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理想教育

2016-04-07 02:23邵献平陈海霞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引导理想

邵献平++陈海霞

摘 要:理想是人生的方向和目标,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理想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由理想“认知-思想-价值-价值观-理想”的形成机制可以得出:理想是价值观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核心。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理想基本态势良好,但同时也存在理想目标模糊化,缺乏具体规划,个人主义倾向,功利化明显等问题。因此学校作为当前大学生理想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高教育主体的积极性,改进理论教育内容,积极运用新媒体,提高课堂教学的效度,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理想,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 核心价值观; 理想; 现状; 引导

DOI:10.15938/j.cnki.iper.2015.06.002

中图分类号: D6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5)06-0005-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关键是要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共青团要做好青年思想引导工作、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站在理想信念这个制高点上。”[1]由此可见,党和国家对青年大学生理想教育的重视和理想在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性。十八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对大学生价值观、理想的培育起了引导与统领的作用。因此,调查分析大学生理想的现状及引导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题中之义。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核心——理想教育

何谓理想?“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我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2]由此可见,理想必须具有现实基础和实现的可能性,既要源于现实,又要高于现实,且在未来指向上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它不同于幻想、空想、妄想等,具有客观必然性、实践性、历史性、科学性。具体到大学生的理想,则主要与其现阶段的生活、学习环境密切相关,可以说是其人生阶段的第一个指引。

1.理想的形成机制

我们认为:理想的形成机制包含“认知-思想-价值-价值观-理想”等过程环节,而后理想再升华为信念、信仰,为人生的发展指明方向,并提供精神动力。

个体出生后经过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接受了系统科学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思想体系。在认知和思想的基础上,逐渐会具备独有的价值原则。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讲,价值所表达的是客体对象所具有的价值与主体对象具体需要间的一种属人的关系和意义,客体的变化、发展与主体的需要具有某种动态性的一致。上升到人生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表现为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作为社会性存在的客体的具体实践对他人、社会、国家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社会中每个个体的存在都有其或大或小、或正或负的人生价值,我们所提倡的是积极的、向上的人生价值。而关于价值、人生价值,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判断标准,即具有个体性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个体在自己特有的知识、思想基础上,对客观的人、事、物的判断、选择和评价,也从某个方面反映了我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而价值观直接决定了我们行动的动机,在不同价值观的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行为模式,也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理想、信念的性质和方向。在价值观的基础上,个体再形成独特的理想,指引人生的方向。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理想又具有时代性、个体性、实践性和实现可能性等特征,这就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地加强理想教育,解决大学生的种种困惑。“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相同的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鲜活的、具有不同需要的存在,即每个大学生内心都有不同的价值导向,甚至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离。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共同理想,亟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和引领。

2.理想教育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核心

从理想的形成机制我们可以得出:理想是价值观的最高表现形式。但具体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理想则居于核心地位,起着精神支柱的作用。理想是最具有价值本性的,和其它价值观念相比,其特殊性就在于它为人们提供着价值体系中的“应当的应当”。价值观念的核心是理想,按其所属内容可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人生理想、社会理想等。生活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家庭生活期望达到的状态。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职业选择和所要取得成就的追求。虽然职业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但更重要的是人生态度的体现和自我价值、社会价值的实现。人生理想是人们对人生前途、人生期望的态度与看法,它关系到个人发展的方方面面,是具体理想实现的指引与动力。社会理想是人们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期望,侧重于社会制度方面的追求,包括对未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方面的规划和设想。大学生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的实践与实现既需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指引,又是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要求;大学生社会理想、人生理想的实践与实现则是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国家层面的要求。由此也可看出,大学生理想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核心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理想实现的基础和保证,理想同个人的政治态度和价值取向密切相关。大学生的社会理想即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它高度体现了大学生对未来美好社会和生活的向往。如果大学生的理想离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马克思在《费尔巴哈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具备自然属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社会属性,在满足生理需求后更追求的是精神需求。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个体在获得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后,对自我实现就有更加强烈的意愿,这是需要的最高层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而满足低层次需要的过程也需要高层次需要提供的精神动力,这就体现了理想的精神支柱和核心地位。而且,人的需要本然地带着一定的否定性和超越性,人是超越性的存在。著名哲学家孙正聿认为:我们生活在炫彩缤纷的世界,心灵与眼睛都不能忍受单一的色彩;不能忍受凝固的空间;不能忍受存在的空虚,总会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更不能忍受自我的失落和彻底的空白,人们总在寻找某种归属,并力图超越个体生命的短暂和有限去寻找某种方式的永生。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更是一种理想性的存在。

