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性研究

2016-04-10 02:25刘忠张学河杨芳胡燏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一览表有效性信息化

刘忠,张学河,杨芳,胡燏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a.电子信息系;b财经管理系;c.公共基础部,四川 乐山 614000)

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性研究

刘忠a,张学河b,杨芳c,胡燏a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a.电子信息系;b财经管理系;c.公共基础部,四川 乐山 614000)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教育也因此受到巨大的冲击,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的应用也随之不断推行,但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过程中的针对性、有效性一直成为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应用中的一个瓶颈。本课题通过深入校园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教师、学生关注的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第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深入分析,用真实的数据资料研究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性。

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

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产业的新一轮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大数据给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和决策带来前所未有的革新与挑战,大数据不仅应用在传统IT行业,而且迅速覆盖到政府,金融,保险,医疗,能源,军工等重要领域。在教育领域,大数据带来新一轮教育信息化的浪潮已悄然随着硬件的高速革新和软件的高度智能展现在我们面前。

1 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多媒体和信息网络等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根据教育部的定义,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要素包括:基础设施、数字化资源、智能化应用、管理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教育信息化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明确要求:“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随着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成熟,ICT融合的趋势带来全新的业务模式,可以说技术的发展和业务模式的创新为实现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教学有效性

对于教学有效性,首先需要明确:教学有效性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其内涵实质是一个逐渐丰富、与时俱进的过程。早期的教学有效性仅仅采用教学结果的好坏和效果的有无作为判断依据,并不考虑“投入”与“产出”之间的联系,这是当时生产方式相对落后情况下对教学有效性的认识。随着人类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教学有效性的概念也随之发生改变,其实质是教学活动的目的性,其前提是教学活动的规律性,教学活动是一种不同于普通物质生产部门的独特的生产活动,即育人活动,更应当实事求是,尊重教学规律。

3 信息技术在教学有效性中的研究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教育受到巨大的冲击,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的应用也不断推行,但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过程中的针对性、有效性一直成为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应用中的一个瓶颈。为了让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得以应用,开展了相应的教学研究,通过深入校园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教师、学生关注的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第一手资料,并利用SPSS统计分析的方法,用实际的数据研究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性。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整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将教学过程中相关的信息技术设备的投入状况、信息化教学系统的投入状况、信息化教学技能的获取情况等等通过直观的图例方式加以展示。如图1为信息技术设备投入状况一览表;图2为信息化教学系统投入状况一览表;图3为信息化教学技能获取情况一览表。

图1 为信息技术设备投入状况一览表

图2 为信息化教学系统投入状况一览表

图3 为信息化教学技能获取情况一览表

以上图例信息仅仅是整个研究过程对数据分析的第一步,也是最简单的一步,仅仅局限于对原始数据的简单的抽取整理,这样的图例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罗列。

在对原始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抽取的基础上,研究进一步向更深层次迈进,将相应的数据进行了分类统计以及交叉分析,从中获得了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性研究具有指导性价值的信息。在这里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仅罗列其中几种交叉分析的图例以供大家参考。图4为不同职称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技能获取途径一览表;图5不同职称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所使用的技术、环境和资源一览表;图6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计算机机房一览表。

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不同职称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技能获取途径的不同,不同职称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所使用的技术、环境和资源的不同,已经不同专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计算机机房的频率等等。通过这些数据的深层次的挖掘,我们整理出相应的报告,指导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性的实施。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首先对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进行了相应的分类,并将汇总的信息技术内容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呈现,同时通过教师调查问卷和学生调查问卷的反馈,获得对各类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性的量化评价指标,通过对获得的量化评价指标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性研究。

图4 不同职称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技能获取途径一览表

图6 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计算机机房一览表

[1]程红.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 1998(5):85-88.

[2]周美容.构建高职院校开放性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3):77-78..

[3]钱柳松.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13(5):118-120.

[4]胡晓玲.信息化教学有效性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 (5):33-37.

[5]王平.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与实践[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

[6]张永生.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研究与实践[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责任编辑:张隆辉

TP391

A

1672-2094(2016)06-0146-03

2016-09-28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2014年课题: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性研究(编号2014MOOCs47)。

刘忠(1968-),男,四川丹棱人,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博士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相关领域。

猜你喜欢
一览表有效性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