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建设职业教育发展状况与趋势分析

2016-04-10 02:25周明长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在校学生布点工程技术

周明长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艺术系,四川 德阳 618000)

中国高等建设职业教育发展状况与趋势分析

周明长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艺术系,四川 德阳 618000)

以教育部2014年统计资料为依据,文章从教育概况、学科专业学生培养、地区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目前中国高等建设职业教育的总体状况,详细地论证了高等建设职业教育在办学总规模、专业结构调整、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办学领域和办学层次拓展等方面,已经和正在出现的主要发展趋势。

高等建设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发展趋势;分析

高等建设职业教育(专科段,下同)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是和高等建设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与强调学科性的建设本科教育相比,高等建设职业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按照建设职业分类,根据一定建设职业岗位(群)实际任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建设行业一线的实用性人才”。这类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以建设行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特别注重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素质的培养。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建设职业教育正式起步近2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高等职业教育和建设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战略重点,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措施,不仅推动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和建设行业的跨越式发展,而且创造了21世纪初期世界高等教育和建设行业发展史上的新丰碑。“十二五”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建设职业教育也随之成长为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办学规模第二大的专业类,既对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发挥出了关键的支持作用,又形成了一系列鲜明的发展新状况和发展新趋势。

1 2014年高等建设职业教育发展总体状况分析

作为支撑国家大规模基本建设和高速工业化进程的骨干力量的以土建类专业为主体的高等建设职业教育,到2014年底,已经呈现出一些崭新的发展状况。

1.1 高等建设职业教育概况

据教育部年度统计,2014年,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数量增长到1322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2524所的52.4%;毕业生总数约328.0万人,占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727万人的45.0%;招生数334.9万人,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总数698万人的48.0%;在校学生达1006.6万人,占全国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总数2737万人的36.8%。与此同时,高等建设职业教育毕业生总数达35.85万人,占高职毕业生总数的10.9%,占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的4.9%;招生数达41.11万人,占高职招生数的12.3%,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的5.9%;高等建设职业教育在校学生人数达120万人,占高职在校学生数的11.9%,占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4.4%。由此可见,高等建设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全国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分学科、专业学生培养情况

高等建设职业教育对应于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中土建大类(一级类),包括建筑设计、城镇规划与管理、土建施工、建筑设备、工程管理、市政工程、房地产等7个专业类(二级类)。2014年,高等建设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状况见表1。

表1 2014年全国高等建设职业教育专业发展情况

(续表)

根据表1统计,从专业类分析,在高等建设职业教育7个专业类中,建筑设计、土建施工、工程管理专业类是主体。该3个专业类拥有的在校学生数均在20万人以上,共计921351人,占全国高等建设职业教育在校学生总数的76.8%。

