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问题

2016-04-06 03:45胡英艳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意志原则初中数学

胡英艳

摘要: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并不是让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进一步说教,而是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追求的是德育和智育的有机结合。它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功效,而需要利用数学的特点,长期熏陶方能见效。

关键词:初中数学;德育;意志;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231-01

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独特的风格,承担着德育的任务。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1.数学教学中德育的特点

1.1 隐蔽性。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并不是让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进一步说教,而是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追求的是德育和智育的有机结合。

1.2 深刻性。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反映出一种迟效性,它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功效,而需要利用数学的特点,长期熏陶方能见效。

1.3 整体性。数学之德育,是对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既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理性精神,又可以培养意志与毅力,提高抗挫能力,因而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4 层次性。德育内容本身是个层次的结构系统。一方面,教材的知识由浅人深,以教材为载体的数学德育,也是同步由浅人深地构成德育系列;另一方面,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也要求德育要有层次性。

1.5 制约性。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受教学内容的制约,途径和方法受教学过程的制约。教材是课堂德育的当然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教学的前提。脱离教学内容,德育和智育就成了两张皮,油水两分离;找到了切人点,智育和德育就可以水乳交融,双管齐下。

2.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

2.1 正确的理想教育。学生只有在认可老师能力的前提下才会听从老师的建议,因此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老师与学生沟通的前提。为此老师应该无差别的关爱所有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了解并实现学生的合理愿望。学生的愿望是他们努力的方向与动力的源泉,对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具有重大意义。对于贪玩不听话的学生,老师应该耐心的教导不要因此而歧视甚至是放弃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应该培养他们的求知精神、刻苦钻研精神与好奇心。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教师要告诫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与学习目的,并对完成自己的既定目标充满信心。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应该充分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以及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可以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充满自信的同时形成学生的理想,让理想的种子在学生的内心生根发芽最后长成参天大树。为此,数学教师应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努力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才干、有品德的高素质人才。

2.2 人生观教育。我认为数学里面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将数学原理与人生观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比如,数学的结论是通过严谨的推理得出的,我们在进行数学推导时要告诫学生人生就像是一个数学推导过程,每一步都要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再比如,讲授函数图像时我们可以将图像比作我们的人生轨迹教育学生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就好比这函数图像在我们遭遇人生低谷时我们不应放弃,因为我们再忍一忍也许就会迎来转机,同样在到达事业的巅峰时我们不应骄傲,因为前面面临的有可能是万丈深渊,我们要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激情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

2.3 辨正唯物主义教育。数学也可以说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其内容充满着对立统一关系。比如奇数与偶数,如果一个数为奇数那么就不可能同时为偶数因此他们是对立的,但假如没有了奇数这一概念,偶数的概念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他们之间又是统一的。再比如讲到三角形时可以用一般与特殊的辩证法来阐述等边三角形与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即:等边三角形是三角形的特殊形式,因此,等边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但所有的三角形并不都是等边三角形,这样会让同学的印象更加深刻。通过将唯物主义辩证法与方法论应用到数学课堂,在提升听课质量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的思维模式。

3.数学教学的德育原则

3.1 科学性原则。数学教学为形成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学习数学需要正确的动机和科学的思维方法,遵循认识论的规律。因此,德育渗透要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原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数学课的本质特征,把握德育渗透的适度、力度、结合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2 渗透性原则。教学中要将智育和德育融为一体。要找好德育的切人点,由此深入。要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将德育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达到课堂教学融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最高境界。

3.3 系统性原则。科学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要经历一个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渐变过程,要根据每学期的教学内容和德育目标制定德育计划,长期地熏陶、渗透,才能水到渠成,见到功效。

3.4 量力性原则。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认知基础和思维发展水平,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以端庄的教态、工整的板书、准确而生动的语言、严谨而活跃的思维强化德育意识,更加重视发挥数学科的教育功能。数学教师必须加强学习,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质。要努力学习哲学,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力求站在哲学的高度分析教材,处理教材,阐述教学内容;要加强数学史的学习,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各个时期的数学思想体系,力求达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还应了解美学的有关知识。钻研当代的基础教育理论,探求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活动特征,以不断提高教学与教育平。数学教师要提高教书育人、以身作则的自觉性。

猜你喜欢
意志原则初中数学
动物的“自由意志”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自由意志的神经基础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