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拉花:独具地域特色的民间舞蹈

2016-04-07 14:18影子
百姓生活 2016年2期
关键词:井陉拉花货郎

影子

“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井陉拉花遍地扭。”在太行山东麓的河北井陉县,民间舞蹈井陉拉花以其舞姿刚柔并济、舞曲沧凉凄美的独特艺术魅力,深受当地群众喜爱,被艺术界喻为“太行奇葩”。1996年,井陉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拉花之乡)”。2006年,井陉拉花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拉花表演精彩动人

农历正月十二,我们来到有2000多年历史的井陉县核桃园古村。村里要举办隆重的传统花会,正是各村“拉花”亮相斗美之时。

古村热闹非凡,古道上红灯高挂,彩旗飞扬,锣鼓铿锵,爆竹连天,处处洋溢着喜庆欢乐的气氛。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花会游行队伍走过来了。走在前头的是庄旺拉花表演队,只见男角儿头戴瓜壳帽,手持货郎架,摇着拨浪鼓,腰间掖着两个绣工精美的钱袋荷包,贴在嘴唇上方的笔竿胡,夸张地呈现出吹胡瞪眼的可爱相;女角儿手舞彩扇,身穿偏襟大衫,右肩斜背一包袱,眉目传情,妖娆多姿。表演队边走边唱边舞,货架起,彩扇落,拧肩,翻腕,扭臂,吸腿,撇脚……时而一群人整体亮相,时而一对男女组合造型。扭动的拉花,舞姿抑扬有度,刚柔相济,舞蹈动作富有雕塑感,既有浓郁的乡俗风情,又不失端庄秀雅的风姿。再听那拉花音乐,节奏鲜明,时而高亢悲壮,时而欢快喜悦;时而粗犷豪放,时而婉转抒情。

“东街到西街,担子放在十字街。我摇动小锣鼓,请出那姑娘来。一卖桃花粉,二卖绣花针,三卖绣荷包呀……”表演间隙,庄旺拉花表演队的女演员李丽华给我们唱起庄旺拉花的代表节目《卖绒线》。《卖绒线》讲的是一位村姑和货郎的爱情故事,他们从相识到后来私奔,有说不出的难处,却也有道不尽的幸福。唱词配上优美悦耳的音乐和生动感人的舞蹈动作,把村姑与货郎的爱情故事演绎得惟妙惟肖。

拉花的起源与传承

关于井陉拉花的起源,有多种传说。一说拉花是在运输牡丹花过程中形成的舞蹈,故称“拉花”;又说拉花是人们在逃荒中形成的舞蹈,“拉花”即“拉荒”的谐音;还说,创造拉花舞蹈的女角色名叫“拉花”,这一民间舞蹈因而得名。后人认为,井陉山路崎岖,人们行走不便,古代女人多小脚,出走需男人搀扶,而女性雅称“花”,因此在当地形成的民间舞蹈称之“拉花”。

井陉拉花虽属北方秧歌范畴,但它又有显著的自身特点。它以“抖肩”、“翻腕”、“扭臂”、“吸腿”、“撇脚”等动作为主要舞蹈语汇,形成刚柔并济、粗犷念蓄的独特艺术风格。它舞姿健美,舒展大方,屈伸大度,抑扬迅变,善于在行进中表现悲壮、眷恋、爱情等情绪。

井陉拉花的音乐,分歌曲和器乐曲两部分。歌曲由表演者边舞边唱,但因拉花动作幅度大、力度强,表演吃力,故多以器乐代奏,逐渐削弱了歌唱部分。器乐曲粗犷悲凉、浑厚淳朴,既有河北吹歌的韵味又有寺庙音乐的色彩,刚而不野,柔而不靡,华而不浮,与拉花舞蹈的深沉、刚健、豪迈的风格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井陉拉花分为很多流派,有南正拉花、庄旺拉花、南固底拉花、南平望拉花等,不同流派表演风格不尽相同。传统的井陉拉花表演,上场人数为6人或12人,取“六合同春”之意。现代演出以群舞形式为多。演出时演员有持滚伞的,有擎弯弓的,有拿拨浪鼓、八角鼓的,也有舞霸王鞭和舞彩扇手绢的。演员手执的道具,各有其象征:伞——风调雨顺;包袱(现不多用)——丰衣足食;太平板、霸王鞭——四季太平、文治武功;花瓶——平安美满等等。现在看到的井陉拉花虽做了很大改进,但均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

近几年,井陉文化工作者在不失传统的前提下,对井陉拉花多种流派进行融合,把优美的动作夸张放大,将原来的节奏、韵律也做了大幅度的改进。1991年,经过改进的井陉拉花,在沈阳举行的“首届全国秧歌大赛”的赛场上,一举夺得大赛最高奖。1996年9月,井陉拉花参加了文化部在浙江省金华市举行的“全国第六届群星奖广场舞决赛”,获得群星奖金奖。

现在,井陉县每年都要搞一次大规模的拉花比赛,每次比赛都有近百支表演队报名参加。而且,每年的比赛中总能涌现出一批新的拉花能手,为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井陉拉花货郎
井陉地望考辨
新时代井陉拉花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一间等房客的屋子
航天货郎智能柜:便利生活,开门即得
河北民间舞蹈井陉拉花在高校推广与传承的策略研究
自古就爱买买买 两幅《货郎图》里的民生百态
古人的购物节——《货郎图》
水与战争之三 井陉之战
咖啡拉花的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