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药院校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思考

2016-04-05 00:14
中文信息 2016年3期
关键词:卫生事业中医药卫生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相关机构,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和公众要求这一核心,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各种公共事务所实施的有效管理,是一个随着社会发展而兴起和逐步完善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以来,整个社会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公共管理出现了重要的改革,其标志之一是公共管理代替了行政管理[1]。医药院校公共管理学科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力图揭示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对群体健康的影响,主张采取社会综合措施来防治疾病,研究目的在于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与改革,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学科建设工作,在发挥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重要职能的过程中意义重大。

一、医药院校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内容和任务

其任务包括确定学科方向、选拔学科带头人、组建学科梯队、调整学科机构、建设学科基地、营造学科氛围、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位点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医药院校的公共管理学科一般由“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卫生政策与法规”等研究方向组合而成,在中医药院校其研究更侧重于中医药事业方面。其中社会医学的研究采用社会医学、循证医学、心理学及临床流行病学等多学科方法,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对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相关的疾病防治进行研究。卫生政策与卫生管理关注当前我国特别是河南在卫生管理政策研究、医院管理、社区卫生管理等方面的热点和学术前沿问题,为推动河南卫生改革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卫生法学的研究结合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实际工作提出的问题,对卫生法学进行深入研究,能够积极促进河南卫生法领域的研究,为卫生立法工作建言献策。

二、医药院校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意义

1.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要求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原经济区战略的稳步推进,公共管理模式开始逐步向专业化、科学化转变,以更好的推进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综合发展。在河南省这样一个经济不够发达、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卫生管理政策体系尚不完备的人口大省,公共管理学科对相关领域的研究适应了河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契合了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的要求,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符合卫生事业发展与体制改革的需要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深入进行,利益格局的变化,社会矛盾较为突出,特别是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长期存在,未能及时有效解决,说明政府在卫生政策以及管理的一些方面仍然有缺位、越位和不到位,因此如何完善卫生政策、加强管理成为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在卫生事业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与执法、卫生统计管理等卫生领域的工作实践中,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正在逐渐认识到科学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管理人才在卫生事业改革成败中的关键地位。

3.符合社会转型升级期对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一支职业化的卫生事业管理队伍,促进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卫生管理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仍较低,相当大比例卫生管理人员是从医药卫生业务岗位转入的。因此培养大批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的高层次卫生管理人才,可以适应卫生事业发展与体制改革的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需要,有效地提高卫生管理职业化、科学化水平,对于提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运转职能及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促使我们加强学科建设

目前,中医药特色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服务领域还需进一步拓展,中医中药发展缺乏统筹规划,中医与中药发展不协调。中医药人才队伍还不能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高层次中医药人才不足,基层中医药人员严重短缺。中医药管理体制尚不健全,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这也要求增加高级管理人才,促进行业发展。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主要培养适合河南省中医药发展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模式中根据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及行业发展的需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办出中医药院校卫生管理专业的特色。

三、医学院校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思路

医学院校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必须依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结合本学科自身的实际,对学科发展及其结构进行规划和调整、对学术队伍结构进行优化、对学术资源进行维护与完善[2]。

1.建立高素质的学科研究队伍,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

要提高学科的建设水平,必须在把握学科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建设一批学术水平较高的研究队伍,形成老、中、青结合,学历、知识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这就要求高校一方面加大高层次人才和具有实践经验人才的引进力度,另一方面鼓励专职教师到相关医疗卫生行政实务部门参加实践,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交流活动,提升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进一步优化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专业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搞好科研工作,形成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机制,不断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水平。

2.明确学科团队建设方向

公共管理学科是多学科的交叉的综合产物,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中,必须首先明确学科团队建设方向,凝练出本校的建设特色。在确定建设方向时,既要考虑中医药院校的现有基础条件,也要与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前沿紧密地结合起来;不仅要以适应市场需要为导向,还要注意公共卫生服务对象的实际需要,特别注意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和人才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使公共管理学科在统一的指导思想和规范要求下,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建设出有中医药特色的公共管理学科团队。

3.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完整、有效的学科管理体系

明确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进行规范管理。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和引导,强化团队组织目标,在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上加大投入,在资金投入进行有效的扶持和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科研项目管理,通过各种制度的约束,对于项目的申报、中期管理、结项鉴定、经费管理、绩效管理进行分阶段的评估,并且制订出与之适应的相关管理办法和和相关管理制度。

4.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专业是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的基地,学科是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基础,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取决于其学科与专业的水平[3]。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公共管理学科的建设,二者必须互为基础,互相支撑,才能共同发展。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具有鲜明的中医药特色,能够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输送合格的具有一定中医药知识的卫生管理人才。因此要瞄准专业发展前沿,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我国卫生事业特别是中医药管理专业方向发展方向相符。同时,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新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5.深化创新合作机制,服务医药卫生事业

以促进公共管理学科创新能力提升为目的,大力推进高校与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卫生组织间的深度合作,开展协同创新,提高学科成员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公共政策分析能力,促进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结合。在合作形式上,可以定期或不定期选调部分学科成员参与以上部门的实务工作;组织人员定期互访以加强沟通;共同组建团队开展科学研究。另外,要在校际间增强学术交流,使科研团队成员了解医药卫生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使自己的科学研究符合现实需要,以避免闭门造车,脱离实际。卫生领域的问题宏观浩大,涉及多个方面,我们准备选取其中的医患关系、医政管理、医疗侵权、卫生行政执法、卫生行政复议等问题加以深入研究,围绕这些方面的问题,与相关单位合作搭建研究平台,共同开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使团队形成的研究成果能够被有关部门作为决策参考,以实际行动服务于地方医药卫生工作。

猜你喜欢
卫生事业中医药卫生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创刊40周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卫生与健康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多部联合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发展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4年第25卷文题索引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年第24卷文题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