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媒体在基层党建中的创新和实践
——以学院党建网和经济系分会“微信公众平台”为例

2016-04-05 00:14
中文信息 2016年3期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党校党员

(广州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1363)

2014年8月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我国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进一步提升,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3.4%,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可见,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媒介手段。成为新时期个体(组织)与个体(组织)交流沟通的重要桥梁。这为新时期的党建工作提供了全新的管理工具和平台。同时也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的重大命题和重要任务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创新工作的方式和手段,加强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有效地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党建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崭新课题。

一、传统基层党建工作模式的现状分析

传统党建工作模式一般是运用文件、广播、报纸乃至黑板报、宣传栏等传统媒体。自上而下,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

1.工作效率相对低下。由于运用传统媒体进行信息传递存在一定的时间、空间间隔。无法实现信息的同步到达。因此难以有效地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

2.信息覆盖面有限。传统媒体无法较好地实现党员联系和教育的全覆盖。

3.随着党员数量的增加和流动性的增强,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的难度随之增大。

4.影响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一般是自上而下进行,重视通识信息传递却忽视个性化学习和教育需求,无法及时实现信息双向互动传递,信息反馈机制受到影响。使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打折扣。

二、网络媒体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作用

以新媒体为特征的网络载体是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以手机、IPAD等为网络移动终端,以Twitter博客、微博、QQ空间、微信、MSN、短信等即时通软件为代表的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技术组织特别是个体在网络载体上的交流更加开放、互动、广泛、及时、独立,人们也在不经意间从传统媒体时代步人了新媒体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提高党建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必须依托新的手段和模式网络载体对创新党建工作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可以极大地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党建工作者通过不同的网络交互工具,如QQ、MSN、飞信、微信、微博等平台,可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信息同步或异步交互:创建网上党校,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型党建教学和管理模式。如2012年6月30日中国共产党员网(http://www.12371.cn/)正式开通试运行。直接面向全国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双向互动视频点播在线学习,实现了市、县、乡及网络覆盖村四级机构在同一平台上的网络互动和信息化管理。2006年10月,广州商学院党建网正式开通。学院的各级党员干部也可以根据统筹安排接受优质的教育培训。通过这些网络载体开展党建工作。可以极大地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提高党员教育培训的效率和精细程度。

其次,可以提升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网络平台分散式的功能结构。优化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党员在完成个性化学习、教育需求的同时,还能进行平等、自主的交流。组织也可以进行个性化的服务与管理。使党员参与党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2014年,学院经济系开通了党建微信公众平台,及时反映组织、干部和人才等方面的工作情况。随时接受党员群众的工作垂询。打造了一个更民主、更开放的交流互动平台,在广大党员群众与组织部门之间架起一座新的“绿色桥梁”。

第三,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要看基层党建工作的理念、机制、条件、内容、方法、载体等是否适应时代的需求,是否能解决当前党内外面临的种种困难和问题。是否能提高党员教育管理水平。是否为广大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等网络媒体环境下的党建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充分运用网络功能信息传播的优势。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有效解决党员的教育和管理问题。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的成效和科学化水平。

三、构建网络党建平台的模式探索

2006年,学院依托网络信息技术资源平台和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势,在工作手段、教育平台等方面狠下功夫。在基层党建创新中切实加强党校教育体系建设。创建了网上党校——学院党校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自投入使用以来,运行流畅,以学员喜闻乐见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实现了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党务干部的网上教育培训工作。在培训规模日益增大、培训要求日益提高的情况下。该平台既满足了学校各级各类学员教育培训与学习的多样化需求。提高了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规范了分党校的教学管理,保证了培训质量。这为我们创新党建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经验模式。

可见,要充分发挥网络载体在党建中的积极作用。必须构建网络党建平台的新模式。有效整合各种网络载体的信息传递优势。充分发挥其在党员教育、党性宣传、思想交流、组织管理以及民主监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1.基本开发思路

开发思路是:从高校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党员和师生员工的思想发展、行为实际为导向,首先分析现有手工模式下党建工作的实际运行情况,再通过有效整合各种网络载体的信息传递优势,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模型,研制并开发网络党建平台。最后制作使用手册,开展用户培训,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

2.模式构建与特色创新

网络党建平台应以全域化管理、全员化学习、全程化教育为特色。遵循务实性、系统性、时效性、灵活性、创新性和人性化的基本原则。构建“功能平台+系统模块+通信插件”的网络党建模式。实现党建工作效率与成效的最优组合。

