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土族威远古镇大生态旅游圈

2016-04-08 05:55张永吉
中国西部 2016年3期
关键词:威远土族古镇

文张永吉



打造中国·土族威远古镇大生态旅游圈

文张永吉

这里是七色彩虹的家乡,是大美青海的缩影,是吐谷浑王国大营扎寨的地方,是登上青藏高原的第一个台阶,“天路”从这里启程!这里是我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互助县是中国土族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我国土族居住最集中,土族人口最多,土族民俗文化最淳朴、最厚重的地区,将其县府所在地威远镇建设成为中国土族文化古镇和5A级特色土族文化旅游景区具有极其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与时俱进的现实意义。这既符合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思路,也符合青海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文化旅游事业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这是互助县面临的历史机遇,民族使命,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10余万土族儿女的心愿。笔者提出一些打造中国·土族威远古镇的思路、规划框架,以供相关专家、学者思考,供决策层参考。

中国·土族威远古镇构想

将威远镇更名为中国·土族威远古镇,打造“中国·土族威远古镇”项目意义非凡,意味着深入开发和挖掘土族悠久的民族沿革史、发展史。威远古镇展示给世人的将是一部土族文化艺术经典巨著,一座辉煌的民族文化艺术殿堂,一个民族文化建筑典范,将为中国少数民族古镇的开发与建设开辟先河。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今天给“威远镇”增补一个“古”字,无可厚非,有利于凸显出古镇历史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古镇。

威远古镇将以中国土族厚重的文化内涵掀起特色旅游的活力。土族服饰、土族绣品、土族安召舞、土族轮子秋、土族婚礼和土族民歌被称为土族民俗文化“六绝”。土族婚礼、土族服饰、土族盘绣、丹麻土族花儿会、土族叙事长诗《拉仁布与吉门索》、土族安召舞、土族轮子秋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土族纳顿艺术节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世界上狂欢时间最长(从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二日至九月十五日结束)、影响面最大、群众参与最多、艺术形式最古老的“狂欢节”。

土族关于彩虹的神秘传说,极致地彰显了“七彩文化”的思想魅力、文化魅力、艺术魅力和历史魅力。土族民间传说中的“七彩文化”应该作为永恒的文化符号被载入史册,镶嵌在土族文化丰碑上,弘扬色彩的美丽,延伸色彩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探讨色彩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瑰丽的土族文化是中华民俗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需要在传承中发展。在打造威远古镇的过程中,可将安召、纳顿节等民间传统节日赋予时代的气息,开发创新轮子秋、锅庄等传统艺术;编排大型外景区歌舞剧“土族婚嫁”、土族叙事长诗《拉仁布与吉门索》、民间故事《卓玛吉》、《公鸡叫了的时候》等,以现代艺术手法表现传统土族习俗;创作《巴颜孔与长工》《花儿与少年》《土族阿姑》《著名土族女诗人李宜晴与她的诗歌》等剧作,大力宣传、弘扬土族民族文化艺术,把中国·土族文化推向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水平。

中国·土族威远古镇的建设不仅将极大推进文化旅游发展,还将提升中国互助青稞酒“酒都”的文化内涵,把独特的自然地理资源、植物资源与亘古的酒文化结合起来,产生更大的影响力、知名度、品牌效应,产生显著的商业经济效益。

据史料记载,互助威远古镇酿酒的历史可追溯到四百多年前的明朝万历年间。当时几家山西商人合资兴办“六合凝”烧房,他们从山西请来技术精堪的“酒大工”和“曲大工”,结合土族人酩馏酒的酿造技术,生产出了口味纯正、醇香绵甜的威远烧酒。后来,这家烧房又转让给了一位曹姓的山西客商,烧房经营得红红火火,并逐步形成实力雄厚的“天佑德”“义永合”“世义德”“文玉合”“义合永”等八大作坊,其中“天佑德”酿酒作坊因拥有一口神奇的水井而最为著名。解放前夕威远镇共有大小烧房十二家。各地商贾纷纷赶着骡马,翻山越岭来此驮酒,沿途闻香而来的买酒者络绎不绝,因此,民间流传着“驮酒千里一路香,开坛十里游人醉”的佳话。

通过中国·土族威远古镇的建设举措,创新传承土族文化,开发、挖掘、抢救、整理珍贵的土族文化艺术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是土族在中华盛世翻开的民族繁荣昌盛的新篇章!