从各专业类的具体结构分析:(1)建筑设计类包括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室内设计技术、环境艺术设计、园林工程技术、建筑动画设计与制作等8个专业。其中,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室内设计技术、环境艺术设计、园林工程技术是该专业类的主体专业,5个专业的在校学生数都在2.3万人以上,均超过该专业类在校学生总数的10%,分别占该专业类在校学生总数的12.3%、24.2%、23.3%、28.9%、10.4%;分别有117、283、170、361、145所开办学校。(2)城镇规划与管理类包括城镇规划、城市管理与监察、城镇建设3个专业,城镇规划是主体专业,在校学生数6099人,占该大类在校学生总数的76.3%,有81所开办学校。(3)土建施工类包括建筑工程技术、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基础工程技术、土木工程检测技术、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等10个专业。其中,建筑工程技术是主体专业,有677所开办学校,在校学生数318721人,占该大类在校学生总数的95.2%,占全国高等建设职业教育在校学生总数的26.6%,是全国高等建设职业教育在校学生总数第二大专业;另外,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是土建施工类的新兴专业,在校学生虽然仅有4332、1739人,但其能够顺应建筑工程向着“高精尖”领域发展的需要,由此成为了该专业类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潜力和方向。(4)建筑设备类包括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等8个专业。其中,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是该专业类的主体专业,在校学生总数均在1万人以上,分别占该专业类在校学生总数的21.1%、19.6%、20.0%、36.9%。(5)工程管理类是包括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建筑经济管理、工程监理等15个专业。其中,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建筑经济管理、工程监理是该专业类的主体专业,在校学生总数都在1万人以上,分别拥有在校学生94506、353148、11742、33291人,分别占该专业类在校学生总数的18.9%、70.8%、2.4%、6.7%。由之可见,工程造价不仅是该大类的核心专业,有661所开办学校,占全国高等建设职业教育在校学生总数的29.4%,而且还是全国高等建设职业教育在校学生总数第一大专业。此外,国际工程造价是工程管理类的新兴专业,在校学生虽仅102人,但彰显着服务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成为了该专业类发展的潜力和改革的方向。(6)市政工程类包括市政工程技术、城市燃气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建筑水电技术、给排水与环境工程技术等5个专业。其中,市政工程技术、城市燃气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是该专业类的主体专业,分别拥有在校学生12821、3069、6894人,分别占该专业类在校学生总数的53.0%、12.7%、28.5%,可见,市政工程技术是该大类的核心专业。但是,随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逐步推进,城市燃气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给排水与环境工程技术等专业,将会面临新的巨大发展机遇。(7)房地产类包括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物业管理、物业设施管理等5个专业,其中,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物业管理是该专业类的主体专业,拥有在校学生27049、20465人,占该大类在校学生总数的55.9%、42.3%。伴随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持续提高,房地产类各专业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都将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各专业类的布点学校分析:(1)建筑设计类共有1100个布点学校,占高等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总布点数4446个的24.7%,占全国高等建设职业教育1238所学校总数的88.9%,是高等建设职业教育专业布点规模和布点数第二大的专业类。其中,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室内设计技术、环境艺术设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分别有117、283、170、361、145个布点学校,占高等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总布点数的2.6%、6.4%%、3.8%、8.1%、3.3%;5个专业的在校学生数为28745、56455、54372、67469、24200人,占高等建设职业教育在校学生总数的2.4%、4.7%、4.5%、5.6%、2.0%。据此可见,作为以“理论知识面广、科学思维强、综合素质高”为关键要素的建筑设计类专业,与高职教育生源质量普遍低下、学生学习动力和能力严重不足的现实状况相比,这种庞大规模的专业布点和人才培养数量,在相当程度上的确是难以保证或者明显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为了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就业,以及进一步形成与建设教育本科生培养的差异化优势,建筑设计类专业都亟待“压缩规模、提升质量”。(2)城镇规划与管理类共有81个布点学校,占高等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总布点数的1.8%,这在总体上与高等建设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层次和社会的“就业资格”要求相适应。但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继续推进,县城、乡镇、中心村的建设和改造将持续扩大对该专业类人才的总需求。(3)土建施工类共有773个布点学校,占高等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总布点数的17.4%,占全国高等建设职业教育1238所学校总数的62.4%,是高等建设职业教育专业布点规模第三大的专业类。其中,建筑工程技术有677个布点学校,占高等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总布点数的15.2%,占全国高等建设职业教育1238所学校总数的54.7%,是高等建设职业教育专业布点规模第一大的专业,足见其在高等建设职业教育在的核心地位;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基础工程技术、土木工程检测技术、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分别有24、29、13、11个布点学校。(4)建筑设备类共有456个布点学校,占高等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总布点数的10.3%,占全国高等建设职业教育1238所学校总数的36.8%,是高等建设职业教育专业布点规模第五大的专业类。其中,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有78、81、100、186个布点学校,占高等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总布点数的1.8%、1.8%、2.2%、4.2%。(5)工程管理类共有1325个布点学校,占高等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总布点数的29.9%,约占全国高等建设职业教育学校总数的100%,是高等建设职业教育专业布点规模第一大的专业类。其中,工程造价有661个布点学校,占高等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总布点数的14.9%,是高等建设职业教育专业布点规模第二大的专业;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监理有318、251个布点学校,占高等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总布点数的7.2%、5.6%。(6)市政工程类共有206个布点学校,占高等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总布点数的4.6%,其中,市政工程技术、城市燃气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有102、20、63个布点学校。(7)房地产类共有505个布点学校,占高等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总布点数的11.4%,占高等建设职业教育学校总数的40.8%,是高等建设职业教育专业布点规模第四大的专业类。其中,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物业管理有237、253个布点学校,占高等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总布点数的5.3%、5.7%。

