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师工作站的建设与模式

2016-04-05 15:30刘阳
企业导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组织模式建设

刘阳

摘 要:建立技师工作站,充分发挥行业、企业集团、学校、事业单位高级能人才的作用,采取多种方式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探索深化技师工作的心途径、新模式,本文主要通过对技师工作站的建设,对培养高技能人才做铺垫。

关键词:建设;模式;组织;考核与交流

一、工作站的建设与定位

(一)建设意义。技师工作站是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而建立的一种机构,是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的模式之一。它以“名师带徒”、“技术交流”、“专题讲座”、“新技术新工艺推广”等多种形式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活动,并将学习课题与企业的实际生产任务相结合,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对企业加快技能型人才,提供平台建设,加快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开发,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定位。(1)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地。才用“名师带徒”等方式,开展技术培训;开展技能竞争、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推进技术进步,选拔高技能人才;研修、总结经验来推广技能人才的培养。(2)是技术革新的心基地。组织开展技师攻克和技能创新等多项活动,提升职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公共技术合作攻克、课题研究和技术创新,解决校企合作生产中的技术难题。(3)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平台。联合制定行业(企业)的技术培养规划;作为职业培训教师实践、研修的重要基地,为师资培养提供技术支持;联合制定技术人才考核标准、合作开发课题等;为预备技师到站学习提供服务。

二、技师工作站的培养模式与目标

(一)培养模式。具体内容包括:(1)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技师培养工作计划方案。(2)企业负责安排本单位的高级技术人员为指导老师,采取“名师带徒”的多种方式指导学生开展技能培训,课题研修等技术难题。(3)学院老师负责学生的实习教学,实习课题的研究等指导工作,对学生实习的日常生活进行管理。(4)开展技术创新,提升预备技师的技术能力水平与职业素养,组织开展多种技能竞赛,为选拔企业后备人才做准备。(5)多提供技术培训的机会。(6)定期进行培训总结,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共同进步。

(二)培养目标。(1)素质与思想的培养。爱岗敬业、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德才兼备,焊接技术精湛;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对工作学习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有良好的社交能力;谦虚谨慎,不骄傲;饱满的工作热情,有强烈的上进心。(2)能力与素质的目标。①、本专业的知识结构。有坚实的焊接工艺与焊接原理等专业理论知识,精通专业涉及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制造,机械基础等知识的运用,具有机械产品与设备维修方面的基本知识,可以进一步扩展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②本专业的能力结构。具备对机械相关各种内容的理解接受能力,并能在项目范围内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有创新与改进的能力;能对一般机械项目按设计要求,编制出制造工艺方案,核定生产能力;有良好的查阅、编写技术资料、技术报告、进行技术交流的工作能力;能对引进项目进行有效的技术消化;能根据实际生产要求,按生产工艺提出技术建设;有良好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的技术改进及技术革新工作能力。

三、技师工作站的组织与领导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舆论与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大力技能人才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突出贡献,宣传人才培养使用方面的政策与措施。(2)加强统筹,协调工作站队伍的建设与保障工作,建立技术人才库和技能人才培养师资库,确保技师人才的队伍建设工作。(3)加快筹建技师工作站协会,充分发挥高级能人才在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中的突出作用,做好高技术人才资源的储备与综合开发,促进工作站人才的合理配置及工作站人才的培养、开发,引进和交流搭建服务平台。

四、考核与经验交流

(一)考核条件。技师工作站的人员要有超高的技能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具备技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的高技能人才。技师工作站的人员定位要准确,各专业技术服务于全院。技师工作站的人员要突出自己的专业特点,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专研岗位技能,努力提高技能水平和工作能力。技师工作站的人员要无私的传授自己的技能,并在同行业内积极参加技术交流,取长补短。

(二)经验交流。为了让技师工作站建设的更好,学院应该组织相关人员,去同类学校或企业进行学术交流与研讨,取其精华; 充分发挥团队精神,相互交流学习,攻克学习生产中的问题与难题,充分发挥人才的整体优势,从工作和学习中学会思考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殷格非.关于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的思考[J]. WTO经济导刊. 2015(01)

猜你喜欢
组织模式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品三口而知味
永续债券探析
农民合作组织问题分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