吐谷浑广场—七彩湖 摄影/张娟

构建完整的文化旅游大格局

“中国·土族威远古镇”项目的打造,将使土乡的一幕幕彩虹的历史长歌以一个崭新的姿态出现,必然引来世界的目光!笔者提出几点具体建议。

一、邀请国际、国内知名设计、策划单位,按照起点高、创意新、脱俗套的原则策划、设计,改造古镇独特的建筑风貌、风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按近、中期、长远规划分步实施。

二、确立打造“生态、生活、生意”的中国·土族威远古镇,由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中心构成,既保持民族古风韵味,又融入现代时尚元素,营造老城区综合体多功能现代化的商贸氛围,促进古镇风貌鲜活,商业繁荣,人民群众富裕。

三、按照中国·土族威远古镇总体规划,对县城东西南北四条老街现有建筑立面进行古城风貌整体改造,使老城区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古城历史文化氛围。

四、整合互助县境内从古至今的旅游资源,把中国·土族威远古镇建设内容与全县的各景点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全盘策划,构建完整的中国·土族威远古镇文化旅游大格局。如:吐谷浑大营、阿柴折箭、鲜卑族迁徙、南门峡风景区、纳顿庄园、小庄民俗村、彩虹部落土族园、罕见的中国土族洪崖子沟古村落民居建筑,齐家文化,宋代出土文物、明代长城遗址;洒落在城镇周边星星点点各放异彩的农家乐,以及佑宁寺、却藏寺、白马寺、五峰寺等10余座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可有机结合起来,设计出互助全境7日旅游精品线路和旅游产品,使不同层次的游客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深度体验游,一改过境游留不住客人的状况,从而大幅提高全境的旅游经济效益。

五、在威远古镇周边建设一处高标准的青藏高原国际滑雪场地和自驾游宿营地,整合北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休闲度假村,开发大通河支流激情与休闲漂流,加之已建成投入运营的高尔夫球场、网球馆等现代运动休闲项目,实现春夏秋冬均衡旅游的目标。

六、将威远古镇建成真正意义上的“西宁市后花园”。按照青海省政府、海东市对棚户区项目改造的政策要求,以“保护古镇、建设新区、发展经济、开辟旅游”的十六字方针走出一条创新改造旧城棚户区之路。借助对棚户区的改造工程把威远建设成为风貌独特、文化提升、历史重现的新型古镇。

七、保护性开发始建于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的以威远古镇中心鼓楼、威远古镇东大街文昌庙为核心的古建筑文化景点。

八、建造中国·土族博物馆、中国·土族刺绣馆、中国·土医馆、中国·土族美食街,成立中国·土族文化研究院等文化旅游设施。

九、资金的筹措采取开发商自筹、政府招商、部门招商、以商招商、政府PPP项目,成立互助县文化旅游投资开发公司、互助县旅游银行,以及商业银行贷款等方式。

十、建议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打造出一个全方位、广角度的威远古镇宣传网站,并与国内知名旅游网如携程网、去哪儿、途牛等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互联网+平台,把威远古镇推向全国甚至全世界。未来的中国·土族威远古镇将是一部土族文化旅游巨著,奉献给互助、给青海、给全国、给世界一个惊喜!(责任编辑/凌云设计/毛艳梅)

猜你喜欢
威远土族古镇
技能的改进与资源的获取——以土族《格萨尔》中的传统手工业为例
路过威远桥
古镇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土族聚集区传统常用野生植物及相关传统知识的研究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神秘的土族人
威远农商银行:打造金融服务示范区 构建创业融资新模式
“根力多”今秋销售更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