从各专业类毕业生数分析,建筑设计类、城镇规划与管理类、土建施工类、建筑设备类、工程管理类、市政工程类、房地产类的毕业生分别为70407、2381、104687、15667、139062、6987、19327人,占全国高等建设职业教育毕业生总数358518人的19.6%、0.6%、29.2%、4.4%、38.8%、1.9%、5.4%。其中,建筑设计类、土建施工类、工程管理类毕业生比重占到87.6%,毋庸置疑地讲,该3大专业类是高等建设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体所在。

从各专业类招生数分析,建筑设计类、城镇规划与管理类、土建施工类、建筑设备类、工程管理类、市政工程类、房地产类的招生数分别为81908、2755、109116、18001、175359、8990、14949人,占全国高等建设职业教育招生总数411078人的19.9%、0.7%、26.5%、4.4%、42.7%、2.2%、3.6%。其中,建筑设计类、土建施工类、工程管理类招生比重占到89.1%,足见该3大专业类是高等建设职业教育招生的主体。与同年的毕业生数相比,各专业类招生数增长了16.3%、15.7%、4.2%、14.8%、26.1%、28.6%、-22.7%,平均增长率达11.86%,年平均增长率为3.95%。由此可见,全国高等建设职业教育在整体上仍然处于低速的稳定增长状态。这一方面说明高等建设职业教育招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和增长空间;另一方面,却出现了土建施工类招生增长幅度最低、房地产类招生下降了22.7%的突出现象,这表明高等建设职业教育各专业类招生空间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就是说,技术含量较高、需求量大的土建施工类人才培养规模基本上趋于饱和状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需求量稳定的房地产类人才培养规模已经处于过剩状态。当然,其中既有国家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的常态化因素制约,也有近10年来的重复办学、盲目办学等因素亟待消化的客观压力。总之,如果全面考虑当前国家高等教育深度转入质量导向的稳定发展目标,高等建设职业教育招生空间大体上已经达到了上限,而且不排除因国家产业结构的大调整,甚至乃至会出现一部分办学实力弱的学校和竞争力差的专业的招生数量的明显下滑。

1.3 分地区高等建设职业教育情况

根据表2从学校数布点分析,华北地区(含京、津、冀、晋、蒙)共有177所,东北地区(含辽、吉、黑)共有98所,华东地区(含沪、苏、浙、皖、闽、赣、鲁)共有357所,中南地区(豫、鄂、湘、粤、桂、琼)共有335所,西南地区(含渝、川、贵、云、藏)共有169所,西北地区(含陕、甘、青、宁、新)共有102所,分别占全国高等建设职业教育1238所的14.3%、7.9%、28.8%、27.1%、13.7%、8.2%。由之可见,华东、中南是高等建设职业教育的第一重镇,拥有学校总数的55.9%,其次是华北、西南,拥有学校总数的28%。这种格局在总体上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总人口规模相一致。

