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青海省奶牛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16-04-06 05:00仁欠端智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农牧局8106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6年12期
关键词:奶农奶业奶牛

仁欠端智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农牧局 810600)

浅议青海省奶牛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仁欠端智(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农牧局810600)

近年来,青海省将奶业作为农区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强化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奶业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本文分析了青海省奶牛业发展的现状及奶业发展面临的挑战,阐述了青海省奶牛业的发展潜力和目标,并提出要加快奶牛产业化发展,首先应提高认识,重视奶牛品种改良、科技推广、种草养牛和加快奶产品加工流通等,同时政府应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扶持。

1 奶业发展的现状

(1)近年来,随着全省各地荷斯坦牛的引进和推广,奶牛养殖作为新兴产业,很快发展起来,无论是在奶牛饲养、品种改良,还是在乳品加工销售方面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奶业在全省既是传统产业,又是优势产业,广大农牧民群众自古就有饲养产奶牛的习惯,是畜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持本省奶业持续健康发展,是优化农业结构,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是促进产业进步,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是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增强全民体质的需要。加快本省奶牛产业的发展,对于推动西部地区和促进全国奶牛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据统计,2015年全省共存栏牛511.34万头,其中奶牛24.48万头、黄牛36.71万头,占全省牛存栏的4.78%和7.17%。与2010年相比,奶牛和黄牛分别增加3.27万头和3.63万头。从地域分布看,奶牛及黄牛主要集中在以湟水河谷地为中心的东部农业区的2市9县中,包括海东市的民和、乐都、平安、互助、化隆、循化6县和西宁市郊及大通、湟中、湟源3县,这一地域共存栏奶牛及黄牛20.34和24.38万头,占全省奶牛及其黄牛存栏的83.08%和66.41%。2015年全省牛奶产量为38.72万吨,其中2市9县牛奶产量为20.20万吨,占全省牛奶产量的52.17%,随着我省乳品加工企业的不断壮大和奶牛改良力度的不断加大,良种奶牛呈快速发展的势头。

2 奶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2.1优良品种少,奶牛单产水平低国家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实施以来,虽然本省奶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困扰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一是奶牛优良品种小,种群质量差,造成本省奶牛养殖效益低、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二是奶牛单产水平低,奶牛养殖“小、散、低”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奶牛饲养规模小,分散在千家万户,生产水平低。

2.2饲养管理水平低,影响奶质和奶产量本省广大农区大部分养殖户以家庭散养为主,集约化水平低,奶户不能常年均衡供应青贮饲料,而干草等粗饲料品质差,不能满足奶牛营养需求;管理方法落后,人畜同院、大小奶牛混合饲养,致使奶牛不能充分发挥生产潜力,降低了产奶效率,原料奶质量参差不齐。原料奶中细菌数超标、乳脂肪和乳蛋白等指标达不到标准要求的现象时有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也不易控制。

2.3奶农组织化程度低,联结机制不完善本省的多数地区尚未建立针对奶农的专业合作组织(协会),已建立了专业协会的地区,协会作用有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利益保护能力较弱,奶农多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组织化程度低,造成牛奶生产商品量提高较慢,供应量不足。全省乳制品加工企业目前虽得到长足发展,但加工企业与奶农间尚未形成联系紧密、利益相关的联结机制,在奶源基地建设上加工企业明显过渡依赖政府政策性投资,自发从事奶源基地建设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足,对良种奶牛的发展带动作用不强,没有形成通过加工企业促进奶业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发展格局。

2.4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改善奶业投资大、周期长、自然和市场风险大。由于过去在奶牛饲养配套服务体系方面的建设投入不足,导致奶牛养殖业技术支撑体系薄弱,服务体系滞后的局面。(1)技术服务滞后。目前,我省广大农区很多奶牛养殖户仍处于技术缺乏、养殖分散、规模较小、手工挤奶的粗放经营状态,而技术服务部门服务半径过大,人员有限,经费紧张,难以顾及全面。(2)防疫任务艰巨,专业化服务水平低。随着奶产业发展,全省奶牛数量迅速增加,防疫工作已经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由于投入和机制的问题,缺少标准化的服务场所和服务设施,技术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对兽医人员缺乏有效管理。

3 促进奶业发展的几点对策

3.1促进奶业产业化,营造共赢局面奶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是企业、养殖户和相关经济体的共赢,薄弱环节是个体经营的养殖户。全省要继续推进以奶农为基础、基地为依托、企业为龙头的奶业产业化经营方式,企业与奶农结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奶业产业链各个环节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3.2大力开展奶牛“出户入园”工作,加快推进养殖环节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逐步解决奶牛养殖小而散的问题这是奶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也是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目前,让大部分奶户建设养殖小区不现实、也不可能,因此建议相关部门依托现有奶牛养殖园区或经济合作组织,在适当补贴的前提下,在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改造或建设一批试点,多渠道发展养殖小区,以 “入社”等方式,使分散饲养集结为不同类型的利益联合体,形成“统分结合”的集约经营机制,转变养殖方式,加大全省奶牛“出户入园”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全省奶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3.3加大补贴力度,加强奶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奶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本省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在本省的实施,良种补贴项目得到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奶牛养殖户真正享受到了国家惠民政策,积极性十分高涨。为了更好的使我省奶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奶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1)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促进良种推广。把中央良种补贴资金专款专用,建立冻精监督、良种登记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机制,充分利用各地引进的优质奶牛,建立核心群,建档立卡,跟踪管理,加强冻精市场、后备母牛监管力度,保障奶牛良种补贴工作顺利实施。(2)强化对奶农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相关部门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奶农进行科技培训和饲养环节的技术服务,创新技术服务机制和技术到户方式,鼓励和扶持建立民办公助的奶牛服务组织,解决技术服务到户难的问题。(3)加强防疫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奶牛疫病防治,有效降低传染病、多发病发病率。要落实防疫人员的待遇,努力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员业务素质和进场入户服务水平。

3.4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奶农利益县级有关部门要加强奶站管理,规范原料奶收购秩序,严厉打击掺杂使假、强买强卖、压级压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相关部门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奶业市场进行监督、整顿和规范的同时也要加强对饲料、兽药等的监管。饲料费用是奶牛饲养成本的主要部分,目前,市场上的饲料品种繁多,质量参差不齐,价格混乱,必须下大力量整顿,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饲料管理条例,规范饲料生产标准,严把饲料准入关,形成相应的质量监督、检测、管理体制。对饲料生产企业的原料、饲料添加剂要严格把关,严格加强市场管理,坚决制止伪劣饲料流入市场,保障饲料安全。

S823.9+1

B

1007-1733(2016)12-0081-02

(2016–08–19)

猜你喜欢
奶农奶业奶牛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抗议
奶牛吃草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共同推动中国奶业全面振兴
奏响中国奶业发展新篇章
《奶牛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