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常见的六个失误

2016-04-09 09:44山东
教学考试(高考生物) 2016年2期

山东 李 闯

审题常见的六个失误

山东 李 闯

审题很重要,因为它是解题的前提。近年来,各类试题中的迷惑性因素越来越多,若不认真审题,一解便错。因此,准确审题是提高解题正确率的关键,审题过程中常见误区有以下几方面。

一、混淆基本概念

有些试题的题干或选项中设置了容易混淆的概念作为障碍,如果没有防范意识,或者审题不仔细,就会导致无法得出答案。因此要避免概念混淆,一是要建立试题中可能存在易混淆概念的意识,二是审题时要仔细,及时发现易混淆的概念。

【例1】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 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解析】本题的易混淆概念为内环境,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而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很多同学非常容易混淆“内环境”这一概念,误认为内环境是在细胞内而误选。

【答案】D

二、被迷惑条件干扰

有的试题中列出的条件不采用则罢,用了反而容易误入歧途,得出不正确的答案。这类条件就叫作迷惑条件。“排除迷惑条件”就是指在审题时,认真仔细地将题干中的迷惑条件找到,并予以舍弃的一种审题方法。

【例2】将燕麦胚芽鞘尖端套上一个不透光的锡纸小帽,然后在暗室中从左侧光照,胚芽鞘将 ( )

A. 向左侧弯曲 B. 不弯曲

C. 向右侧弯曲 D. 无规律弯曲

【解析】这道试题题干中的“然后在暗室中从左侧光照”这一信息就是一则迷惑条件。前面一句“尖端套上锡纸小帽”已明示了胚芽鞘尖端不会感到单侧光存在,胚芽鞘只能直立生长。

【答案】B

三、陷入思维定式

有些试题的已知条件是出题者对教材中的有关知识或同学们平时已做过的试题稍作改变后列出的,目的在于检验大家是否具有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对于这类试题,如果在审题时,粗心大意,凭经验办事,势必犯思维定式的错误。

【例3】用蛋白酶处理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 ( )

A. 蛋白酶 B. RNA聚合酶

C. RNA D. 蛋白质

【解析】受教材中酶的概念和本质的影响,许多同学思维定式就认为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误选为D,但是本题实际是一道信息分析题,从题干的信息分析,核糖体是细胞内一种核糖核蛋白颗粒,主要由RNA和蛋白质构成,其功能是按照mRNA的指令将氨基酸合成肽链;当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后,余下的物质主要是RNA,且到目前为止,人们发现在生物体内具有催化作用的大多数是蛋白质,其次是RNA。

【答案】C

四、找不到简捷条件

“找到简捷条件”是指在阅读题干时,要注意搜寻到有利于使解题的过程变得简单而快捷的条件,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一种审题方法。

【例4】在进行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某细胞的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之间的比值是1∶1∶0,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是 ( )

A. 间期和前期 B. 前期和中期

C. 中期和后期 D. 后期和末期

【解析】解答这道试题时,如果扣住了题干中的“染色单体”为“0”这一条件,会很快发现在有丝分裂四个阶段中,只有后期与末期是没有染色单体的,因此答案呼之欲出。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对染色单体概念和特点的熟悉上,因此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活学活用。

【答案】D

五、错误简化已知条件

有些以文字叙述的形式表述已知条件的试题,或因篇幅较长,或因条件繁杂,在审题时,特别是在考试审题时,由于紧张或急切,往往阅读到题干的后面就忘记了前面的内容。对此此类试题,如果不解决审题的方法问题,是很难审明题意的。当遇到这类试题时,在审题时如果能对已知条件作必要的简化,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5】用糊粉层淡红色的玉米(prpr)作母本,紫色的玉米(PrPr)作父本进行人工授粉,母本果穗上所结籽粒应完全为紫色籽粒(Prpr),但在对多个杂交品种F1果穗上的647 102粒籽粒的观察中发现了7粒淡红色的籽粒,导致这种遗传性状表现的最大可能性是 ( )

A. 父本花粉中Pr中混有母本花粉pr

B. 个别是父本花粉的Pr基因突变为pr

C. 个别母本卵细胞的pr基因突变为Pr

D. 不同环境条件下的Prpr的表现型不同

【解析】把题干中Pr设为A,pr设为a,则糊粉层淡红色的玉米(prpr)可写做aa,紫色的玉米(PrPr)可写作AA,母本果穗上所结紫色籽粒(Prpr)写作Aa,杂种F1果穗上的647 102粒籽粒中发现的7粒淡红色的籽粒应为aa(prpr),据推测只能是原来的A突变成了a,即Pr变成了pr。

【答案】B

六、不能正确找到关键词

有些试题的题干或供选项中的词(非生物专用词或生物专用词)、词组或短语,本身的内涵并不深刻,但是如果审题不认真,忽视了它们,就会难以得出正确答案。“找到关键词、词组”是指在阅读题干和选项时,要注意寻找试题的题干或供选项中与顺利解答好试题有关的词。

【例6】主要由小肠绒毛内的毛细淋巴管吸收的营养物质,可被内分泌腺用来合成 ( )

A. 胰岛素 B. 维生素

C. 性激素 D. 皮脂

【解析】这道题涉及的知识点包括“主要由毛细淋巴管吸收的是脂类物质”“内分泌腺分泌的是激素”“性激素属于脂类”等,由于知识点较多,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即使是认真读题也不能很快找出答案。这时就要善于从题中找关键词,即“毛细淋巴管吸收”和“内分泌腺”,并用笔标出,只要相关知识点掌握了,就应该能选出正确答案。

【答案】C

小结

解答高考生物试题的三个过程:①审题。认真读题审题,找出关键字词(题眼——审题的最关键之处);②破题。仔细分析题意,弄清命题意图(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③答题。全面组织知识,完整规范作答(清楚、准确、完整、规范)。其中,审题是解题的基础。近年来,高考各类试题中的迷惑性因素越来越多,若不认真审题,一解便错。所以,要想提高高考解题的正确率,大家必须规避误区过好审题关。

(作者单位:山东省栆庄市第二中学)

教学考试(高考生物)2016年2期

教学考试(高考生物)的其它文章
生物实验题形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