表2 2014年全国高等建设职业教育各地区发展情况

说明:1238所开办学校数中包括非高等职业院校举办高等建设职业教育的学校数。

从专业数布点分析,华北共有611个,东北共有357个,华东共有1353个,中南共有1137个,西南共有650个,西北共有338个,分别占全国高等建设职业教育专业布点总数4446个的13.7%、8.0%、30.4%、25.6%、14.6%、7.6%。可见,华东、中南是高等建设职业教育专业布点的第一重镇,拥有专业总数的56%,其次是华北、西南,拥有专业总数的28.3%。从毕业生数分析,华北共有49037人,东北共有22875人,华东共有108679人,中南共有98050人,西南共有52061人,西北共有27816人,分别占全国高等建设职业教育毕业生总数358518人的13.7%、6.4%、30.3%、27.3%、14.5%、7.8%。进而可见,华东、中南是高等建设职业教育毕业生数分布的中心,占毕业生总数的57.6%,其次是华北、西南,占毕业生总数的28.2%。

从招生数分析,华北招生45064人,东北招生21384人,华东招生123476人,中南招生120520人,西南招生72342人,西北招生28292人,分别占全国高等建设职业教育招生总数411078人的11.0%、5.2%、30.0%、29.3%、17.6%、6.9%。从中可见,华东、中南是高等建设职业教育招生数分布的中心,占招生总数的59.3%,其次是华北、西南占招生总数的28.6%。

从在校学生数分析,华北共有144232人,东北共有66806人,华东共有360007人,中南共有342217人,西南共有195904人,西北共有91228人,分别占全国高等建设职业教育在学校生总数1200394人的12.0%、5.6%、30.0%、28.5%、16.3%、7.6%。由此可知,华东、中南是高等建设职业教育在校学生数分布的中心,占在校学生总数的58.5%,其次是华北、西南,占在校学生总数的28.3%。

从教育资源分析,招生数达3万人以上的有山东、四川2个省;招生数达2万人以上的有江苏、江西、河南、湖北、广东、广西6个省区;招生数达1万人以上的有河北、山西、浙江、安徽、福建、湖南、重庆、贵州、云南、陕西10个省市。其中,招生量大的省也是专业布点大省,比如,河南有312个、江苏有306个、山东有302个、河北有290个、四川有281个专业布点;广西是民族地区高等建设职业教育规模最大的自治区,有196个专业布点,居全国各省市区专业布点数第9位。从办学质量分析,根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联合推出的《2015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进入2015-2016年中国专科院校排行榜100强的高等建设职业院校只有3所,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分别居第22、50、95名。这一排名成绩,与办学规模居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第二位的基础相比较,高等建设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亟待于努力提高。

2 高等建设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分析

经过对2014年全国高等建设职业教育发展的各种关键数据的全面分析,结合近10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状况,可以发现高等建设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办学总规模将趋于稳定

如前统计,以土建施工类和工程管理类为主体的高等建设职业教育,该两类专业的毕业生数、招生数、在校学生数,分别占到高等建设职业教育总量的68.0%、69.2%、68.1%,比例约达70%。仅就行业企业的人才结构和人才总量分析,该两类专业的数量规模已经达到饱和,未来较长时期内,几无可能再发生明显的数量增长;从行业现状分析,目前全国的城镇房地产业已经超前于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需求量,进入了急需一个长周期的“消化阶段”,同时,决定国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能力的“全国性和跨省域的基本建设、各地区主要基础设施建设”也已经处于稳定阶段,并从“数量扩张型”转变为以质量提升、功能更新为主的“集约型”方向发展,而且,中央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质量第一、中低速发展”的战略导向,这种长期性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必然决定了高等建设职业教育近10余年中的高度依赖于“政府投资和基本建设拉动”而蓬勃发展的“数量扩张期”的结束。

2.2 专业结构和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必将进行“大调整、大整合”

