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港口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2016-04-05 13:12王红宇
企业导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荆州市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王红宇

摘 要:产业结构发展理论揭示了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构成和产值构成是不断下降的,而第二、三产业则不断上升,这是一个城市发展与繁荣的表现。本文对荆州市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荆州市;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荆州,位于沃野千里、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腹地和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处。全市国土面积1.41万平方公里,其中常用耕地面积468.71千公顷,户籍人口661.01万,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为1.41亩。近年来,荆州按照省委、省政府推动集群发展、打造千亿产业的战略部署,把培育支柱产业、加快产业聚集作为推进“工业兴市”战略、增强荆州经济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大力实施集群发展战略,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发展。

一、荆州市产业发展现状

荆州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经济总体一直保持着平稳的增加势头。荆州市的三个产业的发展情况分别分析如下:

(一)第一产业。荆州是农业大市,农副产品资源不仅种类较多,且量大质优,素有“鱼米之乡”、“天下粮仓”的美誉,是湖北省优势农业资源核心区,国家重要的农产品综合生产基地。近年来,荆州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主要农产品产量长期位居全省前列。其中水稻和棉花产量常年均位居全省市州第一位;是全国最大的冬油菜生产基地;水产养殖面积和产量连续19年位居全国市州首位,2010年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淡水渔业第一市”称号。全市现有7个全国粮食生产大县(监利、洪湖、公安、松滋、荆州区、江陵、石首)、5个全省水产大县和3个全省畜牧大县。

根据荆州统计局所调研的的数据,如表所示,由此可见,第一产业的生产总值在逐渐上升,虽然比重却在逐年下降,但是比重还是很大。荆州农业在快速发展中,但是农业经济不是荆州经济的重点产业。

(二)第二产业。荆州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经过改革开放 20 多年的发展,慢慢发展形成了基础坚实、较为系统的工业体系。2014年,荆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数达到1002家。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9.37亿元。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0.8%,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1.5%。按所有制分,国有经济增加值增长2.7%,集体经济增加值下降0.2%,股份制经济(含私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2.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增加值下降7.4%。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完成增加值129.0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

102.91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工业用电需求放缓,全市工业用电量58.4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987.72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实现利税

179.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利润总额118.0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分行业看, 化工对利润的高速增长贡献最大,实现利润19.7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40.8%。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资质以内建筑企业203家,完成施工产值227.9亿元,实现利润13亿元,税金10亿元。建筑单位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65万平方米,招投标承包面积1100万平方米。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56万平方米。

根据荆州统计局所调研的的数据,如表所示,由此可见,第二产业的生产总值在逐渐上升,除了2014年的数据以外,产值比重也在逐年上升,且比重很大。荆州第二产业在快速发展中,第二产业经济是荆州经济的重点产业。

(三)第三产业。荆州港为腹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荆州市的物资进口的40%依靠荆州港,荆州港外贸出口量占全市出口总量二分之一。除此之外,荆州、潜江、荆门等大部地区的煤依靠荆州港进口,荆门的石膏矿、水泥熟料及水泥、农资产品出口,湖南的津市、华容、安乡等县市的部分矿建材料进口、农副产品出口也由荆州港完成。因此港口为荆州第三产业经济总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荆州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加速,2014年全市接待国内旅游2267.45万人次,增长22.5%;实现旅游总收入137.72亿元,增长24.1%。结合荆州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国际名望,旅游业是荆州市最具特色和优势的第三产业。通过调研得知;荆州目前的现代服务业的金融保险业、科研和高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导致荆州第三产业结构不合理,需要进一步完善改造。

(四)荆州市经济整体分析。根据荆州统计局所调研的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由此可见,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在逐渐上升,产值比重也在逐年上升,且比重很大。荆州第三产业在快速发展中,第三产业经济也慢慢发展成了荆州经济的重点产业。

从 2010年到 2014年,国民生产总值从 837.1亿元增加到1480.49亿元,2011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一定成效,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0年的19.0:46.8:34.2调整为2014年的 23.4:44.6:32.0,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上升了 4.4%,第二、第三产业则分别下降了2.2%和2.2%,而在2014年国家经济三大产业比为9.17 : 42.64 : 48.19。 由此可见,荆州市这近五年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年生产总值和三大产业的生产值随着时间逐年增加。虽然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进展,但荆州和武汉、宜昌其城市经济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有待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二、荆州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2014年荆州市经济形势分析,工业中的发展困难存在于高技术产业发展不足,全市高技术产业完成投资64亿元,占全部工业投资9.3%,增速低于全市水平19个百分点。全市高技术产业主要是医药制造和电子通信设备制造,占高技术投资的82.9%。从数据中得知荆州市高技术产业发展缓慢,虽然荆州的第二产业占据荆州经济的主导地位,第二产业中轻重工业产值比为54.8:45.2,耗能比为39.76:60.24,但是荆州还是一个一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发展缓慢的城市。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荆州地区外贸交易额,还可以提高工业经济发展速度,从而带动荆州地区工业的发展和荆州港口物流的发展。

在发展荆州高技术产业的道路上,我们一方面可以从外引进该技术产业入驻荆州,为荆州地区带来经济效应,提升荆州本土产业的竞争活力;另一方面政府可以政策扶持本土产业高技术创新和发展,培养自己的创新队伍,来发展荆州搞技术产业。

参考文献:

[1] 荆州港务集团,荆州港务集团公司2013报表.[R].荆州港务集团:荆州港务集团指挥部,2013.

[2] 卢珂,吴价宝.青岛港口物流发展与产业结构关联研究[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14.22(1)28—38.

[3] 张月红.天津林业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天津农业科学,2015年12期.

[4] 李娅; 韩长志.云南省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经济林研究,2012年04期.

猜你喜欢
荆州市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荆风楚韵 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产
——碗灯舞
捉迷藏比赛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