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创建高效的化学课堂

2016-04-05 00:14
中文信息 2016年3期
关键词:碳酸氢钠化学探究

(云南宁洱县普洱中学,云南 宁洱 665199)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要让学生获得知识,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改革的今天,课堂教学提倡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指导,在恰当的学习目标引导下,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的学习过程。所以,我们应努力改进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的新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克服硬性灌输、包办代替等现象,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我们该如何实现“以学生为本”创建高效课堂呢?

一、更新教学观念,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不断地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只有这种融洽、民主、平等、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高效教育。

二、积极创设科学的情境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创设科学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主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里上处于最佳状态,使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中,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课堂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呈现的课堂情况,要让学生在其中产生认知矛盾,发现问题并且尝试着去解决,积累化学问题解决的经验和探究欲望。教师巧妙运用身边跟化学有关的经验,为课堂教学创设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新奇性、新颖性、形象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讲解、讨论、评价),参与到课堂的各个环节中,经常给学生一些展现自己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状态。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效率成绩也得到较大的提高。

1.参与讲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而学生始终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因此只有敢于把学习的“金钥匙”——“参与课堂”交给学生,学生的潜力得以充分挖掘,教会了别人使自己真的会了。作为一线教师深有体会,学生给其他同学讲解的知识,更能掌握该知识。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学习兴趣,由被动的“学”到主动的“学教”能够逐步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有意识地留一点时间给学生,作为展示课,引导学生讲课的内容和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使学生都动起来,期待能展示自己的最佳水平,课堂也活了,课后反馈效果也很好。

2.参与讨论

化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探究、讨论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培养能力的重要方式,探究、讨论已经成为教学实践的现实问题。

在教学中激励、组织现实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究、讨论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探究、讨论中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望解决问题,使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多层次、多角度思考分析。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主动去探究、讨论、学习,成为获取新化学知识的参与者和发现者。

例如:在必修1、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教学中,科学探究如何鉴别它们。

生活中碳酸钠、碳酸氢钠都是厨房中少不了的化学物质,碳酸钠俗名纯碱或大苏打,是白色固体,广泛用于制玻璃、造纸等工业。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也是白色固体,做糕点用于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怎样鉴别白色固体粉末是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呢?

学生主动探究、讨论提出了三种方法:

1、采用加热的方法:加热NaHCO3分解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而Na2CO3加热不分解。

2、在两种溶液中滴加盐酸时,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气泡,产生气泡速度快;而碳酸钠溶液中刚开始滴加稀盐酸时没有气泡产生,随稀盐酸滴入量的增加才产生气泡。

3、在两种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而碳酸氢钠不能。

学生讨论是否能用氢氧化钡溶液鉴别它们?

结论:不能用来鉴别它们。

讨论最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也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发掘。教学中给学生讨论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通过思考各抒己见。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学生能广泛发表意见,交流思想,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培养会学习、有创见的新型人才。

三、提高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化学实验的新奇变化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培养其理论实践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学生看,老师做,然后老师讲,学生听,完全忽视了学生主体参与。学生一头雾水的茫然。因此,要鼓励他们积极加入动手操作环节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参与科学探究式的课堂教学实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起指导作用,这样可以极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四、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切合点,把学生熟悉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体验到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的联系。领略 到化学的趣味性和作用,感受到化学的价值,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课堂活力,进而对化学课堂产生亲切感,怀念感。

例如:1、在铝的重要化合物学习过程中,引入胃液中含有盐酸,胃酸过多的人常有胃疼烧心的感觉,易吐酸水,服用适量的小苏打,能治疗胃酸过多;如果病人同时患胃溃疡,为防胃壁穿孔,还能服用小苏打吗?要求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分析、解释说明原因:

学生非常感兴趣主动参与讨论、探究得到结论:

因为胃液中含有盐酸,过多的盐酸会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够减轻病人疼痛。

如果病人同时患胃溃疡,为防胃壁穿孔,不能服用小苏打,原因是产生的CO2气体气压会使胃穿孔。此时最好用含氢氧化铝的胃药(如胃舒平),其原因是氢氧化铝与过多胃酸反应不生成二氧化碳,而是生成水不会胃内的气压。

例如:2、在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学习过程中,现实生活中遇到氯气等有毒气体发生泄漏时怎样进行自救?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此类胃病,为了解具体的原因很感兴趣,用实际生活相联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之中,使学生的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可提高课堂的效率。

五、通过激励评价,树立信心

化学课堂教学评价应不仅是一个理性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鼓励学生积极地发现化学问题、纠正失误、培养学习化学兴趣的积极的情感过程。”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能经常对学生出现的不同见解,大胆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激励他们进一步发现知识,培养他们对成功经验的体验。举例 这种严谨的学习态度值得教师和同学一起向你学习。

在表扬学生时要注意实事求是,把握分寸,避免夸大其实,要因人而异,因材施“评”,抓住教育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得到和谐全面发展。否则,若是无原则地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是不注重学生的具体情况,表扬缺乏个性,都会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敷衍他们,而不是真正重视和关注他们。

作为一名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化学教师,要使化学课堂变得更高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上,各个环节中关注学生需求,合理、灵活组织教学,设计尝试多种激励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化学课堂中来,形成全新的高效化学课堂。

猜你喜欢
碳酸氢钠化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知识梳理
药物水杨酸钠与5%碳酸氢钠耳静脉注射治疗猪风湿性后肢瘫痪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溶解过程热效应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