理想是人生的方向和目标,大学生一旦有了明确的理想,就会执着地为此努力奋斗,理想也就成了支配其行为的永久的精神动力。因此,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理想起着精神支柱的作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应首先关注大学生的理想状况,坚持以理想教育为核心,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现阶段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增强大学生战胜邪恶势力和腐朽思想侵蚀的精神力量,从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肩负起祖国富强和民族复兴的重任。

二、大学生理想的现状

通过对河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和城市学院材料系2013级全体学生(共498人)、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5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956份,运用SPSS20.0软件和EXCEL工作表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总结出大学生理想的现状大致如下:

1.大学生理想的基本态势

就调查的数据来说,大学生理想基本态势良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多数学生拥有理想且付诸行动 在理想状况的调查中,95%的学生有理想,其中57%有短期理想,38%有长期理想,且65%积极地、有意识地为之筹备,不断充实、完善自己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最明显的体现是有56%的学生积极学习,50%的学生在学习和考证上面花费的时间最多。这些均体现了大学生在理想和现实面前有端正的态度和追求上进的精神状态。

其次,虽然63%学生的理想工作单位是国企、政府机关、教育科研机构,他们追求安逸的职业、生活状态,这一定程度上不符合大学生拼搏奋斗、热情洋溢的年龄特征。但仍有40%的学生在遇到不满意的工作时坚持“继续干,等待提升的机会”,拥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有利于国家社会的长远发展;57%的学生面对人生前途持“乐观且奋力争取”的态度。这些均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积极乐观的理想态度,脚踏实地的奋斗方式,并以理想来指引行动,做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2)大多数学生关注政治,社会认知全面 在“是否详细阅读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的调查中,“已详细阅读”和“计划看”的学生占68%,对理工科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不仅需要了解国家制度基本情况,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已不是单纯地关注时事,而是已具有强烈地爱国主义情感,深深地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密切关注国家未来。

在社会认知方面,有46%的学生认为理想的社会类型是“全面发展型”,这不仅说明大多数学生社会认知到位,拥有美好的社会期待,还说明目前社会全面发展的程度在提高,各个方面的教育也取得了可观的成效。

(3)大多数学生注重内在素质和外在条件的双重提升 在“人生理想实现条件”的调查中,57%选择“学识能力”和“优秀人格”,43%选择“资金”和“人脉”,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已不再片面地把提高内在素质作为理想实现的唯一条件,正逐渐意识到外在条件的重要性,并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为理想的实现创造更多的条件。

(4)大学生理想呈多元化趋势 在“毕业打算”的调查中,只有7%的学生“暂时没打算”,这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正常的。此外,除了35%的学生选择“考研”外,选择“考公务员”“出国”“找工作”“创业”的学生比例都比较均衡,且选择“出国”和“创业”的比例与其他学者的调查数据相比有明显提升。这说明大学生的理想选择逐渐呈多元化趋势,理想逐步开放,社会提供的选择也在逐步增多,家庭、学校、社会及各方面的引导也在朝多元化发展。

2.大学生理想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学生理想的基本态势良好,主流积极健康,但由于西方自由主义等思潮的涌入、市场经济原则的扭曲、灰色网络文化的扩散等因素的影响,少数大学生理想也存在一些问题。

(1)理想目标模糊化,缺乏具体规划 在“让您消沉事项”的调查中,14%感到生活空虚,58%因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包括与恋人的关系)而消沉,由此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生活重心偏离了学业,在情感和人际交往方面浪费太多时间,没有明确的生活理想的目标。在“专业认知情况”的调查中,只有26%的学生“了解并喜欢”自己的专业,其余的学生均未形成全面的专业认知,这会严重影响学生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的实现。在“理想状况”(图表1)的调查中,虽然95%的学生有理想,但仍有30%的学生还没有为实现理想而积极筹备,缺乏具体的规划。

