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角度浅析糖皮质激素与上火的关系

2016-04-05 14:38Relationbetweenglucocorticoidandpathogenicdrynessfromtheviewpoin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毒副作用阴阳生理

Relation betweenglucocorticoid and pathogenic dryness from the view poi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钟天飞,徐 莉,李海昌(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中医角度浅析糖皮质激素与上火的关系

Relation betweenglucocorticoid and pathogenic dryness from the view poi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钟天飞,徐莉,李海昌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摘要“上火”,一种民间俗语。中医学认为“上火”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证候。糖皮质激素(以下称激素)是临床常用药,其药效明确,然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毒副作用之“证候”与上火关系密切。拟从激素使用的生理作用、药理作用及毒副作用三方面来阐述其与上火的关系,将中医辨证与西药紧密结合应用于临床,减少激素使用的毒副作用,提高中药临床疗效,增效减毒,为中西医结合奠定理论基础,为“西药中药化”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火;糖皮质激素;中医

“上火”,又称“热气”,中医指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上火”之“上”为使动用法,有使“火”炎上之意。所以,“上火”多以头面部火热症候为主,临床多见心烦易怒、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咽喉肿痛、目赤、痤疮、小便色黄、大便秘结等症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医学正传》卷一云:“少火生气,谓滋生元气……云火不可无。”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提出“气有余便是火”的著名论断。

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一种,类似于“纯阳壮火”药物,具有抗炎、抗毒素、抗休克和抑制免疫反应等多种药理作用,常被运用于治疗各种炎症状态、免疫性疾病等[1]。长期或(和)大剂量使用,易导致外源性“盛阳”损耗机体阴液,日久阴虚阳亢,甚至阴阳俱损。大量文献及研究表明,激素的使用与中医“上火”的关系密切。深入研究,掌握这两者之间的量化关系,将中医辨证与西药紧密结合应用于临床,可减少激素使用的毒副作用,提高中药临床疗效,增效减毒,并为中西医结合奠定理论基础,为“西药中药化”提供理论支撑。

1中医之“火”

中医认为“热自外受,火自内生”。“上火”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对机体非适应性症状的一种模糊说明,不是一个单纯的症状,而是通过火热这一线索连接起来的一组密切相关的症候。

《内经》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它提出了关于火的概念,为火证的发展打下了基础。金元四大家完善了对火的认识,其中以李东垣和朱丹溪的论述最为后人推崇[2]。李东垣《脾胃论》指出“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阴火起于下焦,其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首次提出“阴火”的概念,认为“阴火”是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湿浊下流所致,应重视补脾胃升清阳,采用甘温除热法。朱丹溪以刘完素的“五志化火”,李东垣的“火与元气不两立”的理论为基础,提出相火学说,其谓“惟火有二:曰君火,人火也,曰相火,天火也”,在《丹溪心法》中详细论述了火证的治疗,认为“实火可泻,黄连解毒之类。虚火可补,小便降火迅速”。

中医藏象学说中有关于“君火”、“命火”、“相火”的记载。“君火”者,心火也。心主神明的心,实为大脑,为一身之主宰,乃最高之统帅。五脏六腑,十二经络,营卫气血,上下内外,阴阳调和,俱赖于此。《内经》云“君火以明”,《类经附翼》云“君火病在神,有晦有明”。命火者,肾火也,命门之火也。《内经》云“命门者,精神之所舍,元气之所系,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为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相火者,肝火也。《内经》提出“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李东垣云“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

2激素的生理、药理作用与上火的关系

激素为白色结晶粉末,从中医学角度讲,其味辛,性温,归肾、脾、肺经,其主要功效有调整阴阳,扶正祛邪;补火助阳,温补脾肾;振奋肾阳,回阳救逆;温阳化气,行气利水;动用肾阴,引水救火等[3]。

激素是正常人体内重要的生理物质,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其分泌活动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相互促进和制约[4],HPA与中医理论中的“肾-天癸-冲任-胞宫”具有相似功能。从中医角度看,激素与肾脏同出一源,应为水中之火,既可为正,亦可为邪。

2.1激素的生理作用

内源性生理剂量的激素是调节糖、脂肪、蛋白质生物合成和代谢调控所必需,且能调节钾、钠和水代谢[5],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即气化过程,类似于肾阳,促进精血津液的化生并使之转化为能量,使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进程加快,产热增加,精神振奋等,对维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起重要作用。

然而,人体之“少火”也具有与激素相似的生理作用,中医学认为,“火”是人体正气之一,称之为“少火”,《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少火之气壮……少火生气”,可见“少火”为生养人体之必需,具有温煦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运行气血,蒸津化液,抵御阴寒等作用。基于“少火”与激素相似的作用机制,我们认为“少火”与生理剂量的激素名称虽异,但殊途同归。

2.2激素的药理作用

超生理剂量的外源性糖皮质激素类同于“壮火”,似温阳药,为纯阳燥热之品,归肾、脾、肺经,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激素具有祛风散寒、通利关节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风湿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病/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等;激素温阳化气、利水消肿、泌别清浊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狼疮肾炎等脾肾阳虚所致的周身水肿、大量蛋白尿,激素可迅速控制水肿症状,减少体内水钠潴留;激素活血止血、化瘀解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自身免疫性溶血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休克类似中医学中的“阳脱(亡阳)、阴脱(亡阴)、气脱”等阴阳离决的证候,激素振奋心阳、回阳救逆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休克,但需结合病因抗休克治疗;激素动用肾阴、引水救火,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严重感染或炎性反应,如严重细菌性疾病、重症肺炎、严重病毒性疾病、急性重型肝炎等。