2.1 搭建六大平台体系,形成多维一体的网络党建教育模式

2.1.1 角色管理平台。

该平台让不同的角色在各自的授权范围内进行学习和管理。体现党建管理工作的组织性、规范化原则。如“党校教学平台”分别对总管理员、分党校管理员、教师、学员四个类型的用户及游客分别设置功能权限,各司其职。学员登录网上党校。进行注册,实现网上报名党校管理员可以在管理系统内登记并掌握学员资料和学习进度情况。包括学籍档案、结业成绩。教师也可以在平台上和学院进行交流互动并上传有关学习资料。

2.1.2 信息传递平台。

该平台有机整合诸如QQ群、MSN、飞信、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的资源优势,完成信息的及时传递。实现对所有学员的全覆盖联系。较好地实现党务公开。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另一方面,信息传递平台克服了传统党建工作中信息自上而下单一传递的弊端。可以有效进行信息的双向传递。特别是自下而上信息的反馈和搜集。能更好地推动党建工作的改进和完善。

2.1.3 交流沟通平台。

该平台可以通过讨论专区、在线答疑等相关功能板块的设置。将党员、上下级党组织有机的联系起来如“党校教学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员可以随时进行咨询。党校教师可以及时为学员进行解释答疑、学习辅导;学员之间也可以随时进行自由的沟通、交流;上下级党组织之间可以在系统内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报送、审核、返回等,实现信息的快捷传递和沟通。以网上党校为媒介。提高各分党校参与党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多项交流活动,较好地实现了党员之间、党员与基层党组织之间、上下级党组织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克服时问、空间的限制。满足信息化时代党建工作高效性的要求。

2.1.4 自主学习平台。

该平台以促进党员终生学习为工作理念。通过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在学员入党、党员自主学习等方面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包括视频、课件、文字资料,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同时建立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的自主学习机制,实现不同群体对学习的多样化需求以及党组织对党员学习情况的动态管理。如“党校教学平台”中设置了“网上党课”栏目将党课教育从课堂“移”进互联网。为学员自主学习提供条件。

2.1.5 考核评价平台。

该平台对学员的学习过程实行动态管理。在考核上突破以往的考核方式。整合现代网络资源优势如“党校教学平台”建立了考试系统、党校知识题库及考试题库,实现了在线考核,在线评价。

2.1.6 舆论监督平台。

新媒体环境下,舆论信息快速传递,常常让管理者措手不及,难以监控。因此,为维护党建网络平台的纯洁性、组织性和纪律性。应加大网络党建平台的舆论监督功能该平台通过管理员权限的设置。使管理员作为信息发布引路人和网络教学平台良好文化氛围的营造者,实现对网络交流平台上信息和留言发布的把关。实现网络舆情的良性引导,使网络交流平台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2.2 建立四大功能系统。

支撑六大平台体系分别设计用户管理子系统、课程管理子系统、信息管理子系统、信息反馈子系统四个功能系统,每个子系统下设不同的管理模块。将党建工作的所有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支撑六大平台体系正常运行如“党校教学平台”的四大功能系统下设学员管理、分党校管理、教师管理、自学课程管理、作业管理等模块。发挥信息网络技术优势。充分考虑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采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呈现方式。丰富充实教学内容,增强网上党课对学员的吸引力。

2.3 嵌入通信插件。

整合网络党建平台信息资源紧跟信息网络发展的趋势。通过自主研发或者直接嵌入的形式,将以QQ群、MSN、飞信、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网络通信载体整合进网络党建平台。为党员员提供多渠道、全方位、喜闻乐见的信息资源传递途径。如“党校教学平台”目前嵌入了飞信、QQ群、短信群发等平台。较好地发挥了网络载体的信息资源优势。

3.措施落实与组织保障

网络党建平台的开发将弥补传统党建手段的不足。但如何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还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比如,针对目前大学生党员因实习、就业等因素、偏远农村党员因时间、空间的制约,无法保证按时间参加组织生活的情况。就可以通过相关制度的建立,在网络党建平台上参加党组织生活。实现对党员的有效管理。如为保证“党校教学平台”的正常运行及规范管理。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当然。构建网络党建平台还处于建设初期,如何有效整合网络载体的信息传递优势,充分发挥网络党建平台的作用。必须加强长效机制的建设:一是必须严格遵守党的相关组织制度。设立专门的网络党建工作机构。并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二是必须加大投人。根据自身特点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三是从技术上尽可能挖掘和整合各种新媒体的信息传递优势,在教育培训内容、教育管理手段的改进上狠下功夫,提高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四是根据网络党建平台的特点。制定科学的指标评估体系,体现对个体和不同群体的评价功能。保证个体与组织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平台党校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基于微信的大学生微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党校网站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