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教学艺术,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

2016-04-11 07:51江苏省盐城市日月路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6年34期
关键词:浅谈编码思维能力

江苏省盐城市日月路小学 张 芬

展现教学艺术,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

江苏省盐城市日月路小学 张 芬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教师要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教学艺术;小学生;数学;创新

人类在不断的改革发展中前进,不断地进行创新,而知识创新是以教育为基础的,要想在教育中进行创新,就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创新意识在数学中可以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我结合数学教学经验,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出以下三点措施。

一、尊重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很多人都说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其实不只是这样,学生模仿的动力是好奇。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对一样东西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能抓到它的精髓,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归根到底还是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抓住低年级孩子的这个特点,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逐渐培养学生在数学中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的好奇心不仅体现在课堂提问上,还体现在对老师的质疑上,学生的质疑都没有恶意,只是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已,所以,教师一定要正视这种质疑,善待这种类型的提问,从而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才能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烈,好奇心可以让人乐于学习和探索,并且擅长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其中的道理。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多提问,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直接告诉学生一个知识点,要有用得多。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疑问,不能去批评学生,因为学生这个年纪就是会有这样的心理和行为,教师要循循善诱,把学生的好奇心转换为学习的动力,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一个活跃的状态。

例如,在学习除法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出了一道这样的数学题:“一共有十二颗糖,一共有三个同学,要怎么分才能保证每个同学是一样多呢?”教师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一样多’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道:“平均分的意思。”教师接着说道:“也就是说,这个题目就是把十二颗糖平均分为三个同学,也就是十二平均分成三份,请一位同学讲一下这个算式应该怎么列。”有一位学生自告奋勇说道:“用十二除以三,等于四。”学生直接把答案说了出来,教师要给予鼓励。由于学生都对“如何分”产生了好奇,从而对这一道题目产生了兴趣,就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

有的学生认为数学全凭脑子思考,而不用进行任何实际的操作,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会直接对数学学习成果造成不好的影响。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要从实际操作中锻炼出来,动手操作是学生的智力来源。不管是数学定理的证明还是数学题的计算,都需要一个实验、演算的过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根据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材中安排了很多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并且提高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并且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走,让学生能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个正确的数学创新思维。

如在讲解“数字编码”时,就可以给学生规定一个范围,让学生进行实际的编码操作,体验编码的过程,感受其中的乐趣。教师的规定是:“给咱们班每一个学生进行学号编码,要把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学号对应起来。”首先,要先找到编码的内容都有哪些,经过一番讨论,学生得出结果:“应该包括我们班的班号、性别、座位号。”然后是确定每一项应该如何表示,学生在实验后决定用0代替班号,用1和2分别代表男生和女生,座位号按照一条龙的方式排列,并组合在一块进行编码,从而得到每个学生独有的学号。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三、提倡学生从多方面解题,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现阶段的学生虽然年纪小,但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因为生活环境、个人性格、思考角度的差异性,就会造成解题思路的不同,从而会有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出现。也有很多时候,大部分学生的想法是一样的,但是有更合适的解法,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往更成熟的解法想,让学生能接触到更多的解题思路,才能更灵活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多方面进行思考,结合已学的所有知识,从不同的思路进行解答,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解题。学生的解题方法可能会有所瑕疵或者错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而不是批评,引导学生改善和完善自己的解答过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一直高涨,从而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分数运算时,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书中有这样一道题:“简单的中国结需要五分之二的彩绳,大中国结需要五分之三的彩绳,每种需要做18个,一种需要多少米的彩绳?”学生的解法不尽相同,有两种解法,一种是:“2/5×18+3/5×18”,另一种是:“(2/5+3/5)×18”,两种解法解出来的答案都是18米,但是所思考的角度是不同的,第一种是把两种中国结分开考虑,再合到一起,后一种是放在一块考虑,两种方式各有千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并且鼓励学生掌握这两种解题方式。

总而言之,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教师要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1]陈志高.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6(22).

[2]马进.新课标下的创新性数学课堂教学[J].高中数学教与学,2006(05).

[3]宋杰.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6(02).

[4]焦彩珍.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数学教学研究,2005(12).

[5]罗慧.浅谈数学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J].内江科技,2005(S1).

猜你喜欢
浅谈编码思维能力
浅谈Schwarz引理及其推广和应用
浅谈ICP-MS的使用与保养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培养思维能力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为诗浅谈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培养思维能力
Genome and healthcare
浅谈圆锥曲线中的创新题