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皮动物犬瘟热的潜伏期及免疫空白期浅析

2016-04-06 05:00刘长浩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济南2501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6年12期
关键词:野毒犬瘟热水貂

刘长浩 (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济南 250100)

卫生检疫

毛皮动物犬瘟热的潜伏期及免疫空白期浅析

刘长浩(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济南250100)

近几年,随着国内毛皮动物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国内狐貉貂的养殖规模稳定增长,地域内养殖密度也在不断升高,随之而来的疾病防控压力也越来越大,而疾病防控中两大法宝抗生素和疫苗,其使用准确性和合理性对疾病的控制尤为重要。疫苗作为控制烈性传染病的重要法宝,其免疫时间、免疫剂量、注射途径及对象、饲养管理细节等因素也严重影响疾病的防控效果,尤其以犬瘟热为代表的病毒性疾病在夏季疫苗免疫前后在局部地区都有零星出现免疫失败,而这其中的诸多免疫问题令广大养殖户迷惑不解,根据近几年的本公司技术人员一线走访和临床经验,整理了毛皮动物犬瘟热免疫失败原因进行了总结归纳,从疾病的潜伏期、免疫空白期两大方面进行分析免疫失败发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以供广大毛皮养殖同行参考。

1 潜伏期

1.1潜伏期潜伏期是指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寄生虫等)侵入动物机体到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间。犬瘟热的潜伏期一般在7~14d,即犬瘟热野毒感染毛皮动物后7~14d后开始表现临床症状(脓性眼屎、脓性鼻涕、脚垫肿胀、排血便等)。此时期内外源野毒在动物体内快速繁殖,与动物的生理防线进行对抗,当生理防线被摧毁,免疫系统不足以抵抗野毒侵害时,动物就会表现一系列出临床症状,严重时继发细菌感染而加快死亡。而如果在犬瘟热野毒与机体对抗时注射犬瘟热疫苗,动物的免疫系统在疫苗毒和野毒的共同作用下加快崩溃而加快动物死亡。这种病例发病快,死亡率高,多数在免疫前后1~7d发生。

1.2潜伏期出现的原因(1)传统免疫的“一刀切”的免疫方式,全群仔兽全部完成分窝后,同时进行疫苗免疫,此免疫方式虽然省事方便,但是由于全群动物出生日期差异较大,母源抗体水平随着日龄增大而逐渐降低,当母源抗体消失后而外界存在野毒时,早窝仔兽极易发生潜伏感染而发病,而此时晚窝仔兽的母源抗体虽然还少量存在,但也遭受了野毒感染而是其消失速度加快也出现潜伏感染。(2)疫区内生物安全意识薄弱,传染源处理不当,致使仔兽母源抗体消失过快。往年发生过疫情的养殖密集区内或养殖场,病死兽及其排泄物未进行无害化处理,导致野毒长期存在并不断散毒,对于来年出生的仔兽形成巨大威胁,使其母源抗体衰减速度加快,而疫苗免疫又未及时进行,极易导致仔兽在分窝前后时就发生犬瘟热。潜伏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而且必须避免。尤其是按根据动物的母源抗体水平及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及时合理的免疫疫苗,能有效避免潜伏期。在非疫区正常的免疫时间应根据仔兽的出生日龄进行免疫,一般狐貉在45~55日龄进行免疫,水貂一般在50日龄左右进行免疫。但是在疫区(尤其是往年发过病的养殖密集区)内由于环境中存在较多的野毒,仔兽的母源抗体水平消失也会加快,因此在疫区内第一次免疫时间再适当提前3~5d,而且在首免后14~28d再加强免疫一次,以延长免疫保护期。

2 免疫空白期出现的原因

疫苗的作用是刺激健康动物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来保护动物免受疫病干扰,而疫苗注射之后机体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进行抗原的识别和递呈,进而使机体逐渐产生保护性抗体来保护动物,对于犬瘟热等活疫苗而言一般从注射疫苗到产生保护性抗体需要14d左右的时间。从免疫疫苗到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时间为非免疫保护期,即为免疫空白期,免疫空白期在任何动物上都不可避免,但免疫空白期越短动物越安全,反之越危险。目前在毛皮动物免疫中内造成免疫空白期过长的因素众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点。

