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的感召和鼓舞下自然抵达真实的人生

2016-04-09 04:20刘克邦
十几岁 2016年7期
关键词:我为人人湖南省会员

文/刘克邦

在爱的感召和鼓舞下自然抵达真实的人生

文/刘克邦

刘克邦

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协会员,湖南省散文学会名誉会长,长沙市作协副主席,文创一级,著有散文集《金秋的礼物》《清晨的感动》《自然抵达》《心有彼岸》;获第六届冰心散文奖、湖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湖南省第四届毛泽东文学奖等。

在我的老家湘乡县城旁边,有一条河,叫涟水河。河的对面,有一座山,叫东台山。

在这座山上,有人用石灰刷写了八个大字:“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苍劲有力,气势恢弘,格外醒目,震撼人心。

我爱家乡的山水,也爱这山上的八个字,更爱这八个字里蕴含的深刻意义和强大力量,几十年来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后来,我回乡省亲,发现这八个字不见了。听朋友说,是有人在整修山林时把它铲除了。我好生遗憾,怅然若失,像丢了什么东西似的,心里空荡荡的。

十几岁,豆蔻年华,正是鲜花盛开的时期,也是期待美满憧憬希望的年纪。而我的十几岁,却是暗淡、苦涩、悲凉的。

我十几岁时,当老师的母亲英年早逝,父亲被打成“右派”,遣送回了老家农村。年纪小小的我,就失学了,跟随父亲在农村干活,看过牛、砍过柴、挖过土、挑过粪,拼死拼命地干活,却吃不饱,穿不暖,可以说是“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在那些日子里,纯朴、善良的父老乡亲,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教授我农业技术,不让我干重体力活,冻了拿件衣服披在我身上,饿了端碗米饭送到我面前,将人间的大爱传递给我,使我低落的心灵温暖如春。

在这种爱的感召和鼓舞下,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增添了战胜困难的无穷力量,也深刻体会到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弥足珍贵和巨大能量。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懂得了做人的真谛,善待他人,感恩社会。在漆黑的夜晚护送怀抱小孩艰难行走的陌生大婶;在寒冬腊月里跳进冰冷的池塘抢救落水的儿童;在出差途中奋力营救车祸现场的伤员;组织募捐帮助居无定所的困难户建房;资助家庭贫困濒临绝境的少年上学……我为我的所为快乐和幸福!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又何尝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何尝不是我们现代社会亟需倡导和弘扬的精神境界?

我的理解,“为人”,就是“爱人”,它既需要心灵上的“真爱”,又需要行动上“实爱”。“我为人人”,就是“我爱人人”,包括爱亲人、爱朋友、爱同学、爱身边所有熟悉和不熟悉的人、延伸开去、还要爱花、爱草、爱山、爱水、爱自然、爱社会……

“我为人人”,才有“人人为我”。也就是说,我爱他人,他人必然爱我。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名利、地位均为身外之物,只有情义、大爱才是永恒的。这个世界,如果奉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岂不爱意浓浓、和和美美、光彩绚丽?

文如其人,心存“爱”,行必“爱”,落笔才有“爱”。

我在写作中,始终坚守着这一主旨,用一根红线把“爱”牵起来,贯穿于字里行间,包括对父母的“敬爱”、对妻儿的“怜爱”、对朋友“挚爱”、对英雄的“礼爱”、对事业的“钟爱”、对祖国的“笃爱”。就是批评不良针砭时弊时,也是怀揣一个“爱”字,充满着善意和期待。由此,喜欢我文字的读者也越来越多。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希望青少年朋友能一道领悟、守望和呼唤!

本期封面插图/彭昶(益阳市安化一中毕业生,现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我为人人湖南省会员
会员之窗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油站红哥张志祥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