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组织活动参与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

2016-04-05 00:14张鑫媛
中文信息 2016年3期
关键词:基层组织学生党员激励机制

张 爽 张鑫媛

(1.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研究生,北京 100000;2.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院教师,北京 100000)

大学生党员组织活动参与积极性的高低是高校基层学生党员组织活力与工作成效的直接体现,也是大学生党员意识、组织意识、纪律意识的直观反映。提升大学生党员组织活动参与积极性,切实改善大学生党组织活动成效,不仅关乎高校基层组织建设,也影响着青年学生党员培养,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党的基层组织堡垒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一、我校大学生党员组织活动参与积极性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主要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影响大学生党员组织活动参与积极性的相关因素进行数据收集。

基层学生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是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对于基层组织现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具有最为直观的认识和比较全面的了解。经过本课题小组的多方努力,本次共对29名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进行了访谈。本次问卷共针对所选取的40个党支部发放了200个问卷邀请,收回问卷192份,回收率达到96%,在对问卷进行有效性检查后,有效问卷178份,有效率89%。问卷主体内容分成三个层次,即基础信息层次、行为层次和观念层次。

在对相关访谈记录和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后,我们发现,目前影响我校大学生组织活动参与积极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党龄

一般认为,随着党龄的提高,党员意识与觉悟应该成随之提高,但从调查对象的回答来看,结果并非如此,相反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也就是说,所谓的“老党员”并未发挥积极带动作用,这一现象凸显了党员教育的持续性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2.年级

从党支部书记和副书记的访谈回复和学生党员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党员组织活动参与积极性与年级关系很大。在本、硕两个阶段,一般低年级的积极性要高于高年级,毕业班的组织活动积极性达到最低。

3.组织活动的形式与内容

目前的在校生党员基本属于90后,在性格和个性上趋于个性化与自由化,而组织活动内容往往有一定的延续性和传承性,有些活动形式往往要求规范统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于90后党员的凝聚感和吸引力,难以与其产生有效共鸣,因而他们中的部分会在活动中表现的不是那么积极甚至在没有强制要求的情况下放弃参与组织活动。

二、提升大学生党员组织活动参与积极性的对策建议

基层组织活动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参与情况与成效高低是党建工作的重要体现。对于基层大学生党组织来说,目前的重要工作就是要提高组织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从“量”上来看,是要让所有大学生党员都参加到组织活动中来,从“质”上来看,是要让所有党员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组织活动,提成组织活动效果。

1.制度层面

健全有效的制度是党建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为提升大学生党员组织活动参与积极性。

1.1 建立大学生入党前、中、后的持续教育制度

大学生党员在组织活动参与方面所表现的“滞泄行为”除因部分大学生党员自身思想政治建设不足外,也与当前的党员培养教育机制有很大关系。当前党员教育急需在严格入党前、中培养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入党后教育,形成连贯持续的党员培养教育机制,从而避免出现“入党后松一半”的现象出现。

1.2 完善大学生组织活动参与的激励机制

目前,大学生基层组织内部并没有比较健全完善的激励机制,由此导致部分党员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参与组织活动,出现“参不参与一个样、参与多少一个样”,长此以往必将使组织工作涣散、组织凝聚程度降低。校级组织党建管理部门应制定较为有效的党员激励机制,形成对学院党总支、党支部和普通党员的量化考核激励机制。将大学生党员对于组织工作的参与与贡献程度纳入学生评奖评优体系,并对日常组织活动参与不佳的学生党员给予适当的惩处,形成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以此提高大学生党员积极主动的参与组织活动积极性。

1.3 健全分类培养、分层培养管理机制

目前,院校党组织管理部门对于所有基层党支部的任务要求基本是一致的,这有利于对全校范围内的基层党支部进行统筹规范、统一竞争标准、也会节省组织资源,但同时,过于强调一致性和规范性却忽视了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党组织的差异性。前文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级、不同学历阶段有不同的特点,用相同的组织活动数量来要求大一新生和大四毕业生必然会导致大四毕业生党员在组织活动参与中的不足,从而导致这种标准一致但评判对象基础不同的衡量难言公平。可以考虑建立分类、分层管理的方式对基层党支部的组织活动进行个性化的管理,如在组织工作任务量上可以将较多工作安排在大一、大二和研一阶段,大三、大四和研二可以减少组织工作任务;对于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组织活动要求也可以结合不同阶段的学生培养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区别对待。

2.组织层面

调查中显示,担任组织职务的学生党员的组织活动参与率和参与积极性都会相对比较高。这种积极性源于自身承担责任所生发出的责任使命。基层党支部的领导机构一般由党支部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构成,在人员比例上占少数,,因此可以通过“轮换负责”的方式,发挥学生党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即每次组织活动由一至两名普通党员具体负责,每次活动进行轮换,这样,既可以为党支部书记节省精力,也可以充分开发和调动普通党员的参与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在每一次具体负责过程中体会组织活动的价值与意义并切实感受活动组织工作的不易,使得普通党员容易对以后的组织活动产生价值认同,也会更加配合组织活动的组织者。在本研究生院的所在班级中,班级活动一般采用这种方式,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猜你喜欢
基层组织学生党员激励机制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党的基层组织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把群众路线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始终
进一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