2.1饲料问题首先是饲料中的霉菌毒素(玉米粉、豆粕、鱼粉等),作为畜牧养殖业主要的免疫抑制性因素之一,其在毛皮动物中的影响也较大,但这种影响往往被广大养殖者忽视,因其饲料中的玉米粉、豆粕等均是以膨化的形式出现,其膨化的香气掩盖了霉变的外形,轻微的霉变不足以造成动物死亡,如若长期使用会严重影响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应答水平低下,保护性抗体值过低而使动物极易遭受外源病原的感染而发生疾病;狐貉貂均是肉食动物,其动物性饲料是蛋白质和脂肪的主要来源,而动物性饲料因保存时间过长极易发生脂肪氧化甚至酸败(保存时间较长的鱼类,鸡鸭副产品等),长期饲喂严重者出现肉毒梭菌毒素中毒而伤亡惨重;而慢性病例则会出现免疫应答迟缓、黄脂肪病等,最终继发犬瘟热;因此在疫苗免疫前后、妊娠期、发情配种期、严格把控饲料卫生关卡,避免因饲料原料问题导致发情异常,妊娠中断甚至免疫失败等情况的发生。其次是克扣饲料成本,造成仔兽营养不均衡,饲料及环境卫生过差。尤其在毛皮行情较坏的年月,而饲料成本却在逐年提升,为控制饲料成本,在仔兽分窝前后及母兽母乳期采用低价劣质饲料,致使母兽奶水不足,分窝仔兽营养缺乏而导致其免疫系统发育迟缓,免疫应答能力低下而致使其免疫空白期过长而导致免疫失败。

2.2隐性感染的疾病导致免疫失败目前毛皮动物免疫失败类疾病主要是寄生虫性疾病。血虫是容易在驱虫环节(体表螨虫、肠道寄生虫)易被忽视的重要病原之一,其寄生部位在血液中的红细胞表面,附红细胞体把红细胞破坏之后,就相当于把运输原料的物流切断了,原料供应不及时,必然影响抗体的正常生产,使免疫空白期无限制增长而导致免疫失败;其次是对于水貂的阿留申病,作为国内水貂感染率最高的病毒性疾病,因其潜伏期长(最长可达1年之久),短时间内损失较低,往往不能引起广大养殖者的重视,而在2013年的水貂临床血样阿留申病抽检中发现,免疫疫苗后一个月左右,阿留申病阳性貂的抗体水平均低于阿留申病阴性貂的抗体水平,而且阳性水貂的犬瘟热和病毒性肠炎抗体整齐度极差,严重影响了动物群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因此在驱虫环节最好在免疫疫苗前5~7d左右进行一次全面而彻底的驱虫工作;对于水貂阿留申病目前虽然没有好的方法进行治疗,但可通过加强环境消毒,提高饲料适口性和营养全价性来提高机体抵抗力,用以缓解阿留申病毒对水貂免疫应答的影响。

2.3药物使用不合理在疫苗免疫期有几大类药物是禁止使用的:抗病毒类西药(利巴韦林、金刚烷胺)、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等),某些抗生素药物(土霉素、强力霉素、氟苯尼考、氯霉素、磺胺类)在疫苗免疫期也应慎用,尤其是在水貂肺炎发病期,个别水貂养殖场为了控制水貂的出血性肺炎,在疫苗免疫前后大量投喂抗生素药物,结果导致机体免疫应答迟缓,犬瘟热和肠炎的抗体上升速度减缓,免疫空白期过长造成野毒乘机侵入而导致发病。

2.4养殖密集区生物安全意识薄弱近几年出现犬瘟热免疫失败的主要集中在养殖密集区内,而对于养殖密度较低的地区,几乎未出现此类情况。而且在养殖密集区内往往是1~2年散发,到3~4年局部小范围流行的现状,这种疫情时间较长,有的在免疫疫苗后3~4个月还出现,这主要与传染源处理不当,人员往来频繁有很大关系,每一个零星发病的场区都是一个疫源地,当疫源地发展越来越多,就会形成疫区,在疫区内多数易感动物都会成为感染对象,虽然疫苗抗体保护,但是其免疫保护期会随着野毒的不断侵染而逐渐缩短,最终出现免疫空白期,即免疫失败。因此当出现零星发病的动物后,要立即隔离并对健康兽进行紧急免疫,养殖场周围的3公里范围内的易感动物最好都进行紧急免疫,加强周围环境消毒,减少人员往来,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发生疫情应及时报告,不得隐瞒否则只能让更多的易感动物遭受感染。另外对于各种病死兽及排泄物切勿到处乱扔,必须经无害化处理,养殖密集区内的各个养殖小成员必须联合起来,以维护养殖密集区的优良大环境,维持生物安全体系的稳定性。

犬瘟热作为毛皮动物养殖领域最为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疫苗免疫是唯一有效的防控手段,而对于免疫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切不可大意,当多种细节不当共同作用时极易导致免疫失败的发生,因此广大养殖者及畜牧从业者一定做好细节处理及时沟通,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降低损失;同时对于疫情来临时要正确对待,做到积极应对,冷静处理,为营造良好的行业养殖环境而共同努力。

S858.92

C

1007-1733(2016)12-0053-02

(2016–11–22)

猜你喜欢
野毒犬瘟热水貂
犬瘟热的诊断和防治
2012~2017 年我国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PRV 野毒 流行病学调查
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的调查
龙岩市2011-2015年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血清学调查
一例规模猪场蓝耳病抗体监测分析
水貂病毒性肠炎研究进展
不同锌源及锌水平对冬毛生长期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影响的研究
全球水貂产量下降
1例貉犬瘟热的诊治及体会
犬瘟热的诊断治疗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