随着国家工业化从中期向后期的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深入、建筑业的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新高职专业目录的颁布实施、以及社会和行业企业对建筑产品已经提出“高、精、尖、新、特”的质量要求等一系列发展条件的“硬约束”,高等建设职业教育唯有首先“建设好自身”,才可能适应时代新需求,这就必然推动各专业类在“发展与萎缩”并存的“新常态”中展开激烈竞争,从本质上讲,高等建设职业教育已经从“共同发展”转入了以质量和特色为核心的“突围发展”。例如,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专业必然转入“压规模与提质量”双线并进的发展周期。当然,在一部分过剩的传统专业萎缩的同时,一部分新兴专业必将脱颖而出,比如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村镇建设与管理、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等,必然成为建设职业教育的“创新空间”。

与此同时,从表2可知,在基本实现中等现代化程度的京津沪地区,由于产业高级化和人才高端化的同步上升,已经推动包括建设教育在内的整个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呈现出大幅度降低的发展态势。因此,伴随京津沪地区中低端产业持续向中西部地区的全面转移,以及其本科教育的普及化,为之服务的高等职业教育必然进一步大“萎缩”,极有可能形成与区域外优势院校联合“异地培养人才”为主体的新办学途径。所以,地处中西部的各骨干院校可以也应该抢先开辟这一“新市场”。

2.3 质量再提升必将成为真正的“主旋律”

首先,建设行业转型的深度化、建筑科学技术和工程管理方式的持续升级、国家第一轮经济改革红利的萎缩、全国人口红利的消失等客观因素,都强力推动着整个建设行业告别了“粗放型”发展阶段,并快速进入“集约型”发展时期,对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核心要素提出了一系列的高要求,“质量优”已经成为企业用人的“第一选择”,“工资成本”开始后退。其次,建设行业本身也已经从人力、规模、投资、产品的“简单再生产”阶段,驶入以“质量、品牌、特色、声誉”为中心的“复杂再生产”阶段,因此在当前,建筑业人力资源已经由“找人干活”的劳方市场转变为“人找活干、企业挑人干好活”的资方市场,而且,随着社会需求和行业企业发展的高层次化,集中到一点就是选择优秀人才“建设”出有效的优秀产品,这就决定了各学校必须依靠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来保障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第三,教育部在“十三五”期间所实施的“控规模、提质量”原则,已明确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改革导向,是各学校办学的底线。第四,高等建设职业教育规模已经能够满足全国目前的数量需要,而当前的学生、家长、企业、社会都更加注重选择能够“读好书、育好人、就业质量好”的优质院校,同时,中央更在大力度推进“又好又公平”的教育改革,这些客观条件都共同推动着高职教育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实质性转变。那么,“何以解忧”?唯有进行以“质量和特色”为中心的深度改革。

2.4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办学领域的拓展必将成为改革发展的主线

首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正在成为和必将成为高等建设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首选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行业企业、社会持续需要的高素质的各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其次,集群式发展将成为主要办学单位继续强势发展的重要路径。虽然,目前的高等建设职业教育办学呈现出“点多线长面广”的格局,但是,其中的优势院校已经率先探索和积累了“专业集群发展”的比较成功的经验,取得了一些富有价值的成果。比如,优势院校成功地利用成熟的强势专业“嫁接、改造、整合、开发”既有的和新兴的专业,不仅提高了原具体专业的实力,而且又培育出新兴专业的竞争力,进而带动整个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全面提升。第三,集中力量、坚持不懈,全面推进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必将成为各办学主体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支点”。国内外教育事业发展历史无不表明,“高素质的人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能动的要素”,从客观上讲,一所院校只要能够源源不断地培育出数量充足、质量优秀、综合素质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出其“创造力和竞争力”,它就能够抓住机遇和不断跨越,就能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第四,提升院校的综合服务能力,将是高等院校科学发展的“硬道理”。人才培养的质量最终需要社会的“高认可度”来彰显,目前,高等建设教育应该也必须抓住和拓展“建筑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这个最大最具生机的综合性产业领域,加速提升所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的综合能力,才可能在“全面小康社会和全面现代化”建设的空前机遇中“有所作为”。第五,“培育国际化视野,用国际化标准进行国际化办学”,将成为高等建设教育“规模、质量、效益”多线并进的新突破口。世界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历程都表明,“生产力的国际化和教育的全球化”是国家和区域现代化的“共生体”,这一客观规律无疑是中国高等建设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最大突破口所在。作为世界工业化和职业教育后起的人口大国,中国必须站在全球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处理和实现自身的发展。现在,中央已开始全面实施“一带一路”的国际化战略,这就为有能力承担全球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国高等建设教育提供了亟待开辟的“新大陆”。因此,“学习、引进、消化、创新、走出去”将是有志于引领中国高等建设职业教育的先进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2.5 “高职本科”必将成为部分优势院校办学创新的新目标

