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青睐网络文学理性对待“IP”热

2016-04-09 03:38十几岁编辑部
十几岁 2016年10期
关键词:网络小说网络文学原著

文/《十几岁》编辑部

中学生青睐网络文学理性对待“IP”热

文/《十几岁》编辑部

从前几年的《何以笙箫默》《步步惊心》等网络小说到现在大热的《法医秦明》《画江湖之不良人》,众多种类与题材不同的网络文学作品被搬上大银幕,很多甚至被多维度开发成网游、漫画等多种不同的形式。这就是我们时下热议的“IP”——知识财产(Intellectual Property),亦可以延伸为具有商业价值的任何文化产品。

据我们调查的显示,填写问卷的225中学生,有近90%的人对“IP”有所了解,且观看过“IP”改编作品。由此可知,“IP”逐渐进入青少年的视野,并渗透进他们的生活。而面对种类众多且不断创新的“IP”,中学生有着独属于他们的态度与主张。

对于这些伴随网络长大的90后、00后,他们更青睐文风简洁的“互联网+文学”——网络小说。《花千骨》《琅琊榜》《盗墓笔记》《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近年来大热的影视剧均脱胎于网络文学,配合手游,吸引了众多青少年。但对于“互联网文学+”,青少年并非被动接受,而是主动选择: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偏爱悬疑、青春、玄幻类题材;不论是原著党还是明星粉,对于改编成影视作品的“IP”他们会给予较为客观的评价;相比于“IP”作品的明星阵容与改编剧情,他们更关注文学作品的故事内涵和文学价值;面对“‘IP’对文学有何的影响”这一话题,他们相信网络、商业的发展最终会促成文学的繁荣,也能理性分析其利弊之处。

“IP”热使得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走出书斋,被更多的人熟知。这其中,会有人因为失败的改编而对文学失望,亦有更多因为改编而去关注文学原著。但一个“IP”改编的作品是否成功,究其根本在于这个作品是否有好故事的内核。伴随着“IP”热,文学的价值终将被广泛地认知!

猜你喜欢
网络小说网络文学原著
漂流瓶
课后泛读的有益尝试——原著阅读
网络小说标杆作品2019
拔牙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揭秘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的诞生
从影视改编看网络小说的人物形象重塑——以《花千骨》为例
网络小说与明清小说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