(2)注重自我价值,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倾向 在“理想类型”的调查中,选择“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学生只占17%,在选择职业时只有2%的学生考虑“国家的需要”(图表12),更多的学生在选择理想时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很少关心社会价值,人生价值的定位、理想的出发点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不利于个人和社会的长远发展。更严重的是,“当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发生冲突时”,65%的学生兼顾或直接放弃社会理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个人主义倾向正日趋明显,没能正确把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淡化了集体主义观念。

(3)更加务实,功利化明显 在“选择职业因素”的调查中,52%注重薪酬和社会地位,且26%在“为理想而奋斗的主要原因”中直接选择金钱,功利化倾向明显,有一定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现象,理想的动力源泉出现了严重偏差。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考证和实践锻炼(社团和兼职等)投入了大量的时间,这虽是积极为实现理想做准备,但更是务实的表现。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理想教育的对策

1.大学生理想观的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拥有理想且付诸行动,价值观积极健康向上、追求上进;大多数学生关注政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认知全面,热爱自己的祖国,关心祖国的未来;大多数学生注重内在素质和外在条件的双重提升,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全面提高自身的能力,并主动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同时,我们也看到,有些大学生在理想选择上更加务实,功利化倾向明显;有一定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现象。这说明大学生的价值定向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更加注重自身价值的功利性,忽视了价值的道德性;一些大学生在理想选择和理想实现的过程中注重自我价值,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倾向,这说明大学生颠倒了价值主体的位置,正以个人本位取代社会本位;还有一些大学生理想目标模糊化,从深层次上反映出大学生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乱象中,在价值标准的多元选择中,存在一定的错误倾向。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大学生理想的实现,因此需要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此来引领大学生理想教育。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高大学生理想教育的针对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和方法,加强大学生理想教育、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理想教育的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面临的问题不同,在大学生理想养成过程中应将理想教育与学生自身特点、实际困难相结合,将普遍性问题与特殊性问题相结合,不能单纯地局限于书本和课堂等狭小的范围内的理论论证和口头说教,要立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个性化要求,实施分层次、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形成每个学生实实在在的理想、具体规划的理想,并能在平时学习生活的实践中逐步实现。

要突出集体主义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克服个人主义倾向,加强社会理想教育。通过理论学习让学生明白,虽然自我价值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但社会价值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言:“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3],从而使大学生在选择生活理想、职业理想时更多地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正确认识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统一的辩证关系,在享受个人权利的同时做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克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倾向。集体主义感的增强有助于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自觉地从社会、国家的角度思考、处理问题。

3.坚持课堂教学和网络新媒体运用双管齐下,拓宽大学生理想教育的渠道

目前,我国高校理想教育的手段非常单一,仅仅停留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教学中,课时少、内容贫瘠、教育的力度严重不足,纵深不到底、横向不到边的情况比较突出,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育方式的理想教育势在必行。首先,仍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4],使学生认知、熟知和接受理想的内涵和重要性,并使其成为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要进一步改进、创新教学方法,可以举办理想教育方面的讲座、论坛和沙龙等,以研讨的方式丰富大学生的理想认知,提高认识的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还可以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以重要历史事件、纪念日、时事为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增强理想教育的生动性和新鲜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理想。再次,学校要将理想教育与网络交往、网络学习、网络娱乐相结合。调查数据显示出大学生的生活理想呈现网络化趋势,因而要融大学生理想教育于网络新媒体之中:其一,学校要将理想教育与网络交往结合,通过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平台,让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式的沟通和对话,切实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指导,帮助其及时分清是非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引导学生接受并形成正确的理想。其二,将理想教育与网络学习相结合,师生通过网络平台(如数字大学城和网络精品课等)分享资源、交流观点,并将理想教育贯穿其中;其三,将理想教育与网络娱乐结合,学校可定期推荐一些思想高尚、健康向上的影视资源,或组织学生对意义重大的影视材料进行深度分析,让其在观赏、分析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理想的选择与培养,潜移默化地接受理想教育。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上[N].新华日报,2013-6-21.

[2] 李辉.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代性审视[J].思想教育研究,2008(5):22-26.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研究成果展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2):136-138.

[责任编辑:庞 达]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引导理想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