3激素的毒副作用与上火的关系

激素广泛用于临床各系统疾病,具有多种作用机制,具有多靶点的生物学效应。所以,激素长期大量使用(或使用不适当)会产生多种不良反应。其毒副作用的机理,多是外源性的激素通过负反馈抑制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系统功能的紊乱。

激素的不同使用阶段、不同使用方法及不同的使用时间,将会产生不同的生理作用及毒副作用。从中医角度讲,超生理剂量外源性激素的长期、大剂量使用,“壮火”之势已成,由“少火生气”演变为“壮火食气”,则肾阴耗损加重,阳胜则阴病,不能化生阳气,肾阴无所依附,阴损及阳,致肾阳虚衰;其次壮火食气,耗散元气,从而导致气阴两虚,继而形成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3]。

3.1激素治疗的初始阶段

此时气血津液集聚,化湿生痰之势已成。小剂量[<0.5 mg/(kg·d)]或中等剂量[0.5~1.0 mg/(kg·d)]激素使用初期(疗程多小于1个月),即“少火生气”向“壮火食气”逐渐演变的过程。火热之邪内生,人体阴阳逐渐失衡,阴液亏虚不明显,阳热相对亢盛,临床出现“实热”症状,如发热、面颊红赤、口渴喜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故可佐以中医清热降火之法。

大剂量[>1.0 mg/(kg·d)]激素类似于中医“纯阳壮火”药物,激素蓄积作用使得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短时间大剂量激素应用,类似纯阳燥热之品直中少阴,耗竭肾阴,致使阳热亢盛,火热之邪速生,出现一派火热症候,病势急骤,症见面红目赤、心烦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脉数等,此与中医之“实火”病机、症状极其相似。临床治疗,宜以滋阴为主,阳中求阴,不可过用寒凉药物,直折其火。

3.2激素治疗维持阶段

激素长期维持剂量(2.5~15.0 mg/d)服用,疗程3个月或者大于3个月,其对HPA轴的负反馈抑制作用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激素维持阶段治疗,类似中医之“壮火”。长期使用则盛阳伤耗五脏之阴液(以肺胃肾明显),阴不制阳,日久耗阴损阳,则阳热之气相对偏旺而生内热,此为“阴虚阳亢”;激素日久使用必及肾之主蛰封藏之功,损伤肾气固摄作用,激素鼓动肾精,肾精无故耗失,使肾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临床多见口干咽燥、多食易饥、舌红少津、面赤、气短、胸闷等肺胃虚火之象以及腰膝酸软、遗精盗汗、性功能下降、耳鸣、手足心热、脉细数等一派肾阴亏虚、阴虚火旺之象。临床治疗应佐以滋阴降火、清热解毒。

3.3激素停药期

激素突然停药或者迅速减量,易致激素停药后综合症,与HPA轴系统暂时性功能紊乱有关。激素应用日久,阳盛则阴病,壮火食气,从而导致气阴两虚,出现一派气阴两虚症状,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肢疲神倦、少气懒言、面色白、畏寒肢冷、纳差、舌苔白、脉沉细等。

另外,患者本已正气亏损,若突然停用,邪气失克,如脱缰之马,无以压制,则更是乘虚作乱,耗损正气。治疗上多用阴阳平补、气血并进兼以扶正祛邪,如金匮肾气丸等,以激发肾阳,恢复肾之阴阳,以期起“少火生气”之用。

4激素与上火关系探讨意义

激素是临床常用药,作用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但其不良反应较多,“上火”基本贯穿整个使用过程。如何权衡使用激素的利与弊?如何在使用激素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其带来的副作用?应用激素治疗的同时,联合中医辨证治疗,既能减少激素的用量,又能减轻其副作用和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李立博,刘瑞娟.糖皮质激素应用于疾病治疗的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2014,7(12):187.

[2]田杰,郭丽颖,贾建伟.火证浅析[J].陕西中医,2012,33(9):1 268-1 270.

[3]刘芬芬,羊维,黄琳,等.中医学对糖皮质激素主治功效的药性认识[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4):1 268-1 270.

[4]王冬,于婷婷.浅谈糖皮质激素与相火学说的关系[J].中医药信息,2012,29(4):6-8.

[5]卫生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1,13(1):40-44.

(编辑:梁葆朱)

中图分类号:R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258(2016)02-0012-03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4CB543000)

[作者简介]钟天飞,硕士在读,E-mail:ztf296732355@126.com

[通讯作者]李海昌,E-mail:lihaichang@163.com

猜你喜欢
毒副作用阴阳生理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氟苯尼考的毒副作用及其在猪临床上的应用
打破生理“平衡”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服药先分阴阳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法于阴阳
论朝医体质学的阴阳论
晚期食管癌患者应用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的疗效及毒副作用分析
“DIY式”小创新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