首先,“科学发展”始终是全国高等建设职业教育改革的“硬道理和中心思想”。据实际调查,因行业企业人才选录标准的升级,现在的一部分优势院校专科毕业生中以“专升本、自考”等方式,所取得“本科”的比例年年在不断攀升,个别院校这一比例几近于40%。“此现象”表明了学生、家长、社会对“高层次知识和学历”具有旺盛的需求。仅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和行业企业都共同认可和大力支持“专科生要尽可能具备本科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理念,学院的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的“本科率”高达近50%,一批大型骨干企业每年到校优先录用具有“本科学历”的毕业生,而且专门设立了“专科生、本科生”不同的工资线和岗位类别。其次,具有较强办学实力和良好生源的部分优势院校的“专科办学规模”大体上已接近于“极限”,其办学目标在“保证和提升人才质量”的基础上,已经自觉地开始向“高能力和本科知识体系”方面开拓。例如,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从2010年至2014年的新生录取中,平均有近40%的学生达到本科线,2015年新生录取中,66.7%的学生达到本科线,生源的长期性好转,学生、家长、企业、社会都对学院“人才培养层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学院在四川省内率先举办的2013、2014、2015级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班”,3届新生录取线均高于全省二本线20分以上。目前在校的6个班、300名本科生已经引起了重要骨干企业的“青睐”。这种“本科化”转变,客观上有利于优势院校的全面发展,也更有利于其它同类型院校获得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无疑是一支“多赢”的“绩优股”。当然,这支“绩优股”还亟待教育部和省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籍此不难发现,“高职本科”必然会因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巨大需要,将成为部分优势院校持续发展的新目标。

[1]教育部.2014年土建大类专科学生统计表[Z].

[2]马树超.对职业教育发展未来30年的展望[J].教育与职业,2008,(27).

[3]2012-2016年中国职业教育市场运营态势与未来前景预测研究报告[R].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2011-11.

[4]王建.未来15年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与政策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19).

[5]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认识基础与课程体系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3).

[6]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经验与规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19).

[7]陈解放.大学思想与高等职业教育[J].江苏教育,2013,(12).

[8]潘懋元.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7,(1).

[9]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08-2015年招生就业统计资料[Z].

Analysison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and Tendency of Chinese Higher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ZHOUMingchang
(Depar tment of Architectural and Ar t,Sichuan Col lege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Deyang Sichuan 618000)

Based on the statistic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2014,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d the overall conditions of Chinese Higher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education, student training in subjects and mayors and regional educational resource allocation. From these, detailedly demonstrated the emerged and emerging main trends about the total scale of running school, mayor structure adjustment, quality improvement, talent training mode innovation, the expanding field and level of running school.

Higher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Condition; Development Tendency; Analysis

G719.21

A

1672-2094(2016)06-0078-09

责任编辑:张隆辉

2016-06-20

周明长(1970-),男,四川德阳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城市规划建设。

猜你喜欢
在校学生布点工程技术
绘画作品选
绘画作品选
工程技术矩阵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银川地区10~18岁青少年在校学生意外伤害流行病学现况调查
浅谈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
甘肃高校商科专业布点问题研究
陶革新、徐玉东、李家和作品
江西省绿色通道车辆货物检测点布点方案探讨
对磁浮工程技术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