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县域新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沂水县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2016-04-05 00:14
中文信息 2016年3期
关键词:沂水网格化县域

(中共沂水县委党校,山东 临沂 276400)

郡县治,天下安。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县域首当其冲。从2013年至今,沂水县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要求,率先开展了以“全覆盖、网格化,低标准、严要求,常态化、长效化”为特点的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锁定发展和民生两大社会治理目标,找准了联系服务群众这一社会治理的突破口,在此基础上,把联系服务群众的做法在社会治理领域进行拓展,初步形成了独具沂水特色的“县域新治”模式。

一、沂水“县域新治”的主要做法

1.建立完善科学决策体系

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全面搜集群众诉求需求,依据民情诉求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分别从县、乡、村层面做出有针对性、群众性的决策,坚决杜绝违背群众意愿、与大局工作矛盾、与上级政策要求冲突的决策,为“县域新治”奠定了决策基础。

2.建立完善网格化服务操作体系

2.1 是建立完善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网格操作体系

坚持全覆盖联系群众,实现全县10180名干部与33.7万户、百万群众“结亲连心”;坚持网格化管理,严格按照群众居住区域进行联系,形成村(社区)、工作片、乡镇、县四级网格体系;坚持常态化、长期固定联系,干部岗位可变动,但联系户不变;坚持问题层级循环解决,干部个人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解决,解决不了的要按时报上级网格分层级研判解决,并及时向群众答复反馈。

2.2 是建立干部联系服务企业网格操作体系

由94个县直部门分别联系服务全县277家重点企业,每个企业由一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服务,形成联系干部、县直部门、全县三级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分层级循环解决企业提出的影响生产经营和发展的问题。

2.3 是建立从严教育规范管理干部网格操作体系

运用结构化研讨方式,建立起覆盖全县干部的学习研讨网格化体系,以15名左右的干部为单位,构建起干部教育管理网格,每月至少开展1次专题学习研讨,并把这一干部教育管理方式延伸到农村社区,以加强对农村干部的教育管理。

2.4 是完善部门业务工作网格操作体系

按照“可抽查”原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部门业务工作网格操作平台,对事关全局的工作、与群众利益相关的工作,通过网格平台全面向群众公开,并随机进行双向抽查,把群众的评价和满意度作为部门工作考核结果。

3.完善监督评判体系

3.1 是建立全覆盖、网格化监督平台

将社会治理网格操作体系内的工作内容信息及时输入网格操作平台,建立大数据库,编号管理,实时更新,实现责任人员与服务对象、管理对象对应,工作事项与处理结果对应。

3.2 是建立随机抽查工作机制

坚持大规模集中抽查、分专业分区域分层级抽查与日常随机抽查相结合,向群众、企业核实治理工作开展情况;对抽查出的弄虚作假行为,以“零容忍”态度进行严肃处理。

3.3 是强化抽查评议结果运用

将抽查结果和评议成绩作为单位评先树优和干部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把群众、企业的评议作为提拔干部必经的考察程序,形成“要过组织关,先过群众关”的鲜明用人导向。

二、沂水“县域新治”的主要经验

1.始终坚持基层社会治理的四大工作理论

1.1 是杠杆理论

在社会治理创新中,要利用杠杆原理,以干部为支点,坚持做到干部在哪里,支点就在哪里,就能以干部小支点撬动基层社会“大治理”。

1.2 是钥匙理论

铁棍砸锁锁不开,钥匙轻转锁就开。要把行政、经济、司法等力量“铁棍”变成一把把能够打开百姓“心锁的钥匙”,社会治理才会事半功倍。

1.3 是循环理论

在社会治理中,从搜集问题、解决问题再到反馈问题,这是一个动态的小循环,有多少群众、多少企业就有多少个循环,以循环方式化解社会问题,才能有效进行社会治理。

1.4 是原点理论

要实现社会治理的高效彻底,就必须回到源头,回归原点。群众的点就是最原始的点。只有回到群众原点,用群众思维、群众方法解决社会治理问题,方能治标治本。

2.初步形成了一整套基层社会治理体系雏形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在广泛搜集问题的基础上,本来尊重群众的原则,进行充分论证,实现了县域社会治理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初步建立起了覆盖县、乡、村三级,集决策、操作、监督评判于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雏形,迈出了县域社会治理的坚实一步。

3.创新总结并践行的十大社会治理工作方法

在县域社会治理中,沂水创新总结了责任落实法、感情增进法、帮助扶持法、解困扶助法、配套工作法、稀释工作法、正反双向推动工作法、相对论工作法、物理工作法和心理疏导法等十大社会治理基本工作方法,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治理效果。

三、沂水“县域新治”的创新点及启示

沂水社会治理对基层党的建设体系和建设能力现代化作出有益探索,实现了党的先进执政理念与最根本的群众路线的结合创新;它设计出一套完善的循环操作体系,实现了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创新;它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解决政府施政方式问题,实现了社会治理操作手段上的创新。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启示:

1.科学有效、便于操作的治理体系是沂水“县域新治”的基本架构

沂水县以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为起点,拓展延伸其做法到社会治理的其它领域,建立了科学决策体系、网格化服务操作体系、监督评判体系,形成沂水“县域新治”的基本架构。其中,群众是基础,先进的治理理念引领是前提,先进的技术手段运用是关键,治理方式的创新是根本,正是这套现代化体系,实现了沂水“县域新治”工作有依托,推进有路径,成效有保证。

2.水乳交融、情感互通的干群关系是沂水“县域新治”的实施基础

沂水社会治理突出情感交流,在联系、服务、引领群众过程中,在解决诉求需求中服务群众,在教育宣传中引领群众,让解决群众问题,保障群众利益,干群形成了水乳交融的情感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夯实了“县域新治”的实施基础。

3.“技术政治”的创新施行是沂水“县域新治”的关键支撑

沂水县坚持先进的理念与先进的技术相结合,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建立起覆盖社会治理工作的大数据信息网格操作平台,这种现代互联网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是“技术政治”的创新,它关键性地解决了工作推进、监督考核等方面的操作难题,成为沂水“县域新治”的强力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沂水网格化县域
以党建网格化探索“户长制”治理新路子
沂水公路“一心为公 一路当先”
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化解难题,力促环境监管网格化见实效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墓葬 齐鲁大地诸侯小国大发现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沂水农机集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