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4-05 14:45袁运福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导学案中学数学问题

袁运福

[摘要]在新课程教育理念和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下,应该说中学数学教师都会使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只是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对学案导学模式下暴露出的问题,很多教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少理性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导致很多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影响了中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本文主要通过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探讨,做出相应的对策,更好地发挥导学案的教学优势.

[关键词]中学数学 导学案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50005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是教师智慧的结晶,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是教师导和学生学的联合.它贯穿了高效课堂的始终,决定了课堂的成败.在新课教学改编的历程中,导学案以其新的教学思路带动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变,并且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数学组在学校领导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对导学案进行了分析探讨,畅所欲言地展开讨论.导学案具有新颖性、高效性、易操作性、实用性等特点,它的实施推动了教学的发展,受到很多教师的喜欢.但是在使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一、导学案目前存在的问题

1.导学案在备课中的问题.在数学课堂上,“导学案”的准备工作是重中之重.在数学的课堂学习环节当中,学生和教师互相学习,有讨论、展示、应用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数学教师精心构思,想学生之所想,想学生之不曾想,充分完成课前准备,我们称这一过程为备课.但我校当前的情况是,勤奋、负责的教师将导学案构思出来,编撰成册,而某些懒动脑的教师就生搬硬套别人的劳动成果;另一种情况是部分教师没有结合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分任务各备课两个单元,没有用心思考每一个教学环节.在授课时随意拼凑章节内容,搞得学生一头雾水,更甚者直接从网上下载导学案的相关内容打印来应付学校的检查.有的教师甚至不参与集体备课.久而久之就形成备课的是一位教师,上课的却是另一位教师,形成了“备课”与“上课”不搭调、不协调的问题.如果教师对集体备课设计、编制“导学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会很容易走入集体备课的误区.

2.导学案在编写时的问题.导学案的编写分为以下几个程序:(1)分配任务.在这个程序中,导学案编写过程中的每个章节都容易造成头重脚轻或者分配不均的现象,容易导致一节课没有重点.(2)精心准备.有的教师在备课时不用心深入研讨,只停在表面功夫.(3)集体讨论.很多教师为了省时而省略集体讨论这个环节.(4)修正补充.在导学案编制成功后需要认真修正,看是否有遗漏的地方,编撰是否完整,是否要进行补充.(5)教后反思.教后反思也是教学的重点,但很少有教师会做到课后三思.因导学案的内容分成教学目标、使用说明、预习案、探究案、检测案和巩固案六个部分.其中教学目标是导学案中的重点,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因为教学目标的确立影响到整个教学活动的成败.有的数学教师在设计、编制导学案时,几乎完全照搬教材,把教材二次翻版为导学案.然而这样编撰出来的导学案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此外,学案中的习题设计没有经过精挑细选会给学生带来较重的负担.在预习案这一环节中,考查的内容大多是一些定义和概念,大多数学生只是抄写在课本上,没有真正起到检查督促的作用.

3.在导学案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课前不主动预习,只是机械地依赖教师的课堂讲授.还有学生遇到问题时不主动上网或者到图书馆查询相关的学习资料,再好的导学案也只能成为废纸.在课堂展示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会产生畏惧心理,分析问题比较模糊,表达不清楚,教师在导学案中缺乏指导.

二、对导学案现存问题的解决建议

1.学校要把导学案的相关管理评价纳入到对教师的考核范围.对每个教师导学案的质量和水平进行评价与打分,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导学案就是包括“导”和“学”这两个部分.导是目的,导学案应当具备指导学生学习方向的功能,给学生学习提供方便.在编撰数学导学案时,教师要独立完成任务,不能应付了事,杜绝“一人操心,多人享受”的不良现象.教师只有深刻了解导学案,才能让导学案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因此,一份导学案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每个教师都要根据自己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编制设计.

2.在导学案编写的过程中,教师要先熟知《数学课程标准》,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目的和要求,然后通过了解教材的整体内容,从而明确各章、各节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掌握各章节之间的关系,最后分析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指出学生容易产生混淆和失误的地方,充分掌握习题的编制和分布,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发生和发展过程.在导学案中设置有价值有分量的探究性问题,同时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与层次,设置不同的问题,提高学生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3.在导学案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让学生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地吸取.教师讲课时对学生要有耐心,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课堂的重点内容定时进行讨论,小组讨论的人数宜6人为一组.课堂上教师多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勇于探索,在学生做习题时,合理分配习题的量和难易度,根据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

4.要让导学案习题的设计成为有效的媒介.教学中所涉及的习题,既要让学生“熟能生巧”,又要防止学生“熟而生厌”.选习题时可以利用我们身边所熟悉的事物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讲二次函数时,我用去集市买苹果为例.“中午老师去集市上买苹果,2元/斤,所花钱数y与买苹果的斤数x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它是个什么函数呢?”“花50元钱买苹果,所买苹果的斤数y和苹果的单价x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它是个什么函数?”接着用“苹果现在的价格是2元/斤,经过两次涨价到y元,那么苹果的价格y和增长率x之间是什么关系?”用同一事件延伸出三个例子复习前面所学过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类似的数学导学案的习题,让学生学以致用,把现实生活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数学练习的编排时可以遵循以下四个步骤:一、类似练习.找一些与例题的类型类似、难度相当的题目,再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数学知识的熟练度.二、变式练习.题目的本质与例题相同,稍加改变转换成与例题不同的题目.这样的习题可以把握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三、灵活运用.灵活是善于随机应变,指能够不拘泥于例题.四、创造练习.这类练习需要作者自己通过思考和创造编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类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总之,导学案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创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只有了解课改,适应课改,真正改变多年来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己,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责任编辑 黄桂坚)

猜你喜欢
导学案中学数学问题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