也不会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3.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师资队伍总体素质不高

高职教育教学内容丰富,有校内的教学和生产实习,也有校外广泛的社会服务,所以除了要具有一般性管理能力外,还应具有较强的管理组织生产实习、社会服务的能力和基本的企业管理知识,以便结合生产实际,让学生对企业的生产、管理等有所了解,提高从业后的岗位适应力。但部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足,没有结合职教学生的特点来管理。

受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价值观的支配和经济利益的驱使。在荣誉方面,过分地唯我独受,把不足推给别人,一旦出现问题和承担责任时,则相互推脱。在职称晋升方面,则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在各种评优评奖中送礼拉关系。教师间互相猜忌,表里不一。这些诸多情况导致教师内部不和谐,影响互助合作的实现和学校的发展。

三、素质拓展的概念

素质拓展,又称拓展训练,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港湾,投向未知的大海,去战胜困难,迎接挑战。素质拓展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心理素质、培养思维能力,兼具体能训练和实践锻炼的综合素质教育。它不同于传统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而是一种启发式教育,多了运动中的体验、思考和感悟,少了说教和灌输,有利于增强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从起源看,这种训练方式最早运用于二战时期的英国,当时盟军的船队屡遭德军潜艇袭击,很多海员葬身大海,在此种情况下,教育学家库尔特?汉恩等人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训练海员的生存能力和生存技巧。这些素质拓展课程利用高山丛林、湖海大川等自然环境,通过独特的户外体验式课程,激发学生潜力,增加团队凝聚力与创造力,达到提升战斗力的目的。

由于训练效果优越,战争结束后,仍得以保留并不断运用。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由海员扩展到军人、学生、工商业群体。训练目标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人格训练、管理训练,很快就风靡整个欧洲的教育培训领域,经过其后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

四、高职教师应拓展的素质

高职教师的拓展素质是相对于基本素质而言的,如果基本素质是一个人的内涵,那拓展素质则是其外延。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对高职教师的要求也大大提升,有基本素质已远远不够,拓展素质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1.拓展更新知识和能力的素质

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这种说法已科学的发展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是一个泉眼”。说明教师单有一桶“死水”是不够的,必须提供给学生不断更新的“活水”。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适应这种变化,拓展教师更新知识和能力的素质势在必行。另外,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不同,其专业设置的依据不是学科,而是行业或岗位,以培养具有专业技术能满足工作岗位所需的人才为目的,注重实际操作,要求能快速上岗。另外,行业或工作岗位变化很快,社会发展和经济利益的推动会促使一些老的工作岗位逐渐消亡,不断出现新的工作岗位,所需的工作能力也会随之变化。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需随职业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所以高职教师必须掌握相近专业或多种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要善于更新,才能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需要。

2.拓展创新及科技推广能力的素质

加入世界经贸组织以来,同其他领域一样,我国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适应经济全球化、具有竞争力成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如何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人才,使之适应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是高职院校必须解决的问题。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目前,我国还未完全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在实施创新教育的新的历史时期,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如何提高这些素质,是每个教师要明确的问题。毫无疑问,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科研探索精神,高职教师才能更好更快地培养出职业技能过硬的创新型开放型人才。教师应当充分的认识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当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固化为常态,内化于为教师的人格结构时,它就会外化于行,在教育教学中以创新性人格魅力感染、鼓舞学生,在教育教学和实践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生产活动紧密联系的,教师应成为沟通教育与生产的纽带,懂得学以致用,具有一定的生产经验和科技推广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拓展组织、管理与合作能力的素质

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多数是由高考成绩不是很理想和初中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构成,再加上高校扩招和民办教育的兴起,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也随之下降,学生基础薄弱,知识结构良莠不齐,部分学生较调皮。但一些教师对这种情况没有清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无视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仍以普通高等教育的方法来培养学生,有的甚至采用高中教育的老套路,导致学生厌学,学习质量下降。所以高职教师要拓展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没有最好的管理,只有最适合的管理,要做到因材施管,切勿一刀切。

在高职院校每位教师担任的工作不同,年龄、性格、教育观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可能会导致教师之间人际关系的失衡,产生矛盾。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假如学校里有这样的教师集体,在这个集体里的每个教师看来,全校的成功占第一位,而班上的成功占第二位,至于每个教师的成功只放在第三位,那么在这样的集体里才会有真正的教育工作。”说明,要想教育效益最大化,教师要做到“乐群”,加强和全体教师的沟通合作,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中。

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了与世界同行,高职院校必须加快前进的步伐,教师的素质与学生的质量密切相关,教师素质必须要在原有基础上大幅提升,拓展自身素质,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迫在眉睫的问题,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将高职院校教师的素质拓展提高作为一项长期重要的任务来执行。

猜你喜欢
素质院校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