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

2016-04-08 03:05程英江西省乐平市人民医院江西乐平3333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22期
关键词:电切术宫腔镜息肉

程英 江西省乐平市人民医院 (江西 乐平 333300)

分析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

程英 江西省乐平市人民医院 (江西 乐平 333300)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内收治的84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双盲法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行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刮宫术治疗,观察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术中出血联合、手术时间及疾病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受孕率及血红蛋白含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使用宫腔镜电切术,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复发率。

宫腔镜电切术 子宫内膜息肉 临床效果

子宫内膜息肉属于一种慢性增生病症,易引发女性发生子宫异常出血、不孕症等病症,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刮宫术为传统的治疗方法,临床效果较差。目前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使用宫腔镜技术能够在直观下查看子宫内膜病变性质。本文对本院84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实施宫腔镜刮宫术和宫腔镜电切术,对其临床效果予以探究和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内收治的84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双盲法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2例,年龄25~51岁,平均(38.0±4.3)岁;对照组42患者,年龄26~53岁,平均(39.5±4.5)岁。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课题研究,其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2]:①均经过B超、病理学等检验已明确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②未患有心、肾、肝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③术前未使用激素药物治疗者。排除标准:手术、麻醉禁忌、过敏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27F被动式且旋转,并持续灌流宫腔电切镜,同时将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膨宫介质,切割功率为70~80W,电凝功率为60~70W,此外,在术中采用B超进行监护。

对照组给予传统刮宫术,截石位,利用一支末端有刮匙的细长金属棒伸入子宫腔刮除、取出息肉,并做病理检查,通过负压作用将宫腔内物质吸净。术后观察病情并给予记录。

观察组给予宫腔镜下电切术,遵照医嘱完成常规相关疾病检查,于术前前晚对宫颈进行扩张至10~12cm,并在术前将间苯三酚塞入阴道以软化宫颈,取排空截石位,对手术区域进行常规消毒,膨宫压力维持在13.3KaP,膨宫液流速在100~120mL/min,同时在手术过程中使用DU6型B超进行检测,使用弧形电刀从带蒂息肉根部由内向外切下息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两组术后复发、受孕情况;观察两组血红蛋白含量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形式表示,检验采用χ2。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以t检验方法验证。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复发及受孕情况

观察组复发率、受孕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观察两组血红蛋白含量情况

观察组血红蛋白含量较对对照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临床上,子宫内膜息肉属于妇科疾病中常见病之一,好发于育龄期-绝经后女性。该疾病发病机制是由于子宫内膜局部组织过度增生而产生,以子宫腔内凸起单个、多个光滑肿物且蒂长短不一为症状,易诱发阴道不规律流血、不孕等病症。其中不孕发病原因是子宫内膜息肉引发炎症而抑制精子存活而造成子宫结构改变,最终导致女性不孕。子宫内膜息肉通常情况下属于良性,但约为0.89%会发生恶变,所以针对处于绝经后女性应及时给予治疗[3]。

目前,临床上常选用传统刮宫术作为此疾病的治疗方法,其作用原理是通过对子宫宫颈进行扩张,选用长度适宜的刮匙、钳夹进行治疗。但对于息肉数量、体积大小及具体位置等问题难以做到准确掌握而无法将子宫内膜息肉全部清除,进而导致术后疾病复发率增高,可见,临床疗效较差,很难达到理想效果,最终行子宫切除术。而宫腔镜对子宫腔环境能够无做到清晰可见,对于病变部位、息肉大小及数量可以详细掌握,通过直视下将息肉从蒂根部完全切除的同时还存在对子宫内膜的损伤较小的优点。

宫腔镜手术可以作为有生育要求的育龄期及保留子宫、附件等要求的女性及高龄体质差难以承受开腹手术患者首选治疗方法。其具有不开腹、手术范围受限、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以及对卵巢功能无影响等多种优势,特别针对位于子宫内膜基底层的息肉根部进行彻底切除,帮助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随着当前宫腔镜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得宫腔镜下行电切子宫息肉术逐渐代替了以往的传统治疗方法,效果显著。

表1 .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复发及受孕情况( n = 4 2,n / % )组别 术后受孕率 疾病复发率观察组 4 0 / 9 5 . 2 4 1 / 2 . 3 8对照组 2 9 / 6 9 . 0 5 6 / 1 4 . 2 9 χ29 . 8 2 0 3 . 8 9 6 P 0 . 0 0 2 0 . 0 4 8

表2 . 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n = 4 2,s )组别 手术时间( m i n ) 术中出血量( m L )观察组 9 . 9 7 ± 1 . 3 7 3 . 8 5 ± 1 . 6 7对照组 1 5 . 2 7 ± 2 . 2 3 7 . 0 5 ± 1 . 5 5 t 1 2 . 9 5 1 9 . 1 0 2 P 0 . 0 0 0 0 . 0 0 0

表2 . 对比两组血红蛋白含量( n = 4 2,s )组别 血红蛋白含量( g / L )观察组治疗前 1 0 1 . 3 5 ± 7 . 1 1治疗后 1 2 0 . 3 7 ± 7 . 1 1 t 1 2 . 2 5 9 P 0 . 0 0 0治疗前 1 0 2 . 6 5 ± 6 . 5 7治疗后 1 1 2 . 5 3 ± 5 . 9 1 t 7 . 2 4 6 P 0 . 0 0 0两组治疗后 t 5 . 4 9 6 P 0 . 0 0 0对照组

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受孕率、术后疾病复发率及术后血红蛋白均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宫腔镜电切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由于手术范围仅为息肉组织0.5cm,所以对子宫内膜损伤小,有助于术后恢复及受孕率增高。同时在直视下进行手术,可以完全将蒂部切除而使得术后复发率得到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实施宫腔镜电切术,能够提高受孕率,降低复发率,纠正血红蛋白。

[1] 陈琰.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疗效对比[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9(16):152-154.

[2] 黄惠兰, 朱彩容.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临床疗效分析[J]. 生殖医学杂志, 2014,23(8):673-676.

[3] 姑丽巴哈尔依明. 宫腔镜电切术在子宫内膜息肉、宫颈息肉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10(24):558-559.

1006-6586(2016)11-0032-02

R711.7

A

猜你喜欢
电切术宫腔镜息肉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高危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部分电切术治疗体会(附